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则题为“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他手里那本书正在发着光”的新闻引发热烈反响。
网友感叹:在上下班高峰时逼仄的地铁环境里,哪有空间给人读书?又有谁能静下心来读书?
记者认为:虽然和低头玩手机的乘客相比,在地铁上读书的人确实是少数,但拥挤的车厢里、换乘的扶梯上手不释卷者不乏其人。很多时候,我们批判人们浮躁不读书,成为手机控,只是因为自己在低头看手机,忘记抬头。
质疑者却表示:看手机也可能是在阅读电子书籍。难道“纸质书=经典?电子书=垃圾?”读印刷本的就一定是精英,看手机屏的就一定是屌丝?这些新闻里是否存在一个对“读书”形式的误解?
对于上述现象,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关于读书的作用,汉代刘向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到读书的方法,有先哲点拨:“不动笔墨不读书。”言及读书的时间利用,欧阳修先生提出“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记者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抓拍的一则在地铁上读书的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人读书的情景。该新闻引发热议,并且成为写作的鲜活素材。
立意参考:
(一)从对网友言论的认识角度立意(批判角度):
网友的观点,道出了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时间紧,没时间读书的现实与无奈。但是,真正的阅读不分时间,任何时间都可以读;不分地方,任何地方都可以读;不分年龄,任何人都可以读。古人读书“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网友对读书存在着模糊认识,是在为自己不读书找借口,需要加以澄清,故持批判态度。
(二)从记者的观察角度立意(肯定角度)
记者观察到“拥挤的车厢里、换乘的扶梯上手不释卷者不乏其人”,说明读书的风气在逐步形成,至少较过去大有好转,因此对读书风气的形成应持肯定态度。据此可立意为: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品质;读书应克服浮躁心态;心若宁静,书香致远。
(三)从质疑者的角度立意(思辨角度)
质疑者是对读书方式的质疑与求证。怎样看待读纸质书与读电子书,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从思辨的角度可立意:读纸质书是传统方式,也应该肯定和光大;读书也要与时俱进;信息时代,阅读方式要多元化;一分为二看读书,多样途径求真知。
读书不应拘泥于形式
●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高中2017级4班 李俊仪
最近,有一则新闻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闻的内容是一名年轻人即使在喧嚣的地铁中仍坚持着读书。对此人们看法不一,有人欣慰,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将此事联系到电子阅读还是传统阅读的问题上,引起争议。(紧扣材料要点,落脚在“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上)
许多人认为,在当代,只有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才算是真正的阅读,电子阅读只是娱乐罢了。但是,传统阅读一定是在汲取精华,电子阅读不一定只能享有糟粕。(引人思索,引出下文)
纸质书是人们所习惯阅读的载体。从东汉蔡侯纸的诞生,再经过印刷术的发展以及改进,纸质书就这样出现在人们的手中。直至今天,承载着知识与精神的纸质书还在为人们所阅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阅读更加多元化,也更加便捷。所以,新的时代,我们也要注重电子阅读,结合两种阅读方式。(从纸质阅读谈起,结合时代特点,指出要将两种阅读方式相结合)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拘泥于读书形式,我们要正确认识阅读,这样才有利于两种阅读方式的结合。人们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未必是在娱乐,也可以是在阅读经典。倘若那位地铁上的年轻人通过电子阅读来阅读经典,了解知识,我们难道就要持否定态度吗?这自然是不行的。所以人们无论以何种方式去了解知识,阅读经典,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指出电子阅读的某些优点)
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应注重如何有效的去阅读。所以,我们需要有效的结合两种阅读方式,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同时,我们也应减少对我们毫无营养、有害的文章的阅读。君不见,网络小说风靡校园,里面的情节使同学们上瘾,使他们熬夜“苦读”,第二天,顶着“熊猫”眼上课,极大的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君不见,网上不健康的信息盛行,极大的伤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当今时代我们更应注意怎样正确的进行电子阅读,以汲取其中的营养。(辩证思考,指出电子阅读的某些弊端)
读书不应拘泥于形式,书籍内的知识就相当于书的灵魂,不因载体的变化而变化。新的时代,我们的读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去阅读。当然,地铁上那位读书人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再次阐明要不拘泥于读书的形式的道理)
[诊断及升格建议]
此文通过研读材料要点,提出“读书不必拘泥于形式”的论点,切合题意。行文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结合起来论述,具有一定的思辨意义。但作文流于一般,毛病明显,需要升格提高。
升格建议:
1、修改标题。采用短语式命题,使之更切合题意。
2、修改正文。充实说理内容,增添思辨色彩,让电子阅读的优点更明显一些,并且凸显电子阅读要有所防控的要义,注意联系材料的要点;尽可能地把语言打磨一番。
消除偏见,多元阅读
●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高中2017级4班 李俊仪
最近,有一则新闻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闻的内容是一名年輕人即使在喧嚣的地铁中仍坚持着读书。对此人们看法不一,有人欣慰,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就这件事情引起了一场关于阅读方式的激烈讨论。
就阅读的方式来说,在当代,许多人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只有读纸质书才是真正地阅读,电子阅读只是在娱乐罢了。但是,读纸质书就一定是吸取精华,电子阅读就一定只能享有糟粕吗?
诚然,电子书与纸质书相比,它有一定的缺点,难道我们就因此将它视为洪水猛兽,与它“敬而远之”?这自然是不行的。电子书如果使用得当,同样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的检索功能可以让我们快速查到信息;其次,它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最后,它的容量大,我们可以在其中阅读许多书籍,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尽管电子阅读有一定的缺点,但只要我们的打开方式正确,同样能获得其中的养分。
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消除偏见,多元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知识相当于整本书的灵魂,我们阅读的过程就是在与灵魂共舞,我们的阅读方式就是载体,灵魂并不以载体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阅读的目的,就是汲取书中的精华,所以,不论以何种方式阅读,阅读的内容是不变的。因此,在电子书籍中,我们也可以尽情遨游。倘若有一天,那位年轻人将纸质书换成电子书来阅读,我们也不应该报以偏见。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有效地结合两种读书方式,多元化去阅读。在学校,我们可以带一些名著在课间的时候阅读,回到家后,我们也可以在网络以及手机上查阅该名著的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本书的内容,把两种方式紧密结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当然,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我们也应注意,不沉迷于网络小说的阅读,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我们更应注重多元阅读。
不一定只有读纸质书才能汲取书中的精华,电子阅读也未必只能享有糟粕。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消除偏见,以多种阅读方式求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