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渔村在景观绿化方面的改造方法

2019-08-27 17:09袁斐秦付华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7期
关键词:渔村绿化景观

袁斐 秦付华

1  石塘镇概况

石塘旧称石塘岛,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全岛总称”,位于温岭市东南沿海。新千年第一道曙光在中国大陆首先照到温岭石塘。石塘石屋独具特色,房屋皆依山傍海,以块石垒筑,高低错落有致,石屋、石街、石巷、石階以融合天工之巧和人工之妙的特色闻名遐迩,素有“画中镇”之称,成为中国美院写生基地。石塘大奏鼓、扛台阁、小人节等民俗文化古老而富有风情,海洋剪纸、船模、鲎壳画等民间工艺独特且历史悠久,其中大奏鼓、七月七小人节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里箬村概况

里箬村面朝大海,石屋建筑依地形而建,形成“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的景象。居民以捕鱼为业,其祖先是数姓家族结伴于明代从福建惠安一带迁徙而来,至今仍保留了闽南语音、方言、生活习俗等。现保留下来最早的石屋为清代木结构形式,部分传统石屋具有典型闽南建筑风格,使用胭脂砖做漏窗。村内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和隆住宅和一批明清古宅,该村同时入选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3  景观绿化现状分析

造成里箬现状景观混乱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建筑高度、屋顶、管线、外墙面、门窗、阳台、屋檐;部分建筑高度突兀,管线杂乱;外墙粘贴突兀颜色瓷砖与传统石墙不搭,阳台突兀,部分阳台仅有挑梁,栏杆又各不相同,显得杂乱。

4  景观绿化改造总体构思

依托村落良好的生态背景,加强与大海、山体、绿地的沟通与联系,致力于“滨海山地渔村”的建构。通过多种景观设计手段,塑造鲜明“山地滨海渔村”形象;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文要素特征,强化村落景观多元性;重视滨海空间和山地道路作为空间构图骨架的作用,注重道路与景观小节点改造。景观结构以现有村落步行古街为核心,突出山地特色(各种石阶)以及渔商特色(陈和隆故居)形成山村的整体景观效果,同时打通“山体--大海--巷道”的景观视廊。以石屋、石道、石阶、石驳坎、石凳等渔村建设所需要素,逐步形成“山地渔村”意向的景观节点和界面,以多个人文节点和特征节点展现渔村文化。

5  植物配置原则

强调植物的自然化和乡土化,在树种选择上,尽量选用本土植物、果树等,并注重选择与滨海渔村风大、土壤贫瘠的环境特征相适宜,同时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植物造景注重季相变化,考虑到四季枝叶的变化,根据植物性状及植物种类进行配置,形成丰富的四季景观效果。植物景观不仅要绿意盎然,而且要色彩丰富,既能绿化又能美化。结合地形高差形成垂直绿化,强化宅前屋后绿化,鼓励墙角绿化,提倡庭院绿化。

6  景观整治方法综述

铺地、栏杆、标牌、灯饰等景观要素改造中彰显闽南文化和里箬特色。里箬村为风情渔村,其景观改造应处处体现其渔村特色,在地面(包括台阶)整治中,地面全部恢复石板,新铺设地面中局部采用胭脂砖镶嵌地面,台阶整治中确保完整保持大台阶的效果,避免建设性破坏,在栏杆设计中,突出渔家生产用具的彰显,采用船锚与渔网的表达方法,将栏杆设计成铁船锚、渔网、救生圈、鱼鳔状,栏杆则采用砌筑石墩形制,标识系统突出石文化与大奏鼓特色;为突出里箬渔村形象,方向性指示牌采用渔船、帆船、鱼形、鲎壳形制;在路灯设计中,则采用里箬的“箬”字含义——竹元素,将路灯设计成仿竹形制;在坐凳设计中,则采用里箬最具特色的石头形制;为增加建筑墙体景观的丰富性,在主要道路建筑围墙或建筑外墙绘制彩绘,其形制为里箬最具特色的海洋剪纸风格特征绘画。

7  绿化整治方法综述

对主要道路两侧原有乔木进行梳理,补充适当灌木,种植不同颜色花木进行点缀,使之成为里箬村特色风光集中展示带。在村庄游线上,配植不同植物花木,以体现不同人文资源的景观特色。

8  以鹁鸪咀路、金涯尾路、外箬路景观改造为例

(1)山体与海洋鹁鸪咀路南侧山体地貌及天际线较好的保持现状;金涯尾路南侧海滩白色垃圾加强管理;外箬路西段人工水塘景观因疏于管理,水塘驳坎溃落,海水倒灌,加之周边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景观效果极差;改造中加固水塘堤坝,平整周边台地,增加游步汀,做淡水文化主题广场。

(2)石屋与压石坡屋顶压石坡屋顶是里箬最独特的人文景观,多层台地起伏,由高向低俯瞰,块石压顶景观较好,但部分建筑因后期维修措施不当,用青砖与红砖替代块石,影响景观效果,后期砖压顶屋顶的改造中统一恢复块石压顶形式,并选择鹁鸪咀路百姓健身广场东侧建筑立面作海洋剪纸画。

(3)台地与石阶、石驳坎鹁鸪咀路通往山下的大台阶,气势宏大、壮观,是一处较好人文景观,保持现状;沿路石驳坎上居民私拉排水管线,严重影响景观效果,改造中将排污管进行石材包裹或者内埋于石驳坎内;外箬路西段临崖无栏杆的统一增设栏杆,选择石质柱墩形式,柱墩之间用船铆件及揽绳连接,充分采用里箬村特色元素,丰富景观效果。

(4)广场与观景平台、石凳鹁鸪咀路入口广场,改造中将其恢复石板铺地,并设置船铆雕塑,广场边缘设置石矮墙及石质标牌,形成半封闭式小广场;外箬路下沉式沿海广场改造为大奏鼓主题文化广场,石板铺地,其景观设置充分吸收转化大奏鼓文化,并设置大奏鼓雕塑碑;外箬路淡水文化主题广场采用石板铺地,保留现制冰厂砖柱,广场外侧设木栈道,石砌防护廊加渔网状或船铆状栏杆,设游船码头,木栈道改造至大奏鼓广场附近,形成沿海观景平台。

(5)其他微观景观金涯尾路在陈和隆旧居处指示标志牌不具有里箬特色,金涯尾路宣传栏为不锈钢制品,村落路灯设置随意,外形简单粗陋,景观效果较差;改造中将增设里箬村极具特色的鲎壳、鱼形、船型指示标牌,形成较好的微观景观效果,其中鲎壳指示标牌置于路上,用于方向性的指示,鱼形指示牌设置于广场处,用于多方向性的指示,船型指示牌设置于主要建筑或经过节点的指示说明;更换金涯尾路东段的不锈钢宣传栏为石质宣传栏,改造路灯为竹竿形,将里箬的“箬”字为竹的含义体现出来。

9  以鹁鸪咀路、金涯尾路、外箬路绿化改造为例

(1)广场、路边绿化鹁鸪咀路始端广场现状绿化为香樟,改造中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适当种植茶梅、三角梅等开花植物,丰富绿化效果,健身广场邻近山脚处种植毛竹,中央广场种植三角梅等开花类植物;金涯尾路在现绿化基础上增加三角梅的种植范围,并种植三角梅与茶梅等开花类灌木与小乔木;外箬路沿海广场作为大奏鼓主题文化广场,其绿化在现基础上增植三角梅、茶花等,并在新增的石墩石柱上设置花池,种植花草。

(2)宅前屋后绿化鹁鸪咀路宅前屋后绿化较少,金涯尾路宅前屋后绿化数量较多,部分院落有盆栽,改造中将鹁鸪咀路整修后的矮墙上种植三角梅、茶梅及其他开化类小植物,丰富绿化效果;庭院内盆栽以红色的一串红与茶梅为主,并配以茉莉、红豆杉、杜鹃等,各种绿化错开花期,并适当引入不同颜色花种,以达到月月有花的绿化效果。金涯尾路的陈和隆旧居院内有一株紫藤,超过百年历史,绿化效果较好,保持现状。

(3)集中绿化外箬路中段集中绿化以毛竹、三角梅为主,绿化效果较好,保持现状;西段淡水塘附近集中绿化以木芙蓉、香樟、香泡、茶花为主,并有其他灌木,改造中淡水塘附近绿化保持现状乔木,适当梳理灌木,并将绿化边缘地带菜地改为种植灌木,局部增加香樟、香泡等乔木,丰富绿化效果。

猜你喜欢
渔村绿化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渔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City of Dreams
我爱绿化
沙湖立交绿化
小猴栽树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意料之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