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过这古老的茶庄,顺带捎来了街上絮絮叨叨的杂音,似要把他从昏沉的春困中拖曳出来。
他好似醒了,蒙蒙■张开了眼,只消一望,却又沉沉睡去。蛋壳青的天色渗进窗户,雾蒙蒙地笼罩了整个屋子。“再睡会儿吧,又是一个阴雨天呢。”他换了个姿势,继续睡去。
“老板,有客人哩。”店小二难掩兴奋地唤着他,像是发生了什么难得一遇的大事。也难怪,这条街游人少,店铺虽然开着,却鲜有客人光顾。“让他们自个儿看看茶。”他也不急着起身,将手枕在脑后,直愣愣地瞅着那珠帘,帘角一晃,又一晃。往事随着珠帘的晃动,一点一点地浮现,又一点一点地串在一起。
以前的茶庄,可是做大笔生意的,钱一笔一笔进来,茶叶一箱一箱出去。那时候,家里的伙计多得很,平日里虽然忙碌,但是充满了干劲,生活有奔头,不像现在,日日闲淡无聊,甚至因为付不起工钱而遣散了不少人,只剩几位感情较深的伙计打理日常。
他打开帘子,向楼下走去。呵,不过是几个误闯的游客罢了。这条街满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被人认错成了景点倒也不足为奇。那几个顶着遮阳帽、戴着墨镜的女人,显然不像是懂茶之人。她们只是象征性地用碗盖刮了刮表层的茶叶,便一口闷了下去。原先漂浮着的茶叶,此时错乱地粘在碗底,像一堆没有糊好的石灰浆。牛嚼牡丹,他不屑地哼了一声,目光错开去,不再看这恼人的场景。
打小他就学茶艺、茶道,学如何采,如何炒,如何泡,如何品。当年来采购的,也必是对茶艺颇有研究的商人。一整个下午,父亲在会客室里与客人们品茶谈茶,他对每一道工序都如数家珍,听者也不觉腻味。如今的会客厅,扶椅上早已蒙了厚厚的一层灰,他也歇了心思,再未找人打扫。
他渴望活在那片干净的茶田中,不需要考虑俗世的烟火与繁杂。直到一位老友上门拜访。“你家的茶这么好,茶庄生意怎会如此惨淡?你呀,就是太守旧,找点新意,怎么着也得把生活给过下去吧!”他细细地品着,品着那一小杯茶,也五味杂陈地品着朋友的那一番话。
蹉跎了几日,“赵家茶庄”几个字被拆了下来,换上了一块新的牌匾——“赵家奶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觉着这名字俗得很,但或许也只有这样,他的茶庄才能融入世俗,扭转目前这种惨淡的局面。
现实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没几天工夫,店里的客人突然增了许多,都是慕名而来品尝用名贵普洱泡出来的奶茶的。
很快店里人手不够了,他赶忙招人,还招回了一个以前离开的伙计。奶茶在不断地上新推广,就像所谓“潮流”,来势汹汹。有时他下楼去巡查,习惯性拾起一点茶叶,在手指间轻轻捻过,留下淡淡的余香,混杂着指尖的温度。而一旁的伙计正在向茶中倒着鲜牛奶——是他以前从未喝过的玩意儿。
他又做梦了,梦中好像有一片茶田,虽说仍种着茶,但杂草丛生,无人打理。他突然惊醒,心怦怦跳着,却怎么也忆不起梦中的情景。“老板,有客人哩。”店小二很久没有来唤他了。
“你们帮他做就好了。”他以为那只是来喝奶茶的客人,便随口应道。
“是来买茶的老客人!”店小二的声音再次顺着楼梯传了上来。他瞬间来了精神,整了整身上的西服,下楼待客。是许久不见的周叔,漂泊海外数年,如今回乡,竟还惦记着茶庄的茶。“还是你这儿的茶好喝,这熟悉的味道啊。”一瞬间,他只觉得心里有点难过,好像失去了什么,他扯出了张笑脸,嘴角有些生硬。
精致的瓷碗,沏上一壶好茶,热气升腾,氤氲了一旁的窗玻璃。他想起,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品品茶了。
今年的新茶,味道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