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宝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已确认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这家起源于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的初创公司,由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站台,估值曾达到2亿美元。
苹果公司没有公开本次收购的具体金额,但据外媒确认,出资不会高于7700万美元,这也是Drive.ai的累计融资数额。也就是说,本次收购的最好结果是勉强让投资者保本出局。
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最终沦落到这种地步,并不是一个体面的结局,但Drive.ai走到今天,并非没有预兆。早在今年2月,就有媒体曝出Drive.ai正在寻求收购。Drive.ai的窘迫只是整个自动驾驶业困境的一个缩影。在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期间,传统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与初创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将成为常态。
像Drive.ai这类初创公司,直接瞄准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本以为通过Robo Taxi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带来现金流,但殊不知,移动出行行业本身烧起钱来并不比无人驾驶好多少。Uber、滴滴的现实摆在眼前,妄想通过一个烧钱的行业去拯救另外一个烧钱的行业,这种“负负得正”的构想并不是在哪里都能行得通。
苹果公司在造车这件事上反反复复,让人捉摸不透。可以说苹果公司没有定力,遇难则退,但这或许正是苹果公司的高明之处。早在2015年,苹果公司被传要造整车,后来变为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再后来被传项目搁浅而进行大规模裁员。苹果公司在撤退的道路上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但此次收购表明,苹果公司并没有放弃汽车项目。它这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吸收Drive.ai的优秀人才和技术。而此前,苹果公司公布了其自动驾驶相关专利。
对于手握千亿级美元现金的苹果公司来说,本可以在自动驾驶上用重金砸出一道口子来,但其却选择以退为进。在这样一个烧钱的行业,走得快不代表可以走得远,走得稳一點、慢一点,或许反而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