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菲
近来最反常的一件事,莫过于上海流浪大师突然间蹿红。红到什么程度?围观的人群之多,需出动警察来维持秩序。这是明星待遇。逼得流浪大师自己逃跑了事。
许多人分析过流浪大师走红的原因,无非是大师本身具备的巨大反差、乌合之众的盲从,以及现代社会为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的狂妄与愚昧。但其实应该更深问一层,如此众多愚昧与盲从的人群,是如何形成的?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人间”不过是一句戏语。连“大师”自己都说:你们在拿我当猴耍。估计他也深感自己出于无奈才选择的流浪生活,在一众网友沸腾的捧杀下,也具备了“小丑”的特质。
这种默不作声的崩溃,似乎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被默默接受,视作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小丑,并不一定是贬义,更多意味着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和无奈,甚至無法摆脱的困境,只能勉强维持一种并不情愿的生活状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大家才会羡慕、推崇所谓“大师”的生活方式,因为觉得他是个有选择权的人。
另一则不那么劲爆的消息,是4月1日杭州 1818黄金眼播放的一段杭州交警的执法记录仪的画面:交警在杭州一个路口拦下了一个骑车逆行的小伙子。本来小伙子只要恢复正常行驶就可以了,没想到,他突然变得暴躁,摔手机、向交警下跪,歇斯底里地爬上了路边的桥,嘶吼着:我压力好大。
他说自己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女友今天忘了带钥匙,催他去送,而另一边,公司还在催他去上班。
在交警的安抚下,这个年轻人逐渐平静了下来,离开时,交警对他说,如果累了,就请假休息一下。他安静地回答:请不了假的。
这条视频下最多的留言是: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但他比我幸运,可以找一个机会发泄出来。
这种默不作声的崩溃,似乎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正在被普遍默默接受,视作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媒体曾在京沪杭大公司云集区域蹲点,发现深夜十一二点,大楼内仍灯火闪亮,许多人仍在夜以继日、寂寞地工作。
“相互表扬小组”、“夸夸群”应运而生。本质上,这与去年曾经流行的“互怼群”并无不同,都是寂寞的现代年轻人为寻求陪伴而自建一条便捷途径。只不过,无论“互相表扬小组”还是“夸夸群”,都不能帮助大家摆脱那种默不作声的崩溃。最终,大家还要从虚拟的群体生活中走出来,从陌生人的甜言密语或互怼中抽离出来,继续原来那个高频率会议、长时间工作、被KPI所左右的现实生活。
相比之下,流浪生活自然令人艳羡。只不过,在默不作声的崩溃状态中沉浸久了,去“夸夸群”逛一逛,可能是所能鼓起的最大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