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镕
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发展形成的一个剧种,被誉为“东方摇滚”。但由于它是家族戏,不传外人,一度行将消亡,直到一位音乐人将它带上春晚的舞台,与观众共享它,它才逐渐焕发生机。由华阴老腔的例子,我们必須承认共享的重要性。但是,在面对“共享”这股强大的社会潮流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共享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共享”的目的,在于节省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无限化的“共享”则是一种“平均主义”,看似优惠了所有人,实际上加剧了不平等性。所以,在发展“共享”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保留独享行为。
比如个人隐私不能共享。歌德曾说:“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种不便公开的成分,假如公之于众,必将冒犯别人。”然而在当下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隐私极易被“共享”,“键盘侠”们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可以轻易“人肉”到某个人,轻松地将舆论的焦点对准他。而对被“人肉”的人来说,就不仅仅是被“冒犯”了,他将不再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隐私的共享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损失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决不能共享个人隐私。
教育资源也不能共享。目前我国已保障了适龄儿童能接受义务教育,但想获得优质的、更高层次的教育资源还需要通过竞争。这实际上是公平、合理的做法。试想,如果教育资源被共享,即努力与不努力都可获得同样的资源,那么更多的人则会选择不努力、不奋斗。经济学上有一种观点:让最有资源的人去使用资源,才是最优效率。这其实也适用于教育。听上去很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我想,这也就是精英教育的意义。独享教育资源,是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同时也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而教育资源共享听起来很美,实际却无效率!
思想不能共享。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治学理念至今振聋发馈。一个人,只有坚守思想的自由独立,才能在这个浮躁片面的社会中保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每一家都“独享”自己的思想,因而思想自由竞争,碰撞出新的火花;相反,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就是人人共享同一思想,因而导致了同质化严重、创造缺失!可见,保持思想的独享就是保护每个人的个性。
再回到华阴老腔,“共享”使它重新响彻中华大地,但被“共享”的只是它的艺术形式而已,那种磅礴豪迈的情怀、震撼心灵的体验,只能被每个个体“独享”,细细品味……共享诚可贵,独享价亦高。共享时代的大潮不可阻挡,但我们必须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共享,也无须共享!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二(8)班学生]
评语:
这篇文章既表达了对共享经济的支持,也阐释了几种不宜共享的事物,告诉人们,顺应共享大潮的时候,也要坚守一些事物的独享,这样才能更好地自我发展!
(指导老师:王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