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

2019-08-27 01:28王春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理性高校大学生

王春丽

摘  要:偶像崇拜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大学生三观形成和思想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进而提出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偶像崇拜进行正确引导,理性崇拜。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非理性  偶像崇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040-02

偶像崇拜从古到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一直存在,不论是从部落图腾到精神领袖的崇拜类型变迁[1],还是从幼稚多元化到成熟多元化的崇拜阶段来看,偶像崇拜都如历史的河流一般川流不息,更替跌宕。偶像崇拜通常是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许多新鲜的事物体验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此时,他们追寻自我,开始思索自我价值的意义,他们告别懵懂的自我,逐渐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他们常常渴望像成年人那样独立自主而又必须依赖父母,这种矛盾使他们苦恼。可以说,偶像是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逐步摆脱父母管控,走向独立,追求理想自我的心理寄托,是自己未来形象的代言人。是父母的“替代品”,补偿情感空虚,获得心理满足。

1   高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

高校大学生偶像崇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对大学生的行为举止、道德素养和三观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信息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偶像崇拜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且也具有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烙印。

1.1 多元与单一并存

崇拜的偶像自人化以后,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到趋于单一的历史进程。初期,大学生选择科学家、道德楷模作为崇拜的偶像,这与社会的主旋律和高校的舆论宣传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由单一的榜样偶像逐渐向多元的偶像人物转化,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成功人士,大学生偶像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泛,喜欢体育的,会关注各种体育赛事,会以优秀的运动员科比、姚明、刘国梁、邓亚萍作为自己的偶像,欣赏他们高超的运动技巧和永不言败的运动精神;喜欢音乐的,会观看各种优秀的音乐类节目,中国好声音、青年歌手大赛等,会以他们中的选手作为自己的偶像;热爱科学的,会关注前沿的科学信息,会以杰出的科学家作为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也像他们一样为社会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除此之外,政治家、军事家、成功的商人都可以作为崇拜的偶像。但是,目前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大多为娱乐明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别,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1.2 盲目与理性同在

一部分大学生基于从众心理,追星过于狂热,盲目崇拜,常常依据偶像外在颜值来确定,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迷失自我。把心思重点放在了模仿,模仿其行为举止以及穿戴修饰,为星“成功”而狂热兴奋,因其陷入丑闻而崩溃。某些大学生甚至对偶像抱有虚拟的幻想,把偶像当作“梦中情人”,把偶像称之为“老公”、“老婆”、“男神”、“女神”。有的还无知到找各种借口为偶像的过错作掩饰。这些对明星的盲目崇拜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较为理性,他们能够透过明星外在炫目的光环,认识到明星也是普通人,能理性对待偶像的优缺点,能够接受明星的不完美。

1.3 娱乐与教育同行

偶像崇拜由来已久,古人对偶像的崇拜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是人们对理想化和现实社会的美好期许。但是,当代大学生选择偶像时,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在社交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明星偶像的八卦消息时,迅速成为大学生聊天的话题和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谈他们俊美的外形,酷派的装扮,大学生对此呈现出浅层次的欣赏、娱乐和模仿。还有的大学生崇拜偶像的个人品质、为人处事、才华能力等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认识到偶像的成功不仅仅在台上,能带给大家一种学习的力量,并在精神上激励大家以此作为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对大学生有很强的榜样教育作用。譬如:很多学生欣赏周恩来是因为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温文而雅的个人风度,崇拜姚明是因为其坚忍不拔的性格和为中国篮球事业所做的贡献。

2   高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措施

偶像崇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运用大禹治水的智慧引导大学生对偶像崇拜正确认知,理性看待,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偶像崇拜的两面性,趋利避短,充分挖掘偶像崇拜的正面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1 社会引导是前提

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畅通。社会不应该为了赚取点击率和关注度,大肆报道偶像的八卦绯闻和恶劣行径,而应该从有利于大学生成长角度出发,报道偶像在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成功背后努力奋斗的历程,多关注偶像参与的公益事业,塑造其阳光、积极向上的形象,从精神层面引领学生成长,塑造精神偶像,为他们提供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同时对偶像的不道德行为要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警示高校大学生分清良莠,明辨是非,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偶像理性崇拜。一些博学多识的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哲学家,或是鲁迅、莫言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思想深邃而独立,穿越千年而颠之不破,他们的精神历经时间的考验和沉淀,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寻找人生的真谛,点亮人生的明灯。央视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栏目,報道的感动中国人物既有姚明、刘翔等明星,也有王峰、黄久生等普通百姓,这些人都有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震撼人们的灵魂,并促使人们进行自我反思,堪称“年度精神史诗”。大众传媒要积极弘扬社会正气,释放“正能量”。精神偶像可以是任何领域并且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上学读书时学霸的学习方式、有特长的同学等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工作中行业内专业能力出重、有成就的总也可以是崇拜的偶像。

猜你喜欢
非理性高校大学生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