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出病因的头疼

2019-08-27 05:36多静
心理与健康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刘治疗师躯体

多静

小刘今年31岁,毕业8年来一直从事数据研发工作。他一直是同事眼里老实本分、工作勤勉的好员工。第一次在心理治疗门诊见到小刘的时候,30多岁的他看起来还有一些学生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短款黑色外套,表情略显腼腆。

我的头皮快裂开了

我向他简单介绍了治疗设置后,邀请他讲一下自己想要解决的困境。原来小刘一直被严重的躯体不适所困扰:他总是莫名地感觉头发懵,头皮发麻,头部气血不通畅,担心头皮会裂开,总觉得体内有液体排不出去,鼻子透不过气,无法正常呼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自己做头部按摩,双手从颈部绕后脑勺按摩,然后让液体从鼻子里排出来。运动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整体感觉气血也通畅了,体内堆积的液体也排出来了,整个身体更舒服。但是,即便是运动,效果也无法持久,一周后身体恢复原样,还是会感觉头皮发麻,体内又积满了液体。

小刘一边描述,一边用手在头部比划,“这种情况好多年了,情况越来越糟糕。”我听到后有些吃惊,看小刘的描述,这些症状表现一直让他很苦恼,那为什么那么多年的时间一直没有解决呢?他回答说这种情况最早从高中三年级开始的。

当时被老师和家长寄予很高期望的他,对自己的学习很看重,但越是需要用脑的时候,脑子越是拖后腿,渐渐地开始出现头皮发麻,感觉要裂开,根本没办法学习。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每天早上四五点就醒了,根本就休息不过来。上课也基本都在睡觉,脑子很容易累,根本赶不上老师的节奏,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小刘觉得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但是到医院去做相关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都显示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问题。医生建议他在精神科就诊,开始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用药后睡眠有改善,但头皮发麻的症状一直没有改善,总还是感觉头部气血不通畅。

心理问题,用躯体表达

我听完小刘的描述,一边同情他的遭遇,一边佩服他这么多年带病坚持工作的毅力。我在心理咨询门诊工作多年,经常能够见到很多有躯体不适、但又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的患者,他们或者是高血压,或者是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或者是肠胃功能紊乱等。但是像小刘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这个表现听起来更加复杂,也更让当事人痛苦。另外,在小刘描述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男生,他把症状表现说得很清楚,但从来没有吐露过任何的内心情绪和感受。我心里开始有了一个假设:小刘的问题应该是情绪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临床中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的症状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但反复做医学检查,也查不到任何病因。但这样的躯体不适又确实让患者感觉非常痛苦。这类患者普遍存在情绪识别和表达的困难,或者在生活中因为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无法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感受,所以才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

专业评估与干预

有了这样一个假设后,我对小刘的症状做了更详细的评估,以验证假设。我询问小刘:你的症状表现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时候重一些,什么时候轻一些?

他回忆了一会,说好像每次工作压力大,或者是跟女朋友闹矛盾的时候,症状会更重一些。然后询问小刘当处在这样的压力情境中会采用怎样的应对方式。他回应说每次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是强行让自己忍受。工作压力再大,也得把工作处理好,这是自己的职责。和女朋友闹矛盾,从来都是忍让,但心里也不好受,觉得这段关系一直让自己很累。小刘的回应基本印证了我的假设,他的问题应该是临床中常见的躯体症状障碍。患有躯体症状障碍的个体会存在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使个体感到痛苦或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显著破坏;个体对健康或症状表现出持续高水平的焦虑,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这些症状和健康的担心上;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等。接下来我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式解决小刘的问题。

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刘对目前的症状表现有一个科学的认知,消除他的误解,缓解他的焦虑。让小刘了解情绪和躯体不适之间的关系,引导他表达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负性情绪的事件。听完这些讲解,小刘内心轻松了些,并且开始重视自己人际关系中总是过分忍让和压抑自己情绪的应对方式。

其次,帮助小刘进一步了解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模式。这方面的工作往往需要通过一次具体情境的探讨,一点一点地进行引导。

治疗师:你能不能举一个在工作中让你有负性情绪的具体事件?

小刘:嗯。比如昨天上午,领导又交给我一项工作,其实这项工作,我不想做。

治疗师:嗯。那你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呢?

小刘:我还是很配合地接下来了,没有说什么。

治疗师:嗯。当时你的感受怎么样?

小刘:这个工作要得很急,如果我接下来的话,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这样的话我就在继续伤害我的身体,而且做不好的话,别人又会对我有不好的评价。所以其实我不想做,但又不敢拒绝。而且如果是别人接到这个任务有可能会拒绝,但我做不到,也学不会……然后就硬着头皮去做了,心里还是很难受。

治疗师:嗯,听起来我们内心里有很多冲突和矛盾,一定是很难受的。那刚刚你所讲的似乎都是你的理性想法,你能尝试用几个词描述你的情绪吗?

小刘:情绪……我好像从来没有说过情绪。

治疗师:嗯。强行让自己接下自己不想做的工作,会委屈吗?

小刘:嗯,会委屈,还有愤怒,为什么又把这个工作让我做?!嗯,还有紧张,因为要抓紧时间完成这个工作。

治疗师:嗯,很好。还有吗?

小刘:还有自责吧,别人能拒绝,但自己做不到。

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了解到小刘在生活中不会拒绝别人,也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所以当别人给自己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即便自己不舒服,不想接受,但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我慢慢引导小刘尝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并鼓励他在实际生活中表達自己的真实想法。

当我了解了小刘从小的成长经历,对于他这样的应对模式有了更多的理解。原来小刘的妈妈一直情绪不稳定,经常会因为小事发脾气,经常和爸爸争吵。小刘从小就担负起了安抚妈妈情绪、调和爸爸妈妈关系的角色和任务。但自己的情绪感受从来没有被关注,似乎对于他来讲,他的情绪和想法在别人眼里从来都是不重要的、不被重视的。而且成年后的小刘仍然再用这样的模式应对周边的人际关系。

情绪就像一个信使,可以给我们传递信号,让我们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对我们是有适应功能的。如果情绪无法通过言语表达,那可能就会以身体不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几次治疗中,我们通过聚焦在具体情境中,引导来访者表达情绪和想法,并鼓励他在实际生活中也做出改变,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让自己不舒服的情景。

10次治疗后,小刘反馈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尝试拒绝。并且头皮发麻、发懵的症状也缓解很多了。

猜你喜欢
小刘治疗师躯体
“维生素”大口吃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遇事不要慌
电话表白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药店认识
搬家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