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2019-08-30 08:23袁悦程钟力
青年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对策

袁悦程?钟力

摘 要:新自由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在我国日益蔓延,其“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观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信仰危机、道路质疑、功利主义盛行等挑战。该思潮在我国之所以拥有广泛影响力,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背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较为新颖、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未稳固成熟有关。在利用辩证分析法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思潮本质识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主要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的对策来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挑战。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潮;大学生价值观挑战;对策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概念与发展

(一)新自由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变迁

1.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 20-30 年代,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世界爆发,当时背景下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渐渐不能适合社会的发展,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同时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还面临着因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转变而造成的一定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早期新自由主义诞生。

2.20世纪30-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诞生,该主义旨在强调行政干预在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对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采用行政手段适度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进而渡过经济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在30 年代-70 年代中,凯恩斯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复苏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也正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自我完善的重要阶段,新自由主义学派进一步解释和完善了其理论观点和行政干预立场,使之趋于系统化,为后期盛行奠定了基础。

新自由主义学派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于 1944 年与 1960 年发表了学术代表作《自由宪章》、《通往奴役之路》[1],弗里德曼也在 1962 年发行了他的相关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二者学术著作的发表极大地完善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3.20世纪70-90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的经济危机之中。凯恩斯主义在遇到经济发展“滞胀”时表现出计无所出的态度。新自由主义就在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时快速流行起来。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实行和推广受到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为代表的政党领袖的支持,因此,其发展迎来了20年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大体完成了对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开始重新占据西方国家经济学的主导地位。

4.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以西欧和美国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向拉美、苏东及世界各地展开全球扩张,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全球流行对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阿根廷、俄罗斯带来重创,如阻碍了这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于我国而言,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传播,在我国呈迅速传播趋势,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严重冲击。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1.经济观点。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张“三化”理论,即市场经济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2]。新自由主义学派坚持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达到理想的市场状态。完全竞争的市场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要求各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协同发展,以此形成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的全球自由流动。

2.政治观点。新自由主义思想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否决,它完全抵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国家干预的作用,并将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描述为奴役之路。新自由主义者高调宣称公有制是对人们财产权利的鄙弃,集体化的生产关系必定会抑制劳动积极性和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借对国家干预和公有制的经济形势的抵制来避免或减少经济效率的损失。

3.战略与政策观点。新自由主义宣传主张的根本政策观点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趋势,而在于实现以西方發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等全面的一体化。这种全球统一的资本主义化发展模式恰是国际大财团利益需求的直观体现。

综上,经过新自由主义思潮多年的发展演进,该思潮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而是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从本质而言,这是一个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相关者代言的理论体系。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广为传播且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对立关系,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带来挑战。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挑战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下审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借鉴意义与挑战。新自由主义思潮孕育并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理论观点为资本主义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自由主义思潮下“人的自由”得到进一步重视,它在追求公民权利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主张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它以穷人和富人承担的风险不同所以不能均分利益为例,指出没有绝对的平等,而国家如果强行的要求平等,只能变成一个独裁的国家。但是因为人的权利被新自由主义思想过度重视,社会上的利已主义已经凸显,反映出人们本性中面对竞争时的功利性,从而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带来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信仰危机、道路质疑、功利主义盛行等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并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二者的根本对立[3]。在20世纪90年代,在苏东剧变的大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更是借机极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失败论”。如今,新自由主义思潮渗透趋势下,部分大学生没有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没有认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基本情况下,更容易被自由主义思潮的错误观点误导,从而产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惘。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动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与改革的浴血奋斗进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最终“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但这一道路在新自由主义者眼中却被描述成一条奴役的道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部分领域凸显出发展矛盾,这属于改革进程中的正常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加之面对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从而产生了政治迷茫和误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产生怀疑。例如2018年5月份厦门大学优秀党员、优秀研究生田佳良在微博发表辱华言论一事,充分显示出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并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而表现出错误言行。

(三)功利主义盛行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却主张人在经济活动乃至各种活动中都应该尝试付出最少,获取最大的获利途径。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极力推广个人主义,宣称将社会性从人的属性中去除。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巨大,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产生了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只会考虑个人得失,而不是考虑自己能为这个世界为他人贡献什么。比如在学习方面过分重视分数排名,注重表面的成绩,却忽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选课时优先选择容易得分高的课程,而不是有学习价值、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课程……在生活方面,会更加羡慕家庭背景优渥的同学,却对家庭背景普通的同学不理不睬;在成为党员后,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出,只享受党员权力,不承担党员义务等等。自由主义思潮盛行,功利主义倾向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其消极影响可见一斑,值得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和研究。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挑战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不同维度下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挑战,结合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传入和蔓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该思潮在我国之所以拥有广泛影响力,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社会背景、新自由主义思潮传播方式新颖有吸引力、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未稳固成熟有关。基于以上三个原因,笔者针对如何应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阶段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挑战进行探析。

(一)明辨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我国的社会发展伴随改革开放的实行取得显著成效,但社会改革及转型期间的矛盾和敏感问题也有所凸显。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谈到我国的改革开放仍需要跋山涉水,勇往直前;目前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加光荣,但是任务也更艰巨,挑战也更为严峻,但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4]。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以我国改革开放处于攻坚期为契机,对社会主义改革进行激烈抨击,同时极力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国家福利保障。由于缺乏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矛盾问题全面理性的看待,大学生思想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易于产生不稳定因素。其实,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以让我们丢掉马克思主义信仰、丢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为目的,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5]。在新形势下应牢牢守住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底线尤其重要。如何使大学生在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把握中国发展的进程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任何主张和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都要在一定的背景和条件基础上,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不符合我国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和条件,因此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

借助于丰富、具有时代特色的传播途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思想传播方式及内容得到在校大学生的普遍认可。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无处不在的新闻媒体时刻传递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对我国大學生价值观培育造成影响,进而逐步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坚定态度。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课程是在校园内开展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关键渠道,同时也是补充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课程。除此这一主渠道之外,我们必须丰富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途径。如开展走访“井冈山”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参加学生理论宣讲等实践活动,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进行宣传,利用网络媒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利用在大学生喜爱的媒体形式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知识,让青年学生在轻松状态下接受理论教育,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在心中筑牢主流意识形态之墙。

(三)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会议组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代表讨论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未来规划,向与会教师强调思政课必须立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创新从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6]。面对当下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带来的冲击,重中之重的对策是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主体性。新自由主义思潮采用形式多样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容易认同和接受西方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向校园大学生传播意识形态观念的主要渠道,更要丰富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运用生动的案例启发大学生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首先,要灵活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设计,而不是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潜移默化的参与过程中加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其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挑战自我能力。在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制定学习规划,勇于主动接受学习中的挑战,在自我超越中循序渐进地促使自身在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素质的提升。

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与实效性。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系统性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采取跳章节、跳书本的方式讲解方式,学生所学知识是片段化的、缺少联系的,这样学生很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形成辩证系统的认识,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同时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存在着上课全程对照课本进行讲解的现象,在最新理论及与现实联系层面没有拓展与延伸,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所以高校思政理论课要注重提升课程本身的系统性与实效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基于书本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及时补充最新理论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这样才会在应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冲击时保持理性态度。

参考文献:

[1]田少杰.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2017.(06).

[2]柴宝勇.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1).

[3]田少杰,于春洋.来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启示——基于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4]习近平.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日报.2018.12.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 327 页.

[6]崔治忠.把握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着眼点[N].青海日报,2019(03).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