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短篇小说集《叶之震颤》中对西方文明的颠覆

2019-08-30 08:23解毅楠
青年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颠覆毛姆

解毅楠

摘 要:毛姆热爱旅行,1916年的南太平洋之旅为其短篇小说集《叶之震颤》提供了故事素材。《叶之震颤》以南太平洋岛屿为故事创作背景,共收录了六个短篇,这是毛姆第一次将多篇故事结集出版,还专门为它写了《太平洋》和《跋》一前一后两篇短的小散文,并于192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将从身份的困惑、人性的伪善和悲惨的命运三个方面来看毛姆短篇小说集中对西方文明的颠覆。

关键词:毛姆;《叶之震颤》;西方文明;颠覆

一、引言

毛姆是二十世纪的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等长篇小说使他闻名世界,然而能真正代表其成就的是他的短篇小说。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伯吉斯说“他在长篇小说领域的成就不可与狄更斯或是詹姆斯的相比拟……而在短篇小说这一较小的形式方面,则几乎没有一个作家(不管是活的还是以已故的)能与他相媲美”。他的短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从而被誉为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叶之震颤》故事背景发生在位于太平洋南部的萨摩亚,这里曾经是德、英、美三国共同瓜分的殖民地。毛姆的短篇小说集《叶之震颤》讲述了西方人在海外殖民地的生活,其中包括毛姆的六个短篇,分别是《麦金托什》、《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阿赤》、《池塘》、《火奴鲁鲁》和《雨》。

二、对西方文明的颠覆

(一)身份的困惑

毛姆的很多短篇小说中都描写了西方人由于各種原因来到英属殖民地,他们被殖民地的异域风情和美好环境所吸引,西方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希望能对殖民地进行改造和统治。《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的爱德华·巴纳德来自美国的芝加哥,由于他父亲破产后自杀,他们家的老朋友建议他去塔希提岛工作两年并积累经验,并许诺回来之后在芝加哥给他谋个职位。为了维护美国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拥有美国身份的爱德华透露出他对边缘文化的排斥和否定,起初爱德华来到岛上满怀雄心壮志想对这里进行改造,他积极地将美国人的做法引入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但是他很快就发现那些想法无法实施,这挫败了怀有远大抱负的爱德华的同时也为他带来身份上的困惑。西方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威就需要不断重申完美的自我身份,使自己的话语权驾凌于边缘文化之上,爱德华想把塔希提岛发展成美国化的大城市,边缘文化使他最终不得不被迫放弃自己的美国文化霸权意识。

《池塘》中的主人公劳森在英国管理着一家英国银行的分部,英国冬季寒冷的气候使肺部有毛病的他只好来到萨摩亚。真正让劳森流连忘返的是一处池塘,傍晚时他经常去那里洗澡和游泳,也是在那里遇见了他现在的混血儿妻子埃塞尔。当他决定要和混血儿结婚时,他的白人朋友劝告他这样做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正是因为与混血儿的婚姻,劳森受到了殖民地白人们的排挤和嘲笑,他生活在混血儿之中不再具有白人的威望。在他们结婚的第一年里他们感到很幸福,随后埃塞尔生下了一个儿子,使劳森感到痛苦的是他们的孩子一点也不像英国宝宝,一想到他的孩子以后将会受到的屈辱就下定决心要带着他们返回英国,当再次回到英国时他意识到种族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埃塞尔并不能习惯身边新的环境,最后独自回家。劳森对埃塞尔的感情很矛盾,一方面他很爱他的妻子埃塞尔,另外一方面却排斥她拥有的肤色和语言。劳森对埃塞尔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体现了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一种焦虑乃至妄想,威胁了殖民者的身份与权威,这也为劳森因爱而去追寻埃塞尔返回萨摩亚后走向堕落甚至是死亡埋下伏笔。

(二)人性的伪善

毛姆笔下刻画了许多白人殖民地长官,他们蛮横专断,用暴力的手段对殖民地进行着霸权统治。《麦金托什》中的行政官沃尔克就是其中一位。沃尔克来到岛上后在这里当上了种植园主,随后又当上了行政官,他用专制的手段有效的统治着这座岛屿。沃尔克想要拥有对当地人的完全统治权,这为沃尔克的霸权统治提供了庇护。沃尔克对待当地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但他并不是真心爱戴当地的人们,而是因为他们在他的权利掌控之下。他事事亲为用心的维护着自己的权威,沃尔克热衷于公路建设,因为工钱的问题跟村里发生了争执,他让当地人修路并出价二十磅。总部也为修建道路提供了资助,酋长的儿子马努马听说沃尔克获得了大笔的资金后团结起来向他要一百英镑。起初沃尔克听到时便非常气愤的辱骂当地人,随后利用当地人的热情好客的风俗习惯使得他们走投无路。沃尔克请来马努阿的一些人来修路,但是根据当地人热情好的规矩要为这些人提供食宿,很快当地人就发现这些外来人不仅胃口好而且干活非常慢,最后他们不得不向行政官哀求,但是沃尔克让当地人把路修完后还要付清外来人的二十英镑,他才肯把马努阿的人打发走。虚伪狡诈的沃尔克以爱戴人民的名义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宗教是殖民过程的重要部分,在毛姆著名短篇小说《雨》中传教士戴维森夫妇以宗教的名义对他们掌管的教区进行着霸权统治,他们想用宗教文化来取代边缘文化,他们的种种行为再现了英国对前殖民地的统治。在殖民霸权下,戴维森夫妇对当地人的风俗习惯进行整改。戴维森夫妇对于堕落行为十分憎恶,他们刚到岛上安顿下来的时候,他们认为当地的婚姻习惯不成体统,甚至无论在哪个村子里都找不到好女孩;当地人热衷于跳舞,戴维森夫妇认为跳舞会引发不道德的行径,他们决定着手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跳舞;戴维森夫妇以法律和道德的名义对当地人的服饰加以禁止,缠腰布在岛上也废除掉了,在他们眼里在腰间系一条缠腰布以外什么也不穿是伤风败俗的表现。戴维森夫妇以宗教的名义对当地人进行拯救,认为他们天生有罪。“不仅把通奸、说谎和偷窃定为有罪,暴露自己的身体、跳舞以及不去教堂也都包括在内。我认定女孩展示他的胸部、男人不穿长裤都是罪恶。”戴维森夫妇无法容忍抵抗和拒绝,他们不仅对岛上居民进行霸权统治的同时还进行着经济剥削,当这些人违反其中任何一项规定,都要用钱或者是劳动作为偿付。戴维森夫妇利用宗教的名义向当地人进行经济剥削,显示出了人性中的虚伪和贪婪的一面。

(三)悲惨的命运

《池塘》中的主人公劳森的悲剧在于他无法把两种文化相融合,强迫他的妻子接受他优越的文化,但是出于埃塞尔的爱不得不从英国再次返回到萨摩亚。埃塞尔在英国短暂的生活让她对家人更加的依赖,当劳森再次回到萨摩亚住在埃塞尔的家里,由于无法忍受家中经常聚集着当地人也无法忍受他的孩子同当地孩子一同玩耍,他向埃塞尔提出找个房子时却遭到了拒绝。优越的文化霸权意识让劳森拒绝黑人提供的工作,由于嗜酒成性最后丢掉了工作后却不得不向黑人低头,从此以后他颓废的更快了,埃塞尔一家对他也十分的鄙视。劳森感觉到埃塞尔在逐渐的疏远他,他深信埃塞尔和某个白人有了私情,在他们的一次争吵中,他失去了控制对埃塞尔拳脚相加。劳森在失控后悔恨不已,埃塞尔由爱生恨而无法原谅劳森。埃塞尔依旧保持着去池塘的习惯,情感使然劳森每天也会去池塘,他希望能在那里能重获初见埃塞尔的欣喜,也能渴望那里可以重获埃塞尔的爱。在劳森的眼里,在水中的埃塞尔像《哈姆雷特》中纯洁无瑕的奥菲利亞。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奥菲利亚一样为情心碎而溺死在水中一样,劳森也因为爱而不得选择溺死在池塘中。

在《麦金托什》中,麦金托什是行政官沃尔克的助手。在麦金托什眼中他的上司是一位身材敦实,长相粗糙,行为鄙劣的压迫者。他们两个人脾气并不相投,麦金托什无法忍受沃尔克好脾气背后的庸俗狡诈和盛气凌人的虚伪面目。沃尔克对待女性污秽下流,对待当地人心狠手辣,要是谁敢违反他的命令,他绝对会想出办法让那些人在岛上生活不下去。麦金托什对沃尔克的憎恨与日俱增,却又无法阻止沃尔克所做一切只能保持沉默和忍受屈辱。酋长的儿子马努马因为修路的事情对沃尔克怀恨在心,也曾投掷飞刀暗杀沃尔克。麦金托什打开书桌看到左轮手枪,邪恶的念头在他的脑中一闪而过,马努马趁着麦金托什去给他配药的间隙把手枪给拿走了,这也为麦金托什借刀杀人提供了机会。在沃尔克临死前没有怪罪任何人,还让麦金托什接替他的工作。在沃尔克死后,麦金托什拿起那把左轮手枪朝大海走去让手枪里子弹穿过了他的脑袋。两个行政官员的死亡揭示了天生具有优越意识的西方人中阴暗的一面。

《雨》中传教士戴维森先生与妓女汤普森小姐处在道德的两级。当戴维森夫妇在帕果帕果作短暂停留时,与汤普森同住在一个商人出租的几间房里。汤普森在自己的房间里举办晚会时,留声机里放着污秽的歌曲,戴维森先生行使上帝的正义感前去阻止,最后被羞辱了一番。之后戴维森先生去见总督让他命令汤普森乘坐下一班船走人,汤普森与之前强硬的态度不同,当她知道她必须回旧金山时像受了惊吓一样来找戴维森先生求情,因为要是回到那里就得在监狱里服刑三年。汤普森请求戴维森先生来她的房间里一起帮她祈祷,然而传教士却最终没有抵挡住美色的诱惑了最终超越了道德的底线。最后在海滩上发现了戴维斯先生的尸体,在他喉咙处还有一条切口,他的手里还握着他自杀时用的剃刀。戴维森先生最后的行为使传教士形象轰然崩塌,内心复杂污秽的汤普森也一如往常恢复妓女形象,毛姆向人们揭示了宗教的虚伪和人性的堕落。

三、结语

东方学话语中的东方是西方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为的建构起来的,西方把东方作为他者建立起了一种等级制的二元对立结构:西方代表文明、理性和进步,而东方作为对立面则代表着野蛮,落后和非理性。在毛姆的短篇小说中显示了西方殖民主义霸权,揭露了西方社会的罪恶和虚伪。毛姆刻画的西方人形象展现出了人性中的虚伪,他们在殖民地所遭受的身份困惑和悲惨命运使他们颠覆了西方的文明。

参考文献:

[1]爱德华·W·萨义德,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2017.

[2]安·伯吉斯,周添成译.毛姆其人其文[J].宁波大学学报,1993(1):23.

[3]毛姆,于大卫译.叶之震颤[M].南昌:江西文学出版社,2016.

[4]贺玉高.霍米·巴巴的杂交性身份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颠覆毛姆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丑角的原型
强大的女性&羸弱的男性:《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性别颠覆研究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