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

2019-08-30 08:25谭俊旻罗奕频
求知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社区家庭

谭俊旻 罗奕频

摘 要:道德的成长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各方面的教育及指导密切相关。德育不可能完全依靠学校单方面努力,家庭和社会也必须参与其中,构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最终彻底实现青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全面覆盖,以有效完成对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模式

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构建目标

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道德教育的组织形式或路径应该多样化。通过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导和引领,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相结合,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大型道德教育网络,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组织体系

只依靠学校加强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够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形成,将对家庭开放道德教育,对社会开放道德教育,营造开放的德育环境。“三位一体”:“三”是指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一”是指適合学生德育发展的操作系统。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向社会扩展,实现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的良性互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构建实施途径

1.学校自身教育方法的革新

(1)优化课堂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育获得道德理论、规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课堂教育结合德育实践,可以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把握有利的时机创造最佳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育环境,寓德育于知识讲授或实践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让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生的学习是随着师生互动而进行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以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质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3)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环境,班级风格是班级成员创造的集体氛围。它呈现了班级成员的情绪、言语、行为、道德表现等方面,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促进家校互动

(1)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之间最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它面向全体家长,具有广泛的联系和更高的效率。学校应定期举行家长会,每学期至少一至两次。为了在举行家长会时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德育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或学校领导不能将家长会视为成果简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素质教育。

(2)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授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每个家庭中,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由于文化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走入了教育孩子的误区。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新华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多年来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以《家长必读》《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理论资料为主,但又不死扣教材,而是选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内容,采取聘请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学校分年级或班级集体授课等形式,对家长进行集中或分散教育。家长们在集体授课和自由学习中不仅认真听课,做好读书笔记,还把学习后的心得写成交流材料上交到学校,并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

(3)建立学校与家庭信息互动。建立学校与家庭信息互动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互动与合作的另一种形式,学校传递信息,家长就信息及时提供反馈。学校应鼓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拓展家校互动模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校外教育形式。

我校以家庭为校外教育阵地,在开展正常的校内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向外延展到每一个家庭。通过校园网、微信群、QQ群等多种形式,举办“专题家长学校课程”“学校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关爱留守儿童”等多种活动,将学校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重要工作快速传递给家长,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3.学校与社会(社区)相结合促进区校互动

(1)共建“社区服务基地”,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为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积极推动学校与社区互联互动,学校与社区共建“社区服务基地”,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共同规划和整体布局,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大的舞台。

我校与周边的社区签订了《学校社区共建协议书》,每年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并开展一系列的互联互动活动。学校聘请社区有关部门同志、离休干部、英雄模范等为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为学生举办讲座、做报告,上法治宣传课、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等。学校也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社区给群众上“相约文明市民课堂”等宣传教育课程。

(2)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学校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的德育目标,结合区教育局各学期安排布置的德育工作计划,参考学校教学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活动。通过活动实现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接触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3)学校与社区相关部门配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周围有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场所、非法的小商小贩等。我校联合街道、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青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的环境。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机制的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全面优化德育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怀峰,吴金明.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 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6(17).

[2]潘婷婷.浅论德育网络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作者简介:谭俊旻(1971—),男,湖南衡山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校长,研究方向: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罗奕频(1974—),女,江西吉安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校工会主席,研究方向: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社区家庭
家庭“煮”夫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