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飞火了,突然之间,火得一塌糊涂。早在3月1日《都挺好》开播的时候,他就感到了“不安”。像苏明成这种啃老又自私还打女人的角色,郭京飞本该遇到许多困扰,但他非但没受到任何牵连,反而自带滤镜,成功圈了一波粉。这个长年不温不火、粉丝心中的“宝藏”,终于要藏不住了。
郭京飞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飞行员,为他取名“京飞”。那时的他什么都不怕,尤其喜欢各种小动物。在河边看到一条蛇,他兴致勃勃地将其带回家,招来母亲的呵斥。
活泼、淘气,学习成绩还略差,父母看他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正好有个历史老师办了个话剧班,就拉他过去表演。演戏能够更快地得到别人的关注,郭京飞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父亲曾要求他子承父业,继续飞行,他说:“不干,我要当演员!”父亲上下打量着他,心里冷笑,口中怒道:“你去追你的梦吧,后果自负!”这下郭京飞彻底放飞自我了,赶紧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结果文化课是硬伤,没通过。他不死心,继续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结果人家压根不理他。这下他不仅皮不起来了,还“自闭”了。直到看到报纸上“只要学一年,就能当演员”的广告,这才燃起了希望,以最后一名的“优异”成绩侥幸入学谢晋恒通明星艺术学校。他这才开始“飞”了起来,从北京飞到了上海。
2000年,郭京飞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这下感觉自己扬眉吐气了。他沉迷哲学,看了许多哲学的书,认为自己的思想高度已经鹤立鸡群。于是,他整天穿着军大衣,在学校里面“横”着走,一副老艺术家的做派。敢如此嚣张行事,肯定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他模仿动物很有一套,演什么像什么;表演认真刻苦,被称为“戏精”。
毕业之后,他以优等生的身份进入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后来袁弘也考过,没考进。对于这个跋扈的师兄,袁弘说:“他在我心中是偶像。在话剧舞台上,很多年没有出来一个男生,一毕业就被招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他是一进去就演主角。”
郭京飞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之后,出演的话剧票房几乎是一部比一部好。但话剧如《牛虻》《肮脏的手》《终局》等,表达的内容和思想都略显沉重,郭京飞常常深陷剧中,不能自拔。
后来,老朋友何念拿着《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剧本找到郭京飞,他演完之后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种轻松的感觉。看著舞台下的观众肆无忌惮地笑着,他突然开了窍——为什么不演喜剧呢?“我们无法回避痛苦,那就必须给生活注入一剂兴奋剂,喜剧就是这其中最重要的原料。”
从此以后,那个大家熟悉的郭京飞就诞生了。他不再像曾经那样高高在上地端着,也不再热衷于哲学,而是热衷于怎样给别人带来欢乐。
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转变,才有了《武林外传》《罗密欧与朱丽叶》《21克拉》三部曲。这三部喜剧在全国创下了1.6亿元的票房传奇,更让郭京飞拿到了白玉兰奖、金狮奖等多个戏剧奖项,留下了“戏剧小王子”的江湖传说。
喜剧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影视成了他新追求的目标。“无论角色大小,正面反面,最重要的,是塑造好每一个人物。”他开始尝试不同的角色。“人类几乎普遍爱好谐趣,是自然界里唯一会开玩笑的生物。”给人带来欢乐,又不会让人感到不适,郭京飞就是这种人,这才是真正幽默的样子。
(张佳佳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