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9-08-29 05:4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4期
关键词:脑膜炎脑炎多发性

当前我国每年超过1 000万人被神经系统类疾病困扰,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较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病于小儿,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脑炎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1-2]。其病原体有真菌、病毒、细菌等,其中又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3-4]。多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病因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多数患儿缺乏特效治疗效果[5]。目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脑脊液的检查,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不典型,也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6-7]。随着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CT与磁共振(MRI)技术以成像清晰、检测快、操作容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其中CT可清楚地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组织结构与解剖关系[8-9];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多参数成像有利于病变定性显示[10-11]。本研究探讨了CT联合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0例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纳入标准: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脑脊液培养或涂片检出细菌,患儿自发病至住院时病程均在5 d以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9岁,平均(5.77±1.49)岁;病程(3.09±0.89)d;细菌学检查结果:脑膜炎双球菌22例,大肠埃希菌10例,肺炎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收集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作为病毒性脑炎组(脑炎组),纳入标准: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脑电图检查异常,患儿自发病至住院时病程均在5 d以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0岁,平均(5.89±1.29)岁;病程(3.24±0.82)d;血清病毒系列检查结果:腺病毒阳性4例,柯萨奇病毒阳性9例,单纯疱疹病毒阳性21例,EB病毒阳性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无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脏疾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1岁,年龄(6.02±1.20)岁。3组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了入选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CT、MRI检查,检查设备都为飞利浦256层CT及GE 1.5T MR仪器。化脑组与脑炎组患儿接受3次CT、MRI检查,即入院7 d后进行早期检查,住院期间可复查1次,出院前7 d进行1次复查。对照组患儿只接受1次CT与MRI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像学特征 对照组:CT见2例腔隙性脑梗死;MRI见1例轻微脑萎缩,其他均无阳性发现。化脑组:CT正常8例,异常32例,异常患儿大多表现为斑块或散在的低密度灶、弥漫性脑水肿,病情加重后病人病灶及周围会表现出高密度增强;MRI正常2例,异常38例,异常患儿的表现主要为多发性异常信号灶,不规则状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使得病灶及周围表现出高信号强化。详见图1。脑炎组:CT正常6例,异常34例,异常患儿主要表现出多发性、散在性的低密度灶,并呈现环状或结节状强化;MRI正常1例,异常39例,异常患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网球状或囊状长T1长他异常信号病灶。详见图2。

①右侧颞叶病变,在T1WI上呈低信号;②在T2WI上表现出高信号,而头节则表现为中低信号;③增强方式为环状强化,且头节表现为轻度强化;④⑤双侧颞叶多发钙化型,在T1WI、T2WI 上都表现为低信号

图1化脑组的MRI诊断异常

①为轴位FLAIR MRI上,小病灶(白色箭头)不易看见;②为在轴位DW MRI上,病灶(白色箭头)更清楚

2.2 检查异常率比较 化脑组CT与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0.0%、95.0%;脑炎组CT与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5.0%、97.5%;对照组CT与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5.0%、2.5%。化脑组与脑炎组CT、MRI 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脑组与脑炎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异常率(P<0.05)。详见表1。

表1 3组CT、MRI检查异常率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因寄生虫、真菌、病毒等入侵引起的疾病,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在小儿时期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致残率都比较高[12-13]。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其临床变化复杂多样,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为此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降低患儿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14-15]。

当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按照病史、症状等来展开分析和诊断,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第一个病变部位是脑功能障碍,接着是脑结构发生变化,为此采用影像学诊断具有很好的优势[16]。本研究显示化脑组与脑炎组CT、MRI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脑组与脑炎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异常率(P<0.05)。CT联合MRI进行诊断,具有便捷、直观等优点,CT检查可发现较为细小的病变,但是在软组织的辨认效果上还不理想。MRI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可较好地对软组织与钙化组织两者间的病变进行鉴别,但是对于潜在的出血点无法及时察觉[17-18]。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类型中,化脓性脑膜炎是在有关因子作用下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主要涉及蛛网膜、软脑膜以及表层脑组织[19]。该病起病较急,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惊厥,甚至休克;脑脊液外观、压力均发生改变,脑脊液生化检查可见蛋白定量明显增高与糖含量明显减低。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其在病理上的主要表现为脑膜水肿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惊厥、意识障碍、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为主。本病的诊断可依靠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病毒学检查等,但是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CT平扫与MRI能够直观、便捷、准确地观察颅内结构性病变,其中CT的操作简洁方便,创伤性也比较小,但分辨率太低,很难检测到某些极小的病灶。MRI 图像清晰,范围广,对人体无害,可以大幅度降低误诊率[20]。脑炎组与化脑组患儿的CT异常表现为斑块或散在低密度灶、弥漫性脑水肿,有些则表现出结节状强化等密度灶,合并脑萎缩或脑室扩大等,也可表现为环状强化或结节状多发性散在低密度灶[21]。MRI异常表现为多发性异常信号灶,不规则状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使得病灶及周围表现出高信号强化,存在多发性圆球状或囊状长T1、T2异常信号。

CT联合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诊断,具有快捷、无创等优点,能够较为清晰地展示颅脑各种横断面的组织结构,有利于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脑膜炎脑炎多发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Vaccination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