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经验方对仲景方的继承和发挥

2019-08-28 09:32汤尔群张立平黄玉燕郑齐李志更
中医药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仲景小青龙汤承气汤

汤尔群,张立平,黄玉燕,郑齐,李志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俞根初(1734-1799年),名肇源,字根初,清代浙江绍兴著名医家,绍派伤寒代表人物,著有《通俗伤寒论》一书。其后,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又在原书基础上加按、勘订、校勘、增补该书,使其内容进一步充实[1]。

俞根初对仲景之学研究颇深,临床多有发挥,其经验方多用仲景方。据笔者统计,《通俗伤寒论》中记载俞根初常用经验方101首,与仲景方密切相关者36首,其中选自仲景方者11首,据仲景方加减者17首,合方者8首。此外,俞根初仿仲景之意自创新方2首,即苏羌达表汤与蒿芩清胆汤。俞根初沿用、化裁、合用仲景方,并仿仲景之意自创新方,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挥仲景方具有示范作用。总结其运用仲景方的特点如下。

1 运用仲景原方,而变化其剂量比例

俞根初经验方中,选自仲景原方的有11首,包括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厚朴七物汤、四逆汤、真武汤。以上方剂与仲景原方比较,组成相同,剂量明显少于仲景原方,而药物之间用量比例也不相同。以小青龙汤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如下表所示。

仲景时期1两约为15.625 g[2],非衡量器药物剂量则参考相关专家的考证[2-3],清朝时期1两约为37.3 g[4]。仲景原方的单位为两,俞根初经验方的单位为钱和分。由表1可知,俞根初经验方的小青龙汤与仲景原方组成相同,剂量不同,俞根初经验方剂量明显小于仲景原方。此外,俞根初还调整了药物剂量的比例。仲景原方麻黄、桂枝、细辛等辛温发散药药量大,所占比例高,半夏所占比例小;俞根初经验方辛温发散药药量小,所占比例少,半夏用量最多,所占比例大。

表1 张仲景小青龙汤与俞根初小青龙汤比较

小青龙汤是仲景为治外寒内饮而设,诸药相合,共奏解表蠲饮、表里双解之功。从用量上看,以发散为主,以收敛为辅。俞根初运用小青龙汤,其特点为重用半夏之化饮降逆,轻用桂枝、麻黄、细辛、干姜之温散。说明俞根初治疗外寒内饮时,轻发其汗,重视化痰饮。这可能与浙绍之地湿多,其人腠理疏松,人多痰饮水湿有关,故不宜过于温散,用药要重视化痰饮。这也与俞根初提出的“化饮发汗法”[1]之旨相合。

2 加减药味,化裁经方

俞根初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经方是如何加减化裁的。他通过加减化裁治疗临床上许多复杂的病证,扩大了经方的使用范围。俞根初经验方根据仲景方加减者17首,其中有的方名虽和仲景方一致,但察其组方,均进行了药味的加减变化。包括桂枝橘皮汤、桃仁承气汤、增减旋覆代赭汤、柴胡枳桔汤、加减小柴胡汤、新加白虎汤、调胃承气汤、蠲饮万灵汤、香砂理中汤、加味小建中汤、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味白头翁汤、阿胶黄连汤、复脉汤、加味金匮肾气汤。

例如,俞根初桃仁承气汤乃仲景桃核承气汤去桂枝,加五灵脂、蒲黄、生地、犀角汁而成。相当于仲景桃核承气汤去桂枝、合犀角地黄汤及失笑散,三方合而成剂。在急下焦瘀热的同时,加强活血化瘀及凉血清热之力。又如,俞根初通脉四逆汤,乃是在仲景通脉四逆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原方去大枣,加葱白、陈绍酒。增强了原方活络通脉之力。

3 合方以适应病情需要

张仲景乃合方的创始者,所制合方为后世合方的典范。仲景合方源于仲景对已有相合方剂的认识与经验,组方的合理性、疗效的确切性已毋庸置疑[5]。俞根初受仲景创制合方的影响,把仲景方与仲景方合用,仲景方与时方合用,拓展了合方的范围。俞根初经验方中,与仲景方相关的合方有8首。其中仲景方与仲景方合方4首;包括柴胡陷胸汤、柴胡白虎汤、陷胸承气汤、白虎承气汤;仲景方与时方合方4首,包括麻附五皮饮、柴平汤、柴胡四物汤、柴胡达原饮。

俞根初灵活合用仲景方或合用仲景方与时方,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是对仲景组方配伍思想的发挥。如柴胡陷胸汤,由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减而成。小柴胡汤中去人参、甘草、大枣等补益扶正之品,加瓜蒌仁、桔梗、黄连、枳实等清热化痰、理气宽胸之药,在和解少阳的同时,加强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又避免了滋腻敛邪。何秀山说:“妙在苦与辛合,能通能降,且瓜蒌之膜瓢,似人胸中之膜脯,善涤胸中垢腻,具开隔达膜之专功,故为少阳结胸之良方,历试辄验。”[1]又如柴平汤是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与《景岳全书》中的柴平汤相比,俞根初去了人参,加了赤茯苓,方由川柴胡、炒黄芩、姜半夏、厚朴、清炙甘草、赤茯苓、制苍术、广橘皮、鲜生姜等组成。在和解少阳的同时,加强了化湿理气的功效,并导湿热从小便而走。其组方简,用量轻,适于治疗少阳不和,湿重热轻之证。

4 仿仲景意创立新方

俞根初推崇仲景之学,师仲景法而不泥仲景方,其仿仲景意创苏羌达表汤和蒿芩清胆汤。苏羌达表汤为俞根初根据浙绍当地外感伤寒多夹湿的情况,仿仲景之麻黄汤、桂枝汤之意而创。全方由苏叶、防风、杏仁、羌活、白芷、广橘红、鲜生姜、浙苓皮组成。俞根初言:“浙绍卑湿,凡伤寒恒多挟湿。故予于辛温中佐以淡渗者,防其停湿也。……辛温发汗法虽同,而佐使之法则异。治正伤寒证,每用以代麻桂二汤,辄效。”[1]方中用苏叶、防风、羌活、白芷代麻黄桂枝,辅以杏仁,佐以鲜生姜、广橘红、浙苓皮。既考虑浙绍之人禀赋薄弱,体质不强,不耐耗散的特点,用苏叶、羌活、防风、白芷疏风解表;又考虑恣食生冷油腻,容易停痰停饮,用茯苓、橘红化痰渗湿,恐停水为患。与张仲景麻黄汤相比较,俞根初用苏叶、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润剂来代替麻桂等辛温峻剂,减轻发散的力量;辅以杏仁来润利气机,降逆止咳,与仲景用法相同;佐以橘红、生姜来化痰饮,茯苓来淡渗利湿,给痰湿以出路,从小便而走。

蒿芩清胆汤则是俞根初师仲景治少阳之法,以小柴胡汤、温胆汤、碧玉散相合化裁而成,成为和解少阳的又一经典名方。全方由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组成。本方与小柴胡汤同治邪在少阳,但侧重治疗少阳热重,湿热痰浊中阻。方中用青蒿代柴胡,“青蒿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1]何秀山按:“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1]俞氏创立本方,一是重视解郁达邪,以青蒿代柴胡给邪热以畅达外出之路;二是重视流转三焦枢机,使痰湿与邪热分而化之,则诸证自去。以上两方充分体现了俞根初师仲景法而不泥仲景方的特点。

5 讨论

5.1 为何仲景方剂量大,俞根初经验方剂量小

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可能与绍兴当地之人,体质薄弱,腠理疏松,不耐辛散有关。二是仲景之方,原为治疗寒邪所致外感疫病及其变证、坏证所设,病情危急,病势凶险,仲景用大剂量药物急救为先,中病即止;而俞根初用方,是用于治疗外感时邪、小邪,病情轻浅,所以用量较少。三是俞根初对疾病病因、病机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能抓住疾病的关键,才能做到量小清灵。

5.2 俞根初化裁经方的特点

第一,保留经方的核心要素,在不改变原方主要功效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如蠲饮万灵汤,为仲景十枣汤加半夏、陈皮、茯苓、大枣、生姜。此方以十枣汤攻逐水饮为主,辅以二陈加强化痰饮的力量。第二,针对病机变化而加减。如加减小柴胡汤,以仲景小柴胡汤为底方,针对热结血室的病机加桃仁、归尾、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瘀久化热,增加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之品;给血热以出路,增加益元散滑窍导瘀;未出现呕吐、不欲饮食等脾胃症状,故去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等补脾和胃之品。第三,顾护脾胃而加减。如俞根初调胃承气汤,用调胃承气汤缓下阳明结热的同时,又加姜枣,体现了俞根初顾护脾胃,保胃气,存津液的思想。第四,调畅气机而加减。如俞根初柴胡枳桔汤,乃仲景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甘草,加枳壳、桔梗、陈皮、雨前茶。用柴芩和解少阳的同时,辅以枳壳、桔梗、陈皮、雨前茶等轻清宣降之品调畅气机,被称为和解表里之轻剂。第五,重视痰湿而加减。如俞根初桂枝橘皮汤,乃仲景桂枝汤加陈皮而成。在调和营卫的同时,加强和中化痰的力量。

5.3 学习仲景的组方配伍,要师仲景法而不泥仲景方

张仲景在《伤寒论·伤寒杂病论集》[6]中指出其治学态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又指出创作《伤寒论》的目的“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也就是希望后世能活学仲景之学,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后世活学仲景之学者,当首推叶天士,程门雪曾说:“天士用方,遍采诸家之长,不偏不倚,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7]俞根初也是活用仲景法的典范,其推崇仲景之学,师仲景法而不泥仲景方,根据临床需要,沿用、化裁、合用仲景方,并仿仲景之意自创新方。药味上进行加减,药量上有所变化,比例上进行调整,拓展了经方应用的范围。

猜你喜欢
仲景小青龙汤承气汤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方实验录》大承气汤医案浅析*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仲景辛味药配伍规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