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性 建设高效语文课堂

2019-08-27 08:20罗发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学过程思维

罗发祥

主体性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体验、感受,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动手操作的权利以及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正确客观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快感。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1.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来突出学生主体性。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理解、铭记在心。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经过努力获取的知识才能记得清而且长久难忘。

2.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知道,一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是每人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就变两种或多种思想,而且在交换讨论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认识。

3.通过分组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性。分组活动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相互间可以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而且有一定的竞争性。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的知识,2周后的学习保持率比听讲式高45%。

4.通过引导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教师“教”的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

1.让学生自己学习,以学定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布卢姆提出了“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理论,其核心是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应该从学生的自学开始,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问题就教,没有问题就不教。“让学生自己学,以学定教”,反映了现代教学思想的更新。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展“兵教兵”活动,凡班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皆由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上唱主角的不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课堂上没有教师“满堂灌”的精彩“表演”,只有学生既生动活泼又紧张有序地在老师引导下自学、讨论、展示、思考与练习,这正是一些名师教学成功的原因之所在。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学的疑难,“有疑则教,无疑则不教”。教多教少,教深教浅,以何种方式教,均取决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

2.让学生自己实践,从“做”中学

新课程明确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强调“学生自己学”。当然,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往往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

从“做”中学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学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让学生超前自学,过程前移

所谓“过程前移”是指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比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环节明显前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预习前移。把预习放在新课学习开始前进行:有“远期预习” (每个星期前的预习)、“近期预习”(每晚对次日学习内容的预习)。由于这些预习是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与任务进行的,所以往往效果显著,不少学生通过预习已基本掌握了新课内容,这就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是训练反馈前移。将训练反馈放在课内进行,可促进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反馈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矫正,增强巩固效果。

三是辅导前移。由于练习反馈提前,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内就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也就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帮助与指导,从而确保了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及时落实。

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做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做法很简单,只要做好“三个解放”, 就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建设高效语文课堂。

1.解放学生的嘴巴,还给他们表达、交流的空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因此,语文课堂不能堵塞学生的嘴巴,应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读、说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说中表达。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交流、讨论、展示、质疑、解疑、反思总结等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实话实说、大胆说、积极说、完整地说、尽情地说。当学生遇到“卡壳”时,教师应给予点拨帮助或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引经据典,唇枪舌战,让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

2.解放学生的头脑,还给他们思维的空间和创新的可能性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維能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采取启发式,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才会懂得自主地思考。

语文教材的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很多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它给学生联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结合篇章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想象问题,促使学生“思想的野马”在开阔的场地里驰骋,激发创造性思维,催生出难以预料的“金点子”。

3.解放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活动的主动权

目前,大多数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时空,他们没时间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没时间读自己喜爱的书,也没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所以,还时间给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一要给足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从容地理解知识、参悟疑难、发现问题、总结方法。二要给足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把对疑难问题的讨论探究向纵深推进,在思维碰撞中学会知识和方法,理解疑点难点,掌握技巧,提升素养。三要给足质疑解疑的时间。精彩的课堂往往生成于精彩的质疑问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往往是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逐渐提升的。

4.及时评价,适时鼓励

针对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创造力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平台。教师的一个表扬,一句鼓励,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使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兴趣倍增,变得更加主动。

总之,主体性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把传统教学中被老师“一言堂”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建设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作者通联:云南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自学过程思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