邸晓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的责任担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普通人的处事担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至今,敢于担当不仅是一种情怀和精神,更是融入我们血脉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正确认识什么是担当
1.为国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以敢為人先的气概带领人民艰苦奋战,赢得了革命的胜利。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意味着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了执政党;“赶考”意味着我们党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包含着强烈的执政担当。对于毛泽东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担当好“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使“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在今天,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民担当、为国尽瘁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情怀和执政担当。
2.能否担当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试金石”。“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越是面对需要承担重大责任,甚至要付出名誉、地位乃至生命代价的大事和难事,越是考验一个人的担当。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在千锤百炼、涵养教化中获得的高尚品格和可贵素质,这种品格和素质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做事实不实的“试金石”。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每在紧要关头、危难时刻,总是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敢于担当。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伟人如此,党员、党的干部同样如此,“铁人”王进喜、人民公仆焦裕禄等,他们以担当作为带动广大党员,在改革、建设、发展过程中勇当先锋。这种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和执政修为的重要标准。
3.敢于担当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品质要求。弹指一挥间,经过70年的执政历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敢于担当更体现为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这是在大国崛起背景之下,面临国内国外、党内党外的重大挑战、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经济要爬坡过坎、结构转型;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任务要圆满完成;人民对于社会公平公正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时刻提醒着,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的干部必须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继续保持敢闯敢干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不断开拓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他把自己的执政理念凝练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提出好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强调党的干部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这是使命召唤之下我们党的时代担当。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如何担当
1.要担当就要坚定信念。担当源于信念,信念是本,担当是形,信念坚定是担当的精神动力,有了信念才能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正如党的好干部、人民公仆焦裕禄,面对有的人绕着走的兰考,为什么能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原因就是他讲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正是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责任,支撑着他敢于担当。只有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面临矛盾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危机敢于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四个自信”,沿着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要担当就要增强本领。担当基于能力,只有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克服少知而迷的困境和本领不足的恐慌,担当才更有底气。陈云曾讲,学习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他指出:“我们好多同志总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我们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周恩来讲,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写了七条,其中第一条是抓紧学习,第二条是努力工作,第三条是习作合一。伟人尚且如此,对于党的干部来讲,更应当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坚持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提升“八大本领”,为担当重任奠定基础。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提升担当本领,更需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3.要担当就要积极作为。担当成于事业,“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勇于担当不仅要知责尽责,还要善为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实干真干,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脚踏实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个人得失放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认定和评价,踏下心来、扑下身去,在积极作为中成就一番事业。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