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溪工程的五个亮点

2019-08-28 06:37田宗伟彭需军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19年7期
关键词:消力池砂石船闸

◎ 文 | 田宗伟 图|彭需军 编辑|王芳丽

五强溪水电站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建的装机容量百万级的水电站,被誉为当时水电 “五朵金花”之一,建设过程中成功解决了高边坡治理、混凝土砂石料供应、船闸闸门选型、泄洪消能以及如何减人增效等重大技术和管理难题,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电建设新路、高速优质低耗建设大型水电站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边坡治理

五强溪水电站左岸山体开挖后,形成了沿水流方向长约500米,最大坡高165米的高边坡,为当时全国水电站最高的不稳定边坡。而开挖前边坡山体就有局部蠕变、坍塌堆积与滑坡现象。为确保高边坡的稳定,施工人员采取“上削下固、既锚又护、边挖边护、排水同步”的措施予以处理,取得了很好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自上而下分段开挖,合理设置边坡坡度。在边坡上部进行钢筋混凝土网格梁草皮护坡,在边坡中下部进行锚喷混凝土及钢筋网喷锚混凝土防护,在各级马道进行混凝土面板防护。通过锚洞、锚桩、断层混凝土塞和边坡固结灌浆等手段对边坡进行加固。

在边坡山体内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在各级马道及平台的内侧设横向排水沟,顺坡面每30至50米间距设一条纵向排水沟,各排水沟水流汇入主排水沟,最终引排至船闸下游引航道内。在喷锚混凝土及现浇混凝土边坡上布置浅排水孔,梅花型布置。在边坡中下部设置水平深排水孔,排水洞群布置在坡脚部位。洞顶有垂直排水深孔与其相连,这样就形成了洞、孔结合的立体排水网络。

20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边坡整体是稳定的,边坡开挖产生的卸荷回弹和蠕变得到控制,为抑制边坡变形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施工新途径。

砂石料

五强溪大坝混凝土用量高达350万立方米,而近坝区110公里干流河段内天然砂石料产地分散,储量和质量均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最终选定了位于大坝右岸2.5公里处的青山沟作为料场,砂石料采用高度机械化生产系统加工,皮带输送,最高月产量达24.5万立方米,为五强溪工程共计生产砂石料成品584万立方米,是我国当时最大的人工骨料加工系统。

五强溪水电厂大坝监测、高边坡治理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图为大坝管理中心。

五强溪大坝人工砂石料的料源石英含量高、硬度大、可破碎性差,导致系统设备磨损严重、生产效率低。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解决了石英岩人工砂石料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建立了石英岩人工砂石骨料的生产标准,使高含量石英岩人工砂石骨料可以用于大坝混凝土浇筑,为后期其他大坝建设扩大了料源选择范围。

泄洪消能

五强溪泄洪闸门由9个表孔,5个底孔和1个中孔组成,由于泄洪闸门单孔泄洪流量非常大,便采用宽尾墩、底孔挑流、消力池多种手段联合消能,消能效果明显。

表孔采用宽尾墩消能。闸墩尾部边墙沿程逐渐加宽,孔口逐渐缩小,迫使水流在宽尾墩的约束下逐渐收缩形成窄而厚的射流,左侧水流射向右边,右侧水流射向左边,形成撞击,散开部分水流,消去部分能量。落入消力池时,与池内消力墩撞击,进一步消能。

五强溪水电站泄洪

底孔采用挑流消能,水流从孔口挑射而出,在空中扩散、紊动、掺气,消除部分能量。跌落到消力池时,与消力池水体撞击进一步消能。

许多工程的泄洪采用底孔挑流或宽尾墩加消力池进行消能,同时采用宽尾墩、底孔挑流、消力池综合消能方式,五强溪大坝是首例,在国外也没有先例。运行实践表明,采用“宽尾墩+底孔挑流+消力池”新型联合消能是成功的,经受了多次特大洪水的考验,为其他类似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消能开劈了新的途径。

船闸闸门

五强溪船闸为单线三级船闸,由上游引航道、上游进水口、三个闸首、四个闸室、下游泄水口和下游引航道等11个部分组成,全长1.66千米。三级船闸跨越水头60.9米,二闸首最大工作水头42.5米,均居当时国内之首。为了验证不同门型在高水位船闸的运行优劣,船闸闸门采用了三种形式,一闸首、四闸首安装人字门,二闸首安装双扉门,三闸首安装下沉门。

下沉门属于大跨度平板闸门,不挡水时,降落至船闸底板高程以下,需要挡水时,通过启闭机提升至全关位置。大跨度平板闸门结构简单,具有可以封堵较大面积孔口、维修方便等优点。但这种闸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重量大,其提升与降落需要两台启闭机同时操作,对同步性要求很高,控制系统设计复杂。其次,由于闸门运行时对轨道和水封的磨损大,止水困难。并且下沉门油缸长度是人字门油缸长度的7.5倍,开关门需要时间长,通航效率不高。

在下沉门的上方增加一块上提门,即组合为双扉闸门。两块门安装在同一个工作门槽内,根据船舶高度和水位要求下沉门可以下沉至船闸底板以下,上提门可以悬停在门槽上空。双扉闸门特性与下沉门类似,但由于是两块门配合挡水,成倍增加了液压控制设备数量,控制要求比下沉门更高,运行维护难度比下沉门更大。

人字门类似房屋对开门, 由两扇垂直旋转运行的平板门构成,其支承跨度较下沉门和双扉门小,门体变形量减小。人字门油缸的行程较下沉门和双扉门短,节省了运行时间,通航效率大幅提高。人字门顶部为开放式空间,通航船舶高度不受限制。人字门的重量全落在门轴底部磨菇头上,启闭省力,操作方便,运转可靠。

五强溪水电站三级船闸自通航以来,已免费过闸船只8万余艘、通行货物800多万吨,为沅江航运和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上:随着改革发展的需要,五强溪水电站职工生活区搬迁到了长沙市。图为长沙职工生活区。

下: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五强溪水电站发电运行成功实现了无人值班、远程集控。图为长沙发电集控中心。

五强溪水电站常德基地生活区中心花园。

通过对三种门型运行检修情况进行比较,人字门的优势明显,故而其后许多船闸建设多采用人字门,五强溪船闸为后续船闸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率先摆脱“企业办社会”

1993年以前,我国水电建设大多采取“企业办社会”的模式,水电站在深山,职工生活区也建在深山,于是电厂就要建学校、办医院,以解决职工看病难、子女入学难问题,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发展受限。

五强溪电厂筹建时,筹备处领导提出新厂新办,将电厂生产区、职工生活区分离,走精简高效之路,这在今天早已是司空见惯,可在电厂创建之时却阻力很大,困难不少。但五强溪电厂最终还是将职工生活区建在了离水电站108公里远的常德市。

五强溪电厂不走“企业办社会”老路,精简机构,使企业定员从传统模式所需的1460人一下减少到454人。职工家属的就业、就医、入学、入托、婚恋等都依托城市得到了有效解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职工素质的提高,电厂不断实施减员增效。到1999年,员工减至120人,电厂管理达到国内一流电力企业水平。自推行“远程集控、无人值班”模式后,电厂在岗员工仅66人,定员水平达每万千瓦0.6人。

新厂新办的战略选择,为国内后续水电站的建设与发展树立了典范。

猜你喜欢
消力池砂石船闸
浅析砂石材料质量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运行成本管理的探讨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船闸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建筑砂石骨料的应用分析
红石嘴枢纽冲砂闸水毁加固方案设计
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