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面向未来的教育

2019-08-30 05:51马海峰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教育

马海峰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科技创新更加迅捷,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更加多元化……未来已来,怎样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好,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因此,教育必须把发展的参照系由“现在”转向“未来”。我们要做有未来的教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为学生的远行做准备,准备知识、准备智慧、准备修养,准备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能在未来世界中实现自身价值、享受幸福生活的学生。

一、“面向未来”的学校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更趋发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基于此,立志做面向未来教育的学校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教育视野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活跃,让世界迸发出新的生机。在这种环境下,未来教育既要守住教育的根本——国家责任意识和民族复兴意识;也要放眼世界,有全球意识——做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的世界公民。让学生在国际间的交流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增强民族认同和责任担当,成为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一代公民。

(二)教育互动信息化

有数据显示,如今大学一年级所学的知识到了三年级就有可能面临更新或淘汰,新的知识和技能快速拓展和延伸,知识变化周期已大幅缩短。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一变化——让教育互动体现出信息时代的特征。首先,我们应教会学生处理海量信息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信息选择,搜集有用的网络信息为己所用;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再次,我们要借助移动终端实现师生交流的实时化、高效化。

(三)教育实践人本化

“2012年度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总理奖”获得者詹姆斯·阿万尼塔克斯说:“教师就是通过教育向年轻人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并交给学生通往不同未来的钥匙。”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认知世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思维能力。这与《中庸》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谋而合。博学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审问、慎思才能有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明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恰当的抉择,笃行即有坚实的行动、执着的努力。我们的教育实践要注重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注入四大成长基因——好读、善学、博识、乐思,培养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创造力的行动。同时,我们也教给学生未来生存的本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四)教育关系伙伴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习不单是知识的摄入,也是一种社会化活动。你能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合作得更好,将是一项可持续增长的优势。未来的学校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概念,提供可延展的互动式空间,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环境相融合,打造便于社交、研讨与分享的“未来教室”。因此,未来教室会变成一个个学习中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在这里都是合作学习的同伴。教育关系伙伴化让学生合作探究成为常态,让师生的教学相长成为可能,让教师与管理者的平等交流成为现实,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融入社会变得更加顺畅。

二、“面向未来”的学生观

未来教育着眼点在于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生。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面向未来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一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作为中职生,其职业素养要与企业对员工的素养要求看齐,即拥有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勤奋、专注、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与守纪、守时、守信的职业道德要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与活动中熏陶,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超强的专业能力需要在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中习得。

二是有健康的兴趣爱好。有未来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全面教育。兴趣爱好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还可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除了在事业上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之外,不乏兴趣广泛、博学多才者。比如毛泽东同志既是举世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诗人、书法家、游泳健将。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其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精神富有之人。各个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门类齐全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学养、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身心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其未来发展播下了富有生命力的种子。

三是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将是数字化的时代,每个学生都将成为“数字原生代”。学生学习的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未来的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在进行教育时,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四是有质疑和创新的能力。当下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和创业密不可分。学生必须具有能够赖以生存的本领,必须有能够经受社会发展考验的素质——创新的智慧。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这个火把点燃的正是人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怀有“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善于发现和捕捉周围事物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面向未来,学生应不断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

三、“面向未来”的教学观

办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有未来的学生,其主阵地在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实施有未来的教育。

(一)研发面向未来的课程

一是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出台,“1+X”证书模式即将实施,我们应该以就业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及专业发展趋势,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要更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关注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我们要通过人文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美育体育课程、技术理论课程,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容应对未来职业的新变化、新需求。二是建立多维的实训体系。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为原则,建立完整、先进、稳定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点燃学生对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在技术上追求极致的动力。

(二)设计面向未来的课堂

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而站在讲台上的教师,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品质。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变“以讲授为中心”为“以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因此,面向未来的教育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是否具体、清晰、凸显重点(“焦点意识”——聚焦中心目标);问题设计是否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冲突(课堂提问“五度”:有宽度——思维的范围,有深度 ——思考的层次,有角度——思考的方向,有精度——问题表述的精确,有温度——思考过程的体验);是否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時间与空间;是否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辅助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互动,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评价的变化直接导致教师角色的变化,引领教师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与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资源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问题的引导者、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及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探索面向未来的科研

教育改革要依靠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做有未来的教育,必须立足当下,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在研究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研究中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研究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要引领教师围绕“办有未来的教育”,积极开展读书反思与课题研究,研究“面向未来的教育”的基本特征,探寻能使“面向未来的教育”落地的学校力量, 明晰“面向未来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在研究中寻求改变的路径,在改变中实施有未来的教育,在实施中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生。

“办面向未来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与愿景,也是我们仰望的星空。我们既要仰望星空,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教育未来的方向;更要脚踏实地,积极进行研究与实践。

(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