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曾晓蕾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深刻的人生反思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备受大众喜爱,除了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外,还有其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便是在字里行间不自觉的流露出的生命意识,一种具有厚度和力量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詹福瑞认为“生命意识是只有人才有的生命体验,是出于人的本能而又带有甚深的文化内涵的意识。”[1]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时期书写生命意识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莫言重视对人性的剖析以及人在生命中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感受,强调生命感觉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他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彰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在莫言的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其对生命存在的关注、生命活力的张扬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一、生命存在的关注
在莫言的小说中所散发出浓重的生命气息让人印象深刻,从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其对生命存在的关切。食物是维持生命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在莫言先生的多部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生命个体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食物的强烈的渴望,或者说是对生的期盼。在《粮食》这部作品中,讲述了在灾荒的环境下,由于食物的严重缺乏,全家人为了生计必须一起上山挖野菜。这时的野菜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但搭配野菜吃下去的却是观音土。在这里,吃什么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吃饱肚子生存下去才是首要的生活目的。在《丰乳肥臀》中,一家人经常忍受饥饿的折磨,当母亲在推着磨磨豆子的时候,即使有人看管,但在生存欲望的引导下,她仍然会抓起豆子吞下去,等回到家再吐出来分给家人。母亲把她的胃当成了贮存粮食的口袋,艰难维持着全家人的生存。在《蛙》中,同样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当孩子们闻到煤块中的香味的时候,在饥饿的生命本能的控制下,竟然不约而同地吃起煤块来。在《丰乳肥臀》中,饥饿的乔其莎在面对馒头的时候,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凭着动物的本能,如痴如醉地追逐着她的馒头。而与获得食物的满足感幸福感相比,被奸污这件事情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富兰克林曾说过:“人生应为生存而食,不应为食而生存。”但当食物已经能够决定人的生与死的时候,生存本身就成为了生命的最终目的,人们除了食物,一无所求。
对于生命存在的感知,莫言也通过细致的描写进行了表达。《红高粱家族》中,在戴凤莲死去之时有大量的描写,复杂而又生动:“奶奶躺着,沐浴着高粱地里清丽的温暖,她感到自己轻捷如燕,贴着高粱穗子潇洒地滑行……奶奶感到疲累极了,那个滑溜溜的现在的把柄,人生世界的把柄,就要从她手中滑脱,这就是死吗?我就要死了吗?……我的儿,你来帮娘一把,你拉住娘,娘不想死,天哪!”[2]
这是戴凤莲死前对生与死的界限的感知,她对生的渴望、对死的不甘体现出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充分表达出戴凤莲是一个充满野性和情欲的女人,她的活法与传统观念相悖。从中看出,《红高粱家族》这部作品是将敢爱敢恨、充实着血与肉的生命意识作为主基调,对高密当地农民的内心和性格进行了原生态描写,提高了生命意识的成色。
二、生命活力的张扬
“莫言写人生,写生命,是赞美生命的活力。爱情,则往往是生命力的最强烈的表现,它不但体现人的自由意志,而且直接地创造新的生命。”[3]莫言笔下的人物中,那难以驯顺的性情以及生命活力的张扬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对爱情的追求中,热烈而疯狂,毫不掩饰内心,释放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红高粱家族》中,红高粱地就是炽热的土地,代表生命的脉动。在血红的高粱地里生活着一群充满野性的、不羁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们。正如作品名中用“红高粱”来彰显“家族”的性格的,让“红高粱”成为“家族”的徽章。《红高粱家族》中的每一个人物,甚至于作品中的一草一木都洋溢着浓厚的生命力。细腻的环境描写在文中与人物的性格相得益彰,各种场景似乎有生命般的与人物命运相呼应。红高粱不仅是一棵植物,而是一个仿佛有生命的人,生长在高密东北乡之中,成为中国农村的缩影。红高粱是有爱恨情仇的鲜活的生命个体,也会肃然默立、情感激荡,它们在这片热土上野蛮的生长着,已经与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融为一体,会因为人的幸福而欢庆,也会因为人的悲哀而痛苦。
戴凤莲是《红高粱家族》中一個反叛的女性形象。莫言在给这一女性形象以极大的肯定:“我奶奶的一生‘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她出场时就隐藏着原始野性的爆发力,当充满野性力量的余占鳌出现后,她的原始冲动与力量就爆发了。她无怨无悔地选择追随自己的内心,在高粱地里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在作品中,戴凤莲也曾大声呼喊:“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自己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4]这正是戴凤莲具有野性张扬的生命魅力的真实写照。而余占鳌的身上也同样展示出中华民族压抑已久的生命活力,他不甘没落、不甘沉沦、桀骜不驯、不畏强暴、宁死不屈。而作品中人们所生活着的红色的背景,也象征着高密东北乡人民的热情、健康、野性的生命活力。
在《丰乳肥臀》中,上官家的女人们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粗犷豪放、勇猛刚健,拥有莫言理想中的率真旺盛的生命力。她们不受外界环境的压制,无论是内心还是外在都迸发出对自然健康情欲的追求。这种追求正体现了人类原始的生命活力。其中的母亲上官鲁氏也是一个有着戴凤莲式特质的人物。她在多年无子后,借种生子,大胆泼辣,以生命强力扫荡一切生命张扬的阻碍。而她的女儿们,为了追求自然健康的生命质量,同样逃离了论理和意识形态的桎梏,在情欲的奔放中健全了自身的人性并使生命力得到了解放。
三、生命自由的追求
莫言在作品中向我们呈现原始的生命意识是一种富有生机的生命存在。莫言的文字、他塑造的人物、他描述的情节,传达给我们的是人性中的善意和宽广的胸怀、人物内心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娃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形象。他仿佛与他生活的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他对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无惧拘束而又亲切温柔。“夜已经很深了,黑孩温柔地拉着风箱,风箱吹出的风犹如婴孩的鼾声。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似乎它既有形状又有颜色,但不可闻,而且可见。”对于黑孩来说,风有风的声音,水有水的美好,世间万事对他来说不是死物,更像是他的朋友,他享受大自然给他带来的安逸与舒适。而他看到红萝卜时也会有那样奇特的感受,还是因为他喜爱和追求的大自然,那是他心中自然的代表,也是他心中自由的象征。这些美好的事情给了饱受现实折磨而身心痛苦不堪的可怜的黑娃一直想要的东西,一直在他内心深处所追寻的自由和满足。黑孩的这种追求是生命自我向内的追求,因为外界的难以改变的环境而进行自我拯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