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
摘 要: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精准脱贫、扶贫开发、全球减贫等一系列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人民观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工作;人民观
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各类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些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的群体和 “人”的个体的双重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脱贫攻坚的相关论述,将理论认识上对“物质”和“人”的重视转移到人民现实生活上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习近平人民观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聚焦贫困群体,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底。
一、精准脱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让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也是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否小康,是衡量全面是否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习近平书记走遍全国最贫困的村镇,“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走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间,了解贫困的发生原因,找到解决贫困的具体办法。通过调研,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一是抓住精准就业,解决人民生存。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提升人民生存能力,摆脱贫困的核心方式。扶贫扶志,扶志要从引导贫困地区人民转变思路开始。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扶贫扶智,扶智要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掌握谋生技能开始。“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点出了“扶智”的重要性。
二是落实精准医疗,保障人民生活。“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在现实生活中,贫穷和疾病往往紧密相连,完善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是防范贫困发生和防治返贫复发的关键。“健康扶贫属于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要求下,我国医疗改革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敢啃药价高、医患矛盾等“硬骨头”。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网已经覆盖95%的城乡居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至200个城市,居民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走出了构建“健康中国”的关键一步。
三是注重精准教育,促进人民发展。“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这些年,我国将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中央财政也将继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能够受到良好教育,拥有更多上升通道。在脱贫的过程中,就业是路径,医疗是保障,教育是根本。只有解决好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才能激发永久性解決贫困的内生动力。
二、扶贫开发战略是人民中心思维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坚持以服务人民、共享发展作为起点和重点、依靠群众的力量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试金石,体现着鲜明的人民中心思维。
一是坚持以服务人民、共享发展作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起点和重点。习近平上任总书记不久,就前往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谈道,“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所内在决定的。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二是依靠群众的力量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外部的帮扶固然重要,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谈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就是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可谓抓住了问题的要害。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对“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又作出了“四个注重”的概括说明:“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试金石。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扶贫的实际成效如何,官方的数据公布只是一个参考因素,最终要看的是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如果只是官方宣布成绩显著,而人们群众并不认可、不买账,那就是没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或者说没有打好脱贫攻坚战。正因为此,习近平在2017年6月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和2018年3月听取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都反复强调,要“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全球减贫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国际社会要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一是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发达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发展中国家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未来5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的项目支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等。“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二是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
中国历来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继续在国际减贫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充足资源和强劲动力。中国将落实好《中国与非洲联盟加强减贫合作纲要》、《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更加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中国将发挥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三是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中国将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对接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绿色能源、环保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帮助各发展中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国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深化减贫等各领域的南南合作,携手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四是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
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議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