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米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开幕的中国青州石刻佛像展上,一位妇女在仔细观看一尊佛像( 吕明响/ 摄)
在古代,“青”被认为是“东方之色”,也就是黎明之际的天色。
山东青州地处大陆最东端,先民们认为这里正是太阳初升的地方,草木葱茏,气清色明,生机蓬勃,于是便简洁直观地用一个“青”字概括这里的形与神,也从此为这里定下了基调——它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万物勃兴的生命状态。一个字,勾勒出青州明朗爽净、蔚然深秀的气质。
从传说时代起,青州便是一个孕育、生发之地,而在它所有的“产物”当中,对我们的历史最有影响力的,却是文化。
只要对佛教艺术稍有了解,一定听说过“青州的微笑”——这是指1996年在青州出土的一大批佛像。
无论是佛还是菩萨,他们的嘴边那一抹微笑都相当明显,比起一般佛像不动声色的庄严慈悲,这样亲切动情的微笑更能抚慰人心。于是,“微微一笑”便成为青州最生动的表情。
这批佛像被发现的地方原本是这一带规模宏大的龙兴寺,此寺的建筑年代已不可考,并且寺名多次更改,到了唐代开元年间最终定名“龙兴”,明初因齐王修建府邸侵占寺庙而湮灭。
由于龙兴寺兴盛的年代较长,所以在它的原址上发现的佛教造像跨越的历史年代也很长——从北魏到宋代。这批造像被发现的时候是破碎的,很可能是因为历史上几次毁佛所致,佛像被破坏后僧人便把这些碎块窑藏掩埋起来,想必是期待着有一天让佛像重现光辉。
龙兴寺的佛教造像取材于本地的青石,软硬适中,作为雕刻材料极容易表现丰富的细节。最有代表性的是北朝的佛和菩萨造像,这些造像体态雍容衣饰华美,再加上大量的彩绘和贴金,更是宝相华美惊艳世人。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龙兴寺的佛像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批造像当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北魏、东魏和北齐的作品,而“青州的微笑”正是这批造像面部普遍的表情。
当然,这一批佛像的特别之处并不只是这一抹笑容,青州的工匠们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为外来的佛像增添了别具本土特点的细节。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当年的青州繁荣富庶,佛教艺术无论是从陆路西来还是从海路东进,到了这里就算是走到了最后一程,它们在这里安顿下来,并与民间的信仰融合,由此产生出一种极为本土化的样式。
这里的北魏佛像大多是一佛二菩萨的组合,他们的身后会有巨大的背屏,背屏上飞天环绕、火焰升腾,辉煌盛大、宝相华美,最为特殊的是在佛的脚边还一左一右地雕刻着两条倒立的龙,头朝下尾朝上,护佑着中间的主尊,龙嘴里还吐出莲台,上面一左一右立着两位胁侍菩萨。
这样的造型是青州特有的样式,而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渊源究竟在哪里,至今学界还没有定论。
不过,说到龙,再联系到青州之“青”,或许可以找到一点端倪。
在民间信仰当中,四个方位有四神兽镇守,镇守东方的神兽是青龙,所以位居东方的青州对龙懷有格外的崇拜与喜爱,这从佛像背屏的传统神兽形象中可见一斑。
在儒家“外柔内刚”文化品格的影响下,青州佛造像拥有柔和的外部形象,这种“柔”却具有能够触动人心的强劲感染力。
到了北齐,“青州的微笑”又变成了另外的样子,这个时候的佛和菩萨不再组合出现,他们变成了单体造像,繁复的衣饰变成了简洁贴体的薄衣,所谓“曹衣出水”正是这样的效果。不过,虽然形式删繁就简,但细节却丝毫没有减少,如果仔细看,连袈裟的每一块格子里都布满了图案。
实际上,青州的佛像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神秘遥远,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上便出现了青州佛像的插图,与云冈、龙门并列。只是,由于没有文字介绍,大家的目光大多不会停留。
但如果你认真地看过这幅插图,青州的微笑大概已经留在了你的脑海里。
比起敦煌、龙门、云冈等大型石窟造像,青州龙兴寺的佛像尺寸要小很多,而且都是独立的造像,更便于搬运,所以青州的佛像是出国展览最多的文物之一,受欢迎程度几乎与兵马俑不相上下。作为外国人较为熟悉的中国艺术作品,“青州的微笑”犹如一张中国名片,在世界各地绽放。
青州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艺术作品?
从青州的地理位置来看,这里确实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文化孕育地。
青州历史极其悠久,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最东部便是青州,《禹贡》里的一句“海岱惟青州”清晰地锚定了它的坐标——海指渤海,岱指泰山,当时的青州也就是渤海和泰山之间的区域,囊括了现在山东省的大部分区域,也就是现在所称的齐鲁大地。
说到齐鲁,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确实,温柔敦厚的儒家文化,诞生在古青州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儒家“外柔内刚”文化品格的影响下,青州佛造像拥有柔和的外部形象,这种“柔”却具有能够触动人心的强劲感染力。
青州疆域内的大部分地区是平坦的,即使有丘陵、台地,也不以险峻凌厉见长——五岳独尊的泰山,其海拔也才1500余米,显然这里的山是温和的;青州古地的水系也很发达,河流交错、湖泊星罗,充满灵气却并不肆虐,这样的山水,才是后来孔子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里,那情味十足的山水。
除了坐拥山川,青州还背靠沧海,也只有在这样恢宏阔大的世界里,才会生出“兼济天下”“修齐治平”的阔大胸怀和理想。
虽然青州的地域范围此后不断缩小,如今收缩为潍坊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它的生命力却常“青”未了。
除了“微笑”,青州还留存着大陆唯一一份状元“考卷”——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状元卷首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御题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字,历史上领受过这六个大字的人极少。
这篇状元卷一共2460字,既有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也有具体的实施方略,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现场作文”,对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而言,也是不小的考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的青州的文脉昌炽、人文荟萃。
或许青州的这些辉煌过往你都不熟悉,但你的舌尖上,一定有关于青州的体验。
我们的儿时记忆里,都有山楂片那甜中带着微酸的味道,而这味道的源头,就在青州——当地的敞口山楂是品质最好的山楂品种,在青州已有了五百余年的栽培历史,这里山楂制品也极为丰富。
这也是一种足以让人从心底微微一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