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不断深化。国家对这项科技在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视,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引起全社会各界关注。今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靠的是改革与创新,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也是如此,经过20余年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推动,金融行业有了显著的改变和发展。
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这个新型银行没有实体网点,完全在互联网上办理银行业务,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帮助顾客办理业务,因此银行服务成本大幅度下降,当时美国传统银行每笔交易成本是1.07美元,而互联网银行每笔交易成本是0.07美元。此时正好也是我国即将加入WTO的重要时期,中国银行业反复研究如何应对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挑战,我们一致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加快改革与创新,加快与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我国金融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此我国金融业高度重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发展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推动创新发展移动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下面我将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银行业的细化应用。
第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知识图谱的应用。机器学习针对财务、交互数据进行建模;神经网络与知识图谱在风控、征信领域把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银行还可以通过大规模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信用卡的数据,以便提前预测交易变化趋势,制定相应对策。通过数据筛选、建模和分析,我们对不同资产做分别处理,做到在放贷过程中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实时监控,以便后续对无法还贷的人员进行事前干预,减少因坏账带来的损失。另外,将多层神经网络应用于智能投资咨询,我们可以实时采集所有重要经济数据指标,完善资产分析,分散投资策略,制定大批量的不同个体体制化的头部方案,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和在线投资咨询服务。
第二,计算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因移动互联网支付而产生的电信欺诈事件不断发生,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确保移动银行安全性、客户数据隐私性、账户不可泄露性,以及手机丢失后相关资料不可窃取性是发展移动银行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金融交易人的真实性是安全的基础,因此应用计算机生物识别技术的新型身份验证方式越来越多受到重视。我国银行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进步,比如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都陆续推出了刷脸取款。
第三,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我们尝试在网点和自助机器所在的地方投放智慧机器人,让它们在指定区域自动巡航,和客户进行语言互动交流,回答一些标准化的问题,减少大堂经理的重复性工作,并且通过前端采集客户数据,金融从业人员可以开展精准的营销工作。
金融业应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防控中的应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害巨大,金融风险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等特点,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会致使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当前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很可能是解决这一世界难题的历史机遇。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巨大优势就是深度学习与分析,这对世界范围内所积累的、由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产生的、有标志性的、有一定规律的数据,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积累的数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能够做到高效地协助金融风险的防控与监管工作。人工智能的应用很有希望将金融风险监管与预警提高到崭新的、空前的水平,这是一件具有很强挑战性的任务,需要金融监管机构和IT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我想针对加强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应用方面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一定要深度结合业务场景,要从实际出发;第二,加快云计算、分布式架构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这些建设虽然需要很高成本,但是没有云计算就没有大数据,而没有大数据就没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基础,金融行业必须加快这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切实加强与社会主體的合作,发挥市场优势,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金融行业要做好防范应对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比如生物识别的唯一性会导致识别码被泄露以后无法更改的情形。我们必须在人工智能应用从规划实施到最后完成的过程中,高度关注风险的防范,从而使得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金融的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