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类型与用量对春马铃薯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2019-08-28 09:29黄洪明吴美娟吴早贵祝玮张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结薯硫酸钾出苗率

黄洪明,吴美娟,吴早贵,祝玮,张慧

(1.兰溪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兰溪 321100; 2.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015年我国提出了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马铃薯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浙江省马铃薯以鲜食为主,常年播种面积在6万hm2左右,并形成春马铃薯、秋马铃薯和冬季设施马铃薯等多模式种植格局,产量高、商品性佳、效益好[1]。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的氮、磷、钾,总施用量以及各元素之间的施用比例对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块茎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2]。据调查,春马铃薯生产中施肥量大,且以施用普通高浓度三元复合肥为主。以兰溪市为例,春马铃薯生产一般每667 m2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含量各15%)125~150 kg作基肥,在覆盖地膜时再施用尿素10 kg[3],各营养元素的投入与马铃薯生长对N、P2O5、K2O 1∶0.5∶2的需求比例严重不符[4],也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不相符,特别是磷的投入量过多。兰溪市标准农田地力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农田土壤中的有效磷大幅度增加。2008年全市标准农田601个土壤样品有效磷平均值25.54 mg·kg-1,参照酸性土壤速效磷分级标准[4],其中达到基本不缺磷(≥17 mg·kg-1)的占49.4%,平均值48.79 mg·kg-1;2018年125个土壤样品有效磷平均值60.80 mg·kg-1,其中,达到基本不缺磷的占82.4%,平均值64.59 mg·kg-1。磷肥的过量施用,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磷素流失,是引起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根源之一[5-6]。为更好地指导春马铃薯生产中科学合理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有效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2017年进行了春马铃薯不同肥料类型与用量试验,以期为马铃薯科学用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兰溪市马涧镇三联村兰溪市福阳家庭农场进行。试验田土壤属于壤土类型,pH值4.9,有机质含量25.7 g·kg-1,全氮1.36 g·kg-1,速效磷57.8 mg·kg-1,速效钾74 mg·kg-1。前作为兰溪小萝卜,试验田连续4年采用春马铃薯-单季稻-兰溪小萝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中薯5号。供试肥料为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含N、P2O5、K2O均15%)、硫酸钾(含K2O 51%)和尿素(含N 46%)。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667 m2施肥量:F1,667 m2施肥量复合肥125 kg,尿素18.0 kg,硫酸钾7.5 kg;F2,复合肥100 kg,尿素26.5 kg,硫酸钾15.0 kg;F3,复合肥75 kg,尿素34.5 kg,硫酸钾22.5 kg;F4,复合肥50 kg,尿素42.5 kg,硫酸钾30.0 kg;F5,复合肥150 kg,尿素10.0 kg;F6,复合肥100 kg,尿素15.0 kg,硫酸钾25.0 kg。F1、F2、F3、F4和F5折667 m2施N 27 kg,K2O 22.5 kg,F6折667 m2施N 22 kg,K2O 35.3 kg(降氮增钾)。其中F5常规施肥为对照(CK)。小区面积24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试验于2017年12月26日播种。畦宽1.50 m,播4行,穴距0.20 m,折合667 m2播8 890穴,每穴播带2~3个芽眼的种薯1块。复合肥全部作基肥,在播种时撮施于种薯之间。尿素、硫酸钾于2018年1月22日均匀撒施畦面,喷施除草剂后覆盖地膜。2月19日出苗,适时分批破膜放苗。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苗期调查出苗率。4月26日取样考查结薯性状和收获密度。每小区选取15穴,分别考查大薯(≥100 g)、中薯(50~<100 g)、小薯(<50 g)的个数和重量,分小区实收计产。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SPSS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出苗率和收获密度的影响

F1、F2、F3、F4和F5处理施氮量相同,尿素配施量不同,处理间出苗率和收获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出苗率和收获密度降低(表1)。进一步分析表明,F1、F2、F5和F6各处理之间出苗率和收获密度差异不显著;F3、

F4出苗率和收获密度大幅度下降,与F1、F2、F5和F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见,覆盖地膜前畦面施用尿素会影响种薯发芽出苗,从而导致出苗率和收获密度降低,且表现出随尿素用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当667 m2尿素配施量增至34.5 kg时,影响尤为明显。

表1 各处理春马铃薯的出苗率、收获密度和产量

注:同列无相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组间在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

2.2 对鲜薯产量的影响

表1可知,配施尿素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处理间产量变化趋势与收获密度基本相似。其中,F5、F1、F2、F6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与F3、F4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产量(y)与收获密度(x)之间存在回归关系y=45.233+0.273x,可见,收获密度也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

2.3 对结薯性状的影响

随着复合肥用量下降、尿素用量提高,单穴薯块数和单穴薯块重呈增加趋势,这与收获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可能是由于密度下降所致(表2)。另外,F6单穴结薯数达4.7个,明显高于收获密度无显著差异的F1、F2和对照F5,可能与增施钾肥促进了薯块的形成有关。

表2 各处理春马铃薯的结薯性状

薯块分类考查结果表明,除F6以外,大中薯比例变化趋势随着复合肥用量下降、尿素用量提高而提高,这也与收获密度变化有关。F6大薯比例略高于F5、F1和F2,但中薯比例较低,为28.6%,小薯比例较高,达45.7%,这可能与密度高且结薯数相对较多有关,也可能与氮肥用量下降有关。

2.4 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复合肥折算成单位养分的价格高于单质肥料,减少复合肥用量增加单质化肥用量可降低肥料成本。表3可知,试验中以对照F5肥料成本最高,667 m2为485元,随着单质肥料代替复合肥用量增加,肥料成本降低。生产效益分析表明,单质肥料代替复合肥用量较少的F1、F2,每667 m2生产效益比对照分别增加26元和36元;进一步提高单质肥料用量,由于产量下降且幅度较大,生产效益降低。F6处理667 m2复合肥用量比对照减少50 kg,尿素用量仅增加了5 kg,收获密度与对照相近;同时增加了钾肥的用量,具有一定的增产效益,试验中F6比F5每667 m2增加效益180元。

表3 各处理春马铃薯的肥料成本及效益

2.5 对生态效益的影响

马铃薯对磷的吸收少于氮、钾,N、P2O5、K2O的吸收比例是1∶0.5∶2,因此,过多磷素的投入,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浪费了资源,同时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磷是水体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过剩的磷会导致该水域的富营养化[5-6]。

试验中通过调整复合肥和单质肥料的用量,降低了磷素的投入量,F1、F2、F3、F4、F5、F6每667 m2P2O5用量依次为18.75、15.00、11.25、7.50、22.50和15.00 kg。其中,与对照F5产量无显著差异的F1、F2和F6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氮、钾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复合肥用量,增加尿素和硫酸钾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春马铃薯产量和结薯性状影响不大,且有利于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但复合肥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产量、效益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畦面施用尿素过多影响马铃薯出苗,导致出苗率和收获密度下降。

氮、磷、钾不同配施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3],试验中F6降低了N、P2O5的用量,增加了K2O的用量,产量高,结薯数多,经济效益好,节本增效明显。但该处理大中薯比例偏低,可能与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增施钾肥促进结薯数的增加[3,7-9],同时,氮肥用量偏少有关,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能有利于促进薯块膨大,提高大中薯比例和产量。

磷是水体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过剩的磷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5-6]。马铃薯对磷的吸收量相对较少,且农田土壤中有效磷水平较高,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复合肥、尿素和硫酸钾的施用量,降低磷素的投入量,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试验中,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可减少P2O5的投入16.7%~33.3%。

综上所述,春马铃薯生产以每667 m2施复合肥100~125 kg作基肥,在覆盖地膜前畦面撒施尿素15 kg、硫酸钾25 kg,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结薯硫酸钾出苗率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四川能投川化集团48 万t/a 钾肥项目(一期)硫酸钾装置投产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硫酸铵与氯化钾生产硫酸钾的技术改造及应用
过二硫酸钾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土壤含水率对山西主要阔叶树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在线分析乙醇及超声波对硫酸钾晶核粒度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