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看女权运动的诞生

2019-08-27 03:53李萱宣
艺术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女权运动平等自由

摘 要:现在一些不文明、不道德、无人性的社会现象——强暴妇女儿童、性骚扰以及对妇女实施暴力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早期社会,女性为了能够更加有尊严、自由地生活,西方人民爆发了一次一次女权运动,女权运动第一次爆发于19世纪末,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史上也记录了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本文围绕法国浪漫主义艺术与女权运动的联系展开研究,着重从法国浪漫主义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内容、绘画手法、艺术家思想入手,来揭示女权运动主题思想——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权利。

关键词:法国浪漫主义;女权运动;自由;平等

20世纪60年代末,女性主义艺术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西方艺术领域,她们凭借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和思想,为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内容。[1]女性主义艺术流派又被称为女权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可见女权运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女权主义艺术能够发展成为全球性艺术流派,与女权运动有直接关系,女权运动又是怎样诞生的呢?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发现与法国浪漫主义有很大关联。

1 女权运动的诞生

女权主义运动是主张把女性放在与男性拥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与权利,拥有自由、平等的灵魂及思想的一项社会运动。在历史上,女权运动主要有三次,一次比一次深刻,影响更为久远。

原始社会通常被称为“母系社会”,有许多相关的故事,如东方神话故事中的女娲造人、西方《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创造人类等,但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女性的权利慢慢减少,从此女人和男人变为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延续了好几百年。后来,随着社会制度、人类文明思想的进步,宪法中出现了“人权”的概念,但在最初,人权还仅仅只是代表男性拥有政治、受教育等一切权利,例如,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一些思想进步的人认为这样不平等,努力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使她们具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并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于是就爆发了一次又一次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的诞生、发展与当时法国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脱离不了关系。在启蒙运动中,一些女性主张男女平等,要求解放女性思想,争取平等权利。启蒙思想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权,启蒙思想运动与当时的教会统治相对抗,极力抵制腐败现象,宣传自然科学,提倡人文主义精神,这些思想使得女权运动快速爆发。女权主义者的一些著作为女权运动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于1791年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她认为“公众的不幸与政府的腐败的唯一原因是对于妇女权利的无知、遗忘或轻视”,主张公开而庄严地宣告“妇女权利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2]宣言中对女性的言论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法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女性不再只是服务于家庭,她们勇敢地向社会迈出了第一步,靠自己的双手换来了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女权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 法国浪漫主义艺术与女权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在政治上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在社会上是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3]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强调具体的、个性的、热情奔放的自由描绘。以历史、社会、文学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通常有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表现手法通常强调对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色调饱和,笔触流畅。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画家席里柯、德拉克洛瓦,雕塑家吕德。

在法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起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它的先驱者席里柯,其绘画作品《梅陀萨之筏》中把漂泊在木筏上的乘客的心理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有掉在水里挣扎想努力存活下来的人,有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的人,还有对生抱有希望和信心的人。木筏上的痛苦经历让观者想到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的遭遇,表现了画家对于人类命运的关心和同情。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有“浪漫主义狮子”的美称。他的绘画作品《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描绘了在土耳其士兵残酷的攻击下,米索隆基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之下,希腊人民尸体遍地,而一位象征着顽强、拼搏、勇敢、自强不息的希腊国家妇女形象出现在画面中间,她渴望自由,面对战争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她的双膝跪在石头上,眼神中充满了对残暴的土耳其军队的愤怒。烟雾弥漫在整个战场,画中后景描绘的是土耳其士兵正在废墟上插胜利的旗帜。周围环境无比凄凉,更能与希腊妇女的崇高与伟大形成鲜明对比,来表达画家对希腊妇女的高度赞颂,对人民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

《自由领导人民》更能体现德拉克洛瓦对人民拥有自由、平等权利思想的见证。这幅作品创作于1830年,描写的是法国七月革命战争下,在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街道上,一位具有象征性的自由女神左手拿枪,右手举旗,领导着人民群众,踏过尸体,奋勇前进。在自由女神的带领下,人民群众满怀斗志,信心满满,从脸部表情就可看出胜利就在眼前,只需奋力一搏,则可胜利。正是自由女神坚定不移的神情,使前面受伤的妇女再次唤发生机,努力挣扎站起来,再次投身到自由革命中去。左右两侧手拿枪的男人,大步向前迈着坚定的步伐,嘴里似乎喊着:“冲呀!”后面还有拿着尖刀的战士尾随自由女神,向前冲喊着。这幅作品中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战争的激烈以及对自由革命的胜利决心。例如,遍布街道的死尸与大步向前勇敢战斗的人民的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坚定信念,皮肤苍白的尸首与自由女神鲜红的皮肤形成对比,突出革命的必然胜利,英勇向前行进的人民为了自由女神付出鲜血也值得。作者运用了强烈的光影对比手法、丰富鲜艳的色彩、充满动力的构图,暗示了革命的进步与自由,形成了激烈、奔放、生动的画面。

雕塑家吕德无疑也受人民自由、平等、生活等权利思想的影响,绘制了一个又一个浮雕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信仰。他的代表作《马赛曲》就是他的精神象征。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女神,她右手持剑,左手高举,身穿铠甲准备和敌人斗争到底,眼睛瞪大、嘴巴张开、双腿迈开,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正是她这满腔热血、奋力拼搏的精神,吸引了更多战士紧跟她的步伐,随时准备为祖国献身,身披羽翼就像带有神的光辉,胜利就在眼前浮雕所展现的动感更能让人感受当时激烈的场面;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前进,他们身披铠甲,手举钢盔,大步向前。雕刻家用照应手法把人群分为上下两层,并让观者感受到人民急迫、真实的战斗状态。也正是由于有了正义自由女神的帶领,上下两层紧密联系,统一于一个总的动势和感情中。

3 结语

法国浪漫主义艺术无疑是进步的、积极的、真实的,描绘的雕塑作品、绘画作品也都是整个时代的真实反映,反映了艺术家对人民拥有正义、自由、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也正是法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改写了法国历史,也正是由于这种革命热情,引发了女权运动,女性地位得以提高,逐渐实现理论女性的人生价值。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女作家、艺术家、工人,为法国的文学、艺术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给法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女权运动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作用,各方面的建构开始完善,为欧洲现代化建设添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耿幼壮.女性主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 郭华榕.法国《妇女权利宣言》的重要价值[J].史学月刊,1993(4).

[3] 朱伯.世界美术史(第九卷·上)[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

[4] 安·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李震,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萱宣(1994—),女,山东泰安人,南京艺术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美术史。

猜你喜欢
女权运动平等自由
唐群英: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