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斐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变动性特征,这对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吸引力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注重逻辑构建,将宏观视角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将一般理论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将现实与历史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将线下学习与线上讨论相结合,增强教学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吸引力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在帮助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认清国内外形势、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国际动态、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新时代条件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新要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四个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教学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分析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当代大学生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适应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2014年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要构建高校宣传工作的大格局……要完善领导干部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一次形势政策课。”[2]这说明,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教学内容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呈现出变动内容多、稳定内容少的特点。[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变动性特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基本纲领;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和任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大局观,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这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从课程结构体系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前国内外基本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顶层制度设计、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等,这部分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分析形势和热点问题的理论基础。基本形势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如时代主题、当代国际格局、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周边局势、我国对当前局势的研判、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分析。热点问题包括国内外新闻舆论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这部分内容也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关心的事件。对热点问题的教学,教师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时、客观、全面地为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引领学生正确看待重要事件,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从课程定位来说,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4]这充分肯定了该课程的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教学内容的动态性特征看,它与其他课程互联互通,共享教学方法,在保持其课程独立性的同时,也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了进一步丰富和补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其他课程教学的最新动态,建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吸引力的路径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间相对较短,要赢得学生的掌声和喜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课堂讲得顺畅,逻辑自洽,思路清晰,要求教师做好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课内课堂和课外课堂相结合,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度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邏辑建构。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大的变动,一般都是根据当年的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等结合起来确定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因而在教学主题的确定上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和现实性,这些教学主题一般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好的教学主题的确定能够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由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主题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性,一方面,教师需要系统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把握和分析变动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不断跟踪掌握社会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为学生解读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的战略政策的制定。同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分析不同教学主题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理解不同教学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提高学生的全局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构不同主题之间的相互逻辑联系,形成发展脉络,使不同教学主题之间形成有机联系,而不是几个不相关的主题,形成主题教学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建构起不同教学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
将宏观视角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理论要变为现实则需要社会个体的积极参与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教学专题中,教师要讲清楚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意义、原则和举措。讲清楚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和农村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新时代条件下农业的发展要走城乡融合的道路,通过教学视频了解农村电商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农村主要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包括保留和发扬农村特色,宅基地的“三权分置”乡村旅游的发展,都属于农村建设问题。农村电商的发展召唤年轻人回乡创业,新型农民对大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设计上要邏辑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大政方针政策的介绍,也是具体的个体故事的介绍,从而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和要求,倡导学生通过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己的人生职业理想进行职业规划,这样学生感到课程内容和自己的未来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增强课程的吸亲和力。
将一般理论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通过知识点的讲解与其他思政课程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格。将一般理论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讲解中,阐明执政党的立场、方针和政策,以及一般的理论原则。在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的主题时,讲清楚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同时,将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相结合,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回答,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打通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介绍当前社会热点时事的,但是任何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在介绍社会热点问题时要具有历史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化对现实的理解,了解时事发展脉络,避免平面化看待问题。在介绍时事热点时,也要注意引入历史发展脉络,比如讲到小岗村农民开展包干到户的创举,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按下红手印,这就可以联系中国历史中的变革故事,这样使得教学具有一定的历史意蕴和深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得教学不流于平面化。
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下学习与线上讨论相结合,将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回答问题,展开讨论,制作课件等。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往往能从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体现其创意。比如有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展示上安排情景演出,与同学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学生对特定问题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主导意识形态,反映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2]冯刚.认真做好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相关工作[J].时事报告,2015(8).
[3]王刚.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