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
秦印这几年突然时兴了,体现在私人收藏、篆刻创作、专题展览、印谱刊行等诸多方面。这个现象似乎来得稍晚了点儿,因为我们以前整天念叨的“印宗秦汉”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是“印宗汉”,这个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秦灭亡得太快,而是我们的印学观有问题。
我们所谓的“秦”往往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秦灭亡这15年,而广义的“秦”或者说“战国秦”还有500多年的历史。我们所说的秦印,也应该是指在這个大的时间范畴里的印,只有在这个时间跨度里,我们才能清晰明了“印宗秦汉”的源流。
秦石鼓文是大篆朝小篆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其精华在于弧线的刚健气质,与其相类的还有秦公大墓石磬文字、秦公簋及秦守丘刻石等。秦系文字的美往往要靠宋元明清流派篆书的对比才能体现,雅正与妖娆,霄壤之别。
后人的篆刻创作基本都是用石头做材料,而用石头模拟铜质的“卷边”和行刀的“迟涩”往往不能尽兴。我近年多以铜坯为体,直接持刀凿刻,反倒能得秦印的不少机趣,此或是坡翁所谓的“无意于佳乃佳”吧!
印有界格,因其字形演变尚不能就于规矩的方形里,秦印之半通及田字格是其两大特征。今人学秦印往往以此为“法宝”,殊不知赖于界格则必死于界格。盖因所谓“篆刻”实则是“刻篆”也,今人若想于秦印有所创获,必须弃界格而习秦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