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
都说人往高处走,可她,却放弃在京城的优越生活,回到县城,扎根乡村,要当一回地地道道的农民。
她将创业的项目锁定为“稻虾连作”。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天灾,她带回来的巨额资金很快化为乌有。
迷茫与绝望中,她擦干眼泪,决定从头再来……
“当时我们在北京创业积攒下来的钱,可以在北京国贸附近一次性购买两套商品房,房子都看好了,打算第二天就去付款了,可这天晚上,却接到了婆婆患有癌症的消息,后面发生的事,一下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您知道吗?如果我买下了北京那两套房子,现在市值超过两千多万……”2019年7月中旬骄阳似火的一天,记者刚见到张银花,她就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吐露心声……
1979年3月,张银花出生在安徽全椒,是家里的独生女。从一所旅游学校中专毕业后,张银花在全椒一家酒店当前台接待。
单调乏味的工作,让张银花看不到未来。就在这时,张银花认识了男友朱洪。朱洪在全椒一家玩具厂做业务。靠着诚信,不善言辞的朱洪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那时,整个全椒县只有两个人有大哥大,朱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便于开展业务,朱洪还购买了一台马自达轿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朱洪的成熟稳重让张银花心有所属,两人步入婚姻殿堂。不久,孩子就呱呱坠地了。
婚后不久,朱洪对张银花说:“我对玩具行业了如指掌,我想辞职创业,去北京做外贸,这应该是个不错的路子,比打工强。”
就这样,朱洪辞去了驾轻就熟的工作,夫妻俩风尘仆仆来到北京。为了站稳脚跟,也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租了一间民房作为栖身之所。
冬天的北京,冷得出奇。为了取暖,很多租房户都把碳炉子搬进家里,殊不知,这种做法危险重重。
一次,张银花出去送货,回家打开门时,发现朱洪倒在地上。肯定是煤气中毒了,张银花来不及多想,赶紧将丈夫送到了医院。原来,朱洪有鼻炎,闻不出味道,他在房间里煤气中毒后,多次想爬起来,不仅没有成功,还摔得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幸亏张银花及时回来,否则他性命难保。
创业虽艰辛,却无法阻挡梦想的力量。
夫妻俩能吃苦耐劳,遇到小的订单,他们就自己骑三轮车送货。靠着踏实,夫妻俩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打开了市场,业务越做越大。
手上有钱了,作为北漂族,谁不想在北京买房扎根呢?张银花在国贸附近看上了一个小区,就连房号都选好了,她打算第二天来付款,一次性购买两套房产。
谁知,当天晚上,朱洪却接到母亲患有癌症的消息。为了尽孝,夫妻俩将母亲接到北京治病,此后又辗转去了南京。那几年,夫妻俩不停地在北京、南京、全椒三个地方来回奔波。
2013年4月6日,朱洪的母亲离开了人世。就在那天,张银花的母亲正在同一家医院进行癌症手术……
张银花在医院陪护母亲时,遇到一个只有7岁的患有绝症的小女孩,她在弥留之际对张银花说:“阿姨,我希望家里有钱,把我这病治好,我好想长大啊……”张银花的眼泪一下子决堤而下。也就在那一刹那,她做出决定,回到全椒创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扶那些贫困的家庭。
张银花将心中的想法跟朱洪一说,没想到他也说:“在外漂着总归不是事,我们的根在全椒。”
张银花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养殖龙虾,夫妻俩觉得全椒水利条件好,是个好项目。
说干就干,张银花将准备在北京买房的两百多万元资金带回了全椒,在百子村承包了1000亩土地,正式开始了她的全新养殖模式——稻虾连作。
创业是艰难的,在农村创业更难。
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农田,张银花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土地进行规划,在哪里盖房子,哪个地方修路,哪些地块可以进行土地平整,把原始的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农田,整理成一大块平整的土地。这样不仅便于实施农业机械化,也对管理上是个便捷。
那段时间,夫妻俩戴着草帽,天天在田地里奔波,白皙的皮肤很快被晒得黝黑。熟人见了,就对夫妻俩说:“别人都是农民进城,你们可倒好,从京城回来当农民,但想在土地上淘金,可没做玩具生意那么容易啊。”夫妻俩听了,相视一笑。
很快,夫妻俩就感觉到了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土地涉及的农户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沟通协调。另外,土地平整、修路、盖房等,耗费的资金太大,两百多万元资金,没过多久,就所剩无几了。
一天傍晚,夫妻俩站在刚盖好的房子前,看着面前这些宽阔平整的土地,朱洪有感而发地说:“这么多钱投下去了,也就盖了这几间房,修了几条路,把坑坑洼洼的小田变成了大田,这钱都是怎么花出去的?”张银花笑着说:“每笔开支都记着账呢,付出才有回报,不过,在农村创业,的确比在北京累多了。”张银花话还没说完,就开始打哈欠。
其实,那时的张银花经常忙得分身乏术,母亲在南京医院常年住院治疗,她隔三差五就要去南京陪伴母亲几天,可基地这边,事事都离不开自己。每当累得精疲力尽时,张银花就鼓励自己说:“再忍忍,等一切都步入正轨时,就会好起来的。”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创业基地基本准备就绪。夫妻俩信心大增,又对基地投放了虾苗。
2014年5月,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张银花的基地成了内涝区,不仅放养的龙虾没了,就连栽的秧苗也全部被淹死了。
夫妻俩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可面对着极端天气,除了唉声叹气,啥也做不了。好不容易等水灾过去,张银花立即对基地进行了秧苗补种。
磨難一个接着一个,似乎要考验夫妻俩创业的决心。
让夫妻俩高兴的是,补种的秧苗长势喜人。张银花估算了一下,虽然遭受了水灾,如果这季稻子能丰收的话,也能弥补些损失。可就在收割之前,基地的稻子突然出现了穗颈瘟病,几乎颗粒无收。
更为糟糕的是,因为缺乏养虾经验,很多龙虾死亡了。刚开始,张银花还以为遭遇了人为投毒,咨询了专家后,才知道养龙虾也需要对水源等进行消毒处理。稻子绝收,龙虾死亡,夫妻俩200多万元的投入一下化为乌有。张银花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悲伤,绝望的眼泪决堤而下。
哭过之后,张银花对丈夫说:“事已至此,咱们只有再干下去,要不然就真的功亏一篑了,我就不相信天灾人祸,会一直让我們碰上。”听了老婆的话,朱洪也坚定了再干下去的勇气。
夫妻俩总结内涝的教训,找来挖掘机,对基地的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设计。这边施工还没结束,那边按照租地的约定,预付下一年租金的时候又到了。
在租地签协议时,张银花就和村民约定,绝不拖欠一天租金。可创业的不顺,让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关键时刻,夫妻俩办理了抵押贷款,又筹措了100多万元,不仅足额支付了村民的租金,也将工人的30多万元工资全部发放到位。
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这年的春节,夫妻俩带着孩子,是在基地度过的。除夕之夜,看着绚烂的烟火在夜空绽放,张银花在内心悄然许愿,但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年过后,夫妻俩又筹措了60多万元,投放了虾苗。让人欣慰的是,由于很多事都做到了未雨绸缪,内涝、虾苗生病、稻子瘟疫等问题都没再出现。这一年,不仅龙虾收入丰厚,稻田的亩产量竟然达到了1100斤。
稻子收割后,张银花迫不及待地将稻子加工成大米。这些大米色泽清白透明,蒸煮出来后,出饭率高,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张银花咨询了农业专家,专家说:“这些水稻种植在极其肥沃的土地中,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阳光雨露充足,又有纯净无污染的灌溉用水,独特的地域优势,保证了大米独有的高品质。”
专家的话,让张银花信心大增,她卖了一部分稻子,又加工了一部分大米。刚开始,张银花在朋友圈售卖,一些网友购买品尝后,觉得大米品质高,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这一年,光是大米,张银花就卖了有10万斤。
基地扭亏为盈,让张银花看到了希望,她对丈夫说:“要想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去跟专家学习。”张银花的话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她参加了上海海洋大学的养虾培训。
理论知识提高后,张银花根据养虾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养虾“21字经”,就连专家都对张银花的总结,竖起了大拇指。
张银花有了点钱,就投到基地建设中去。由于基地规划科学,操作规范,这一年,张银花成了安徽省龙虾协会的会员。
一次,夫妻俩在承包地所在的谢东村民组走访。当来到村民谢超山家时,夫妻俩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两间破烂不堪的瓦房,家徒四壁,在黑乎乎的墙角里停放着一辆自行车。夫妻俩通过打听得知,64岁的谢超山是单身汉,也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看到老人家生活如此艰辛,夫妻俩当即邀请谢超山来基地打工。
年终时,谢超山拿到了3万多元工资,他激动地对张银花说:“这是我这辈子拿到的最多的钱,谢谢你们的帮助。”
俗话说:“财散人聚。”张银花来农村创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贫困的人。
村里有名的贫困户陈二柱,因为身体残疾,妻子嫌弃陈二柱家穷,身体又有缺陷,便丢下他和孩子,远走他乡。陈二柱看到了养殖龙虾的前景,也想改变命运,但苦于没有技术,资金又短缺。
张银花夫妻俩得知后,对陈二柱说:“只要你想干,一切难题我都替你解决。”在张银花夫妻俩的帮助下,陈二柱先在基地学习养殖技术,随后,夫妻俩又将自己承包的30亩好地给了陈二柱。在夫妻俩的帮助之下,2018年,陈二柱就净赚了10多万元。
其实,这几年张银花夫妻俩帮助过多少人,他们从来没想过,也不在意此事,她说:“目前,在我们基地打工的总人数在2000人次,在我们的帮助下,也开始进行稻虾连作养殖的就达100多户。”
在帮忙乡亲们脱贫的路上,张银花的想法越来越多。2019年,张银花开始对基地的大米进行品牌升级,她还计划对龙虾进行深度开发,从虾苗的培育、成品虾的出售,再到成品虾的深加工,张银花希望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未来已来。张银花早已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