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花
【摘要】为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意识,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把党纪党规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颜氏廉洁文化”的价值,开启新时代廉政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颜氏廉洁文化;廉政建设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河源市依托本地特有的连平县颜氏廉洁文化资源,独辟蹊径,采取精心制作反腐倡廉教育图片,设立了廉政教育基地。如何以党的十九大为节点,充分发掘利用这份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廉政教育精神粮食,开启新时代廉政建设新的局面,是我们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颜氏廉洁文化”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颜氏廉洁文化”是河源市的本土文化。清朝中叶,河源市连平县出现了一个“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颜氏家族。颜氏三代——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不仅三世一品,位极人臣,而且积极传承、努力践行“三十六字官箴”,“三十六字官箴”是颜氏的从政箴言和家规家训,它的全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颜氏三代以“三十六字官箴”为准绳,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并作为家训,教育子孙,传于后人,而其中的“公生明,廉生威”更是其精髓所在。在
“颜氏文化”的三大亮点(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中,“清正廉洁”无疑是最大的亮点。连平县设立的廉政教育基地位于县城南山大道南山公园内的博物馆,该馆每年接待观众均在5万人以上,被市、县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多个教育基地。展馆依据史实,展示了颜氏三代“清政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事迹,为连平的特色文化之一,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就包含了廉洁文化。
“固本思源”可以使人聪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用创新的理念去对待优秀文化,用借鉴的眼光去对待优秀文化,同样可以让诸如“颜氏廉洁文化”这些精神财富体现它的重要价值,从而成为我们当代党员干部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成为物欲横流社会当中有效剔除部分党员思想内部“腐败”病菌的良药,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把反腐倡廉作为治党立国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呈现新气象新作为: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制度的不断落实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两面派”等现象被不断整改,“四风”等突出问题效果较为显著,一大批“老虎”“苍蝇”等贪官腐败问题得以查处,很多冤案错案被不断纠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和国家内部的隐患,对于提升干部队伍内的综合素质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是党性觉悟不断被唤醒,党员的党性意识得到加强,在全面从严治党和落实党内自我监督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党的自我净化、自我改善、自我完善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形势没有变,党中央巩固压倒性态势、赢得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坚如磐石,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笔者认为,以“颜氏文化”的廉洁为契入点,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
二、“颜氏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其一,颜氏三代的文物已所存无多,大多数遭到了破坏,即便是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文物也因为县里资金等问题没有将修复工作完善。因而颜氏廉政文化成了无可观之物,无所附丽,在社会上的宣传推广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不够大。其二是社会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认识存在误区。虽然我国在不同程度和媒体上都对廉政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是在宣传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很多人在认识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反腐倡廉对于我国当前形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民众对于这样普遍标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终导致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廉政的主流文化在一定范围内的宣传不够广阔,社会潜规则仍然盛行,导致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
三、利用“颜氏廉洁文化”推动党的廉政建设
(一)充分挖掘“颜氏故事”的“人民情怀”,传播“廉洁”声音。《晏子春秋·杂下》“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廉洁,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的从政之本,更是惠民之基,“人民情怀”就是为官者的道德修养,为官者通过“求于内”“正己”的办法来加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为官者才能摆脱外物之拘累,以民为本,节用裕民。颜希深,是连平颜氏进入仕途的第一代,为官清廉,从贡生直至云南巡抚,深孚众望。颜希深母子“开仓济民”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他们母子担负全家抄斩之罪,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的义举,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崇敬。“居庙堂之高”而心系百姓,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这种为官之道本质在于以民为本,诚心诚意为民做事,政治举措实施与否、实施效果好坏,权衡的依据皆是百姓利益。为民、务实、清廉是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廉,即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官者能做到清廉,其必然能把老百姓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以“三十六字官箴”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官箴”即是劝诫做官者的警言、名句。“三十六字官箴”成为很多清官的座右铭,并且就颜氏三门来说,这三十六字成为他们驰骋官场的守则,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下坚守自己的本心,做出为百姓谋福利的好事,成为了为政者和当权者极力追捧的清官,他们能够在困难中坚守自己的品格,并且将“三十六字官箴”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了清官的秘诀,那么三代人如何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呢?最终将对三十六字进行了逐一的讲解,不难发现颜氏三代在乾隆、嘉庆、道光等时期,都能够屡立战功,最终成为了一个传奇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踏实肯干,勤劳廉洁,热爱百姓的品格被广泛推崇,并且在实际的为官之道中,更加尊重人民的向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刻将百姓的呼声当作自己为官的本质,并且努力将各种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帮助人民化解当前困难,对于提升官员与政府的形象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他们以“三十六字官箴”作为基础才得到了百姓的爱戴,真正成为了百姓心中的父母官。当前,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同样需要大力弘揚“公廉观”,积极践行“公廉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从严治党、永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需要常抓不懈、持续整改。但“两学一做”“三会一课”都不能流于形式,丰富的内容才是更有效的载体。颜氏文化的“三十六字官箴”蕴含的为人之理、为官之道,就是我们党员修身正己的一面镜子、一把戒尺。以之作为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行动的准则,就能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汲《颜氏家训》之精粹,倡导社会“清风”。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晚年以“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实关怀,著成《颜氏家训》,用他对人情世风、文化学术的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为后世子孙提出了立身、治家、處事、为学等方面的方法、主张和训诫。颜氏家训》全书七卷,包括《教子》《治家》《慕贤》《勉学》等共20篇。如《教子》篇中,颜之推表示“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慕贤》篇中,颜之推写道:“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些思想,及至当下,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北宋文学家曾巩认为只有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然后才能管理百姓、治理国家。他在《答袁陟书》中说:“至于仕进之说,则以巩所考于书,常谓古之仕者,皆道德明备,己有余力,而可以治人,非苟以治人而不足于己。”这与《大学》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是一致的。抵挡不住外物的诱惑,是为官者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重要原因。
四、“颜氏廉洁文化”在现实中的利用
《颜氏家训》为今人整治家风、涵养正气,制定家训提供了榜样和范本。《颜氏家训》作为我国的特色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如何利用它推进廉政建设工作?第一,开展颜氏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挖掘、整理和传承,将颜氏廉洁家训融入廉政建设各个领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真正把党的观念和廉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第二,由领导部门加强发掘的力量,以家训为载体,以多种文艺形式推进廉政教育建设工作。比如在全党范围内举办以颜氏廉洁文化为主题的朗诵会、客家山歌比赛、文学作品创作比赛,在活动中融合“三十六字官箴”的文化真谛,渗透颜氏家训文化的精髓。第三,开展颜氏家规家训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爱国守法、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克己奉公,大力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倡导传承良好家风,凝聚正能量,树立清廉风。深入挖掘廉政资源、加强警示教育培训、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树立廉洁理念和规范廉政行为上的导向作用,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结语
“颜氏廉洁文化”是当代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价值较大。颜氏三代的廉洁奉公故事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被广泛宣传和使用,同时能够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思想引领作用,在精神支柱和智力扶持上对于构建完善的官员选拔和培养制度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宣传与讲解来说有较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