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双喜,杨秀月,马妮妮
(1.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有限公司,2.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上海200082)
轻薄透气、穿着舒适,并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等功能的皮肤衣产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皮肤衣产品的市场覆盖率不断提高,各品牌产品防紫外线性能(UPF/UVA)差别较大,还有部分品牌服装虚标紫外线防护系数,误导消费者。面对质量良莠不齐的产品,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来引导市场。《户外防晒皮肤衣》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有效规范产品质量和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保护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由于婴幼儿属于特殊人群,很少穿着皮肤衣。婴幼儿产品涉及安全性和健康性的指标较多,其技术指标较成人要求严格。目前,已有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GB 31701)、GB/T 33271—2016《机织婴幼儿服装》等产品标准可以使用。本着减少重复,简化标准的思想,该标准明确规定不适用于年龄≤36个月的婴幼儿皮肤衣,其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根据产品的特点,标准给出了户外防晒皮肤衣的定义,即:采用具有防紫外线功能且单层面料平方米公定质量(或多层面料平方米公定质量之和)不大于60 g/㎡的纺织织物为主要面料制成的户外穿着用的服装。
对收集的主流皮肤衣62只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平方米公定质量大于60 g/㎡的样品仅为4只,占比6.45%,故将户外防晒皮肤衣的平方米公定质量范围定义为≤60 g/㎡,合理可行。
此外,标准根据内容需要,对荧光色的定义也进行了规定,即:荧光色是依据染料或颜料在可见光区域吸收和强烈发射光,并发射荧光而显示颜色特性所命名的颜色。
由于标准的适用范围涵盖了3~14岁的儿童产品,故规定成品的使用说明按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和GB 31701执行。
结合产品的适用对象,标准要求产品的号型设置按GB/T 1335系列标准规定执行。
为了引导企业采购合适的面料,标准对面料的质量特性进行了规定,要求“采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同时,对相关的辅料质量特性也进行了规定,要求“采用与所用面料的性能相适宜的衬布、装饰花边、袋布,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和“采用与所用面料、辅料的性能相适宜的缝线、绳带、松紧带(装饰线、装饰带除外)”。
此外,标准对于钮扣、拉链及其它附件的质量要求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钮扣、拉链及其它附件应表面光洁、无毛刺、无缺损、无残疵、无可触及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拉链啮合良好、顺滑流畅。
标准要求皮肤衣的领面、大身和袖子的纱线歪斜程度≤3%,明确了对条对格的要求及各部位面料的色差要求。
标准规定了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的程度要求,并将疵点划分为线状疵点、条状疵点、块状疵点及油、锈、色斑疵点和破损性疵点,同时按照服装质量要求对缝制做了规定,以适应消费者对皮肤衣的要求。此外,对成品主要部位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服装整烫作为服装工艺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整烫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标准明确要求各部位整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及亮光,使用黏合衬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起皱及起泡,各部位表面不允许有沾胶。
2.7.1 基本要求
标准要求3~14岁儿童穿着服装的安全性能还应同时符合GB 31701的要求,对纤维含量要求按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执行,对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要求按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2.7.2 接缝性能和撕破强力
由于皮肤衣款式比较轻薄,在穿着过程中更易发生纰裂和撕破现象,故标准要求对皮肤衣的接缝性能和撕破强力进行考核,要求缝子纰裂程度≤0.6 cm、撕破强力≥7 N,并与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的指标保持一致。
通过对62只样品的缝子纰裂程度测试分析,发现每只试样的缝子纰裂程度均符合标准要求。采用GB/T 3917.1摆锤法和GB/T 3917.2裤形法分别测试60只样品的经向和纬向的撕破强力,测试结果详见表1,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两种方法测试样品的撕破强力结果对比
表2 撕破强力测试结果统计
由表1和表2可知,采用裤形法测试试样撕破强力的合格比例明显高于摆锤法。综合考虑面料的特点及消费者可接受的程度,要求撕破强力按GB/T 3917.2裤形法进行测试,且撕破强力≥7 N。
2.7.3 色牢度
2.7.3.1 耐光色牢度
皮肤衣颜色一般较为鲜亮,浅色产品居多,故对皮肤衣的耐光性能按深、浅色进行考核,设定耐光色牢度一等品为4级(浅色3级)。鉴于荧光色产品的特殊性,对荧光色合格品的耐光色牢度考核指标允许比标准要求降半级。对耐光色牢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耐光色牢度测试结果统计
2.7.3.2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考虑到皮肤衣在光照条件下易与人体汗液接触,故标准设定了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考核指标。由于荧光色产品的特殊性,故规定荧光色合格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可比标准要求降半级。
2.7.3.3 拼接互染色牢度
随着服装款式的发展,皮肤衣也出现了许多的拼接款式,而拼接互染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服装的服用性能。因此,标准增加了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考核指标。采用深色和浅色试样随机拼接,测试了53只试样,其拼接互染色牢度试验按照GB/T 21294—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详见表4。
表4 拼接互染色牢度测试结果统计
由表4可知,53只试样的拼接互染色牢度沾色等级均≥4~5级。考虑到皮肤衣面料大部分腋下会采用网眼、水溶纱等面料,测试数值基本能达到4级,将拼接互染色牢度合格品设定为4级可以满足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故将考核指标定为≥4级。
2.7.3.4 酚黄变
皮肤衣的酚黄变主要考核浅色和白色系面料制成的皮肤衣。对13只试样的酚黄变按照GB/T 29778—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黄变的评估》进行测试,并对面料酚黄变沾色结果进行统计,从而确定酚黄变技术指标的考核水平,详见表5。
表5 酚黄变测试结果统计表
由表5可知:13只测试试样中,76.9%试样的酚黄变沾色等级≥4级;沾色等级达到3~4级时,其黄变程度已经严重影响服装外观。因此,结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标准要求皮肤衣的酚黄变的沾色级别≥4级。
2.7.4 透湿性(透湿率)
透湿率的测试按照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执行。试验在温度为38℃、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时,样品正面为测试面。若试样有涂层,则涂层面为测试面。测试60只试样水洗前和水洗后的透湿性,测试结果详见表6和表7。
表6 水洗前试样的透湿率统计表
表7 水洗后试样的透湿率统计表
由表6和表7可知,水洗前90%试样的透湿率超过2 200 g/(m2·24 h),水洗后96.67%试样的透湿率超过3 000 g/(m2·24 h)以上,透湿率高的面料舒适性更好。综合考虑,标准要求水洗后产品的透湿率≥3 000 g/(m2·24 h),与目前相关标准保持一致,且对网眼、镂空、打孔等部位面料的透湿率不作考核要求。
2.7.5 防紫外线性能
防紫外线性能主要由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透射比T(UVA)表征。通过测试62只试样水洗前和水洗后的抗紫外线性能,并根据结果分析确定抗紫外线性能的考核指标,测试结果详见表8~11。
表8 水洗前试样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9 水洗前试样透射比T(UVA)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10 水洗后试样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11 水洗后透射比T(UVA)测试结果统计表
由表8~11可知:测试试样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时,水洗前和水洗后的试样占比分别为61.29%和59.68%;试样的透射比T(UVA)<5%,水洗前和水洗后的试样占比分别为59.68%和56.45%;根据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价》要求,同时满足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T(UVA)<5%的试样数为31只,占比50%。对于无防晒功能或未达到标准防紫外线性能指标要求的产品建议选用其它标准。标准将防紫外线性能指标设置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透射比T(UVA)<5%,满足这一要求的皮肤衣可称为防晒皮肤衣。此外,防紫外线性能仅对水洗后的试样进行考核,若水洗后能达到标准要求,则水洗前基本可满足要求。此外,标准对网眼、镂空、打孔等部位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不作考核要求。
2.7.6 水洗后外观
标准要求将产品水洗后外观作为考核项目。样品水洗后外观应符合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中表13的外观质量要求。
通过大量的试验确认标准的相关质量指标,对标准的详细分析可以使标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标准和应用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可以为皮肤衣生产企业、各检测机构及监督抽查机构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还有利于皮肤衣产品市场的规范化,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皮肤衣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