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就业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已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亟待改革。文章重点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高校就业指导课应用而生,但是,从目前来看,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改革。接下来,谈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基于教育部要求,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设置不少高校将其设置为必修课,但是,高校管理层对该课程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多安排学生管理人员从事课程教学,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二)缺乏实践教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旨在培养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念、能力,掌握相关技巧,而非让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方面,课时少、专业教师少、知识面窄,通常以“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主,缺少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互动、实践,严重降低教学有效性。
(三)校外资源不足
原则上来讲,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由校内、校外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让学生真正掌握就业技巧。目前来看,很少有企业人员会参与大学生就业教育,更不用说形成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人员共同备课、共同上课的机制了,校外教师资源严重缺乏。
二、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增加教学课时,采用全程化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贯穿于大学生四年生涯,而非在时期实施集中性教育,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大学生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新形势下,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基于本校学生特征,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连续性就业指导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也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情况与整体素质进行分阶段、分层级教学。
首先,在大一阶段,开设就业形势指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少于28课时,这一阶段的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意识、就业思想、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是因为大一学生刚离开高中走入大学校门,尚未形成完整的职业、就业概念,因此,要着重开展就业思想、职业观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意识到本专业就业现状与未来就业趋势,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其次,在大二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不少于28课时,重点在于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具体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来进行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训活动,如,重点培养学生相关岗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另外,在大三阶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少于28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向学生普及基础与最新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体系、操作流程,从而为那些毕业后有创业倾向的学生提供帮助。在本阶段,教师可侧重于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实践教育,借助学校实践训练场所、社会实践基地,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寒暑假企业可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对学生实际就业技能的训练和指导,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最后,在大四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不少于12课时。主要面向那些即将毕业、即将去工作的学生,向学生普及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法律,提供最新招聘信息,指导学生撰写简历,提供就业心理辅导,熟悉就业流程,签订就业协议时的注意事项等等,让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完美就业。
(二)创新编订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除了需要有优秀的专业教师保障以外,还需要编订针对性强、优质、高效的专业教材。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种类繁多,但都是综合性的,针对某一专业的就业指导教材很少。所以,各大院校应结合院系实际情况编订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教材内容应涉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国家就业指导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诸多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求职过程、具体就业案例来针对学生的求职简历、社交与面试礼仪、职业分析等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培训,让学生具备全面职业发展技能,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质量、水平与有效性。
(三)高校应提高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新形势下,高校高层管理人员、全体教职工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尤其是专业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握每一个培训、进修的机会,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教学服务。全校全体教职工应共同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实现全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指导学生更好就业。另一方面,高校应较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供完善的软硬件设备,建设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式、就业指导实训室等,注重扩大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鼓励教师积极考去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等,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保駕护航。
(四)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眾所周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有效性。在实际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应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全程参与,从而牢记知识点。如,在课堂教学中举办求职面试、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教师作为面试官、企业人力资源,让学生体验面试的实际过程。其次,积极邀请历届成功毕业生、企业精英来学校为学生召开座谈会、专题讲座,和学生近距离接触,分享优秀的就业经验和就业心得。高校应积极成立就业指导室,为学生提供具体、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不断提高就业技能,最终能够从事自己向往、喜欢的工作。
(五)积极开展检查与评估工作
首先,高校应定期对本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学情况进行有效评估。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就业指导课教学考评方法与标准,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效评估,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定期组织相关座谈活动,让授课老师与学生谈谈对就业教学的想法、意见,进而有针对性完善教学体系,并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意见进行科学调度、调整。其次,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应积极对高校就业指导课进行评估、检查,国家教育部门教学评估中心应将就业指导课教学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进而提高高校实际教学质量。毕业就业工作管理部门应及时对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安排、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研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督导,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标,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项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部门、高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进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价值观,进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时事报告,2017(11):4-26.
[2] 张美霞,王博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234-235.
作者简介:刘鲁涛(1988.02- ),男,山东滨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