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泛泛
钟丛荣表示,将会一直“高调”地做环保,因为他知道,“不高调,一人捡,万人扔,何时才是尽头;高调后,一人扔,万人提醒,效果才更好。”
在重庆两江新区一带,每天都会有一位身着“改变乱扔,从我做起”宣传口号的橙色文化衫的老头,一手拿着铁夹,一手拿着“小蜜蜂”(一种扩音器),在社区里一边走,一边捡垃圾。他就是钟丛荣,他并不是环卫工作者,而是3家企业的CEO,身家上亿。四年来,他坚持捡拾垃圾,宣传环保,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他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张师傅在钟丛荣所住社区开了一家早餐店。他是最早见识钟丛荣“倔”的人。
有一次,钟丛荣照例来到社区捡垃圾并宣传环保。他一走过来,便站在早餐店门口,手持着“小蜜蜂”,播放着他自己录的宣传语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别把垃圾扔给后代……恰恰这时,一位食客一边吃面条,一边随手把擦了嘴的餐巾纸扔到地上。这一下不得了,钟丛荣立即走了过去:“您好!我是义务捡垃圾的!我看见您把垃圾扔到地上了,请您把它捡起来!”食客看到突然冒出来的老头,很不屑地看了一眼,继续吃。
钟丛荣不依不饶,跟对方讲道理:“丢垃圾不仅丢脸,还污染环境,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我们岂不是生活在垃圾堆里?”
最终,食客把垃圾捡了起来,同时向钟丛荣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以后也会向其他人宣传环保。
与此同时,张师傅也被钟丛荣“教育”了一番:以后要经常向客人宣传,不要随地丢垃圾。
钟丛荣的“倔”,是他每天的家常:不管对方是带着孩子的妈妈,还是单位负责人,抑或是女儿的同学;不管你是开豪车,还是坐地铁,只要让他看到你丢垃圾,“一提醒、二讲解、三公益宣传”通常这样一套常规动作就会上来,“吵架、被推倒、报警处理”算是奉送的番外篇。
面对每天出现在社区里捡垃圾的“怪老头”,很多人最开始以为他是一位环卫工人。后来,社区里的人才渐渐知道,原来这个不起眼的老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板。
钟丛荣获评重庆十大公益人物。
钟丛荣进行环保宣讲。
钟丛荣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家里很穷。钟丛荣14岁开始务农,15岁到建筑工地打工,20岁开始学开车,一步一个脚印,一心想改变家庭贫穷境况。学会开车后,钟丛荣到工地开渣土车。做着做着,他就发现了问题:渣土拉出去扔掉还要交纳弃土费。而重庆地质结构特殊,爆破的都是很硬的石头,这些石头完全可以卖钱。
但那时没人想到这些,包括他的老板。后来,老板因为经营不善跑路后,钟丛荣与妻子便接手了这个烂摊子,跟别人谈合作,将渣土转卖。就这样,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不到一年时间,他靠着这些“渣土垃圾”挣了几十万元。那一年他28岁。今天,钟丛荣拥有三家企业,资产上亿。但很多人依然不理解:这个倔老头开着大奔去捡垃圾,到底为了什么?
甚至包括他的合作伙伴也很不理解!而且他的“倔”也让合作伙伴颇为“尴尬”。
6月初,钟丛荣在公司厂区的监控上看到了让他很不高兴的一幕:到公司来拉货的外来车辆在等待装货的过程当中,到处乱扔垃圾,货车开走后,满地都是饮料瓶子。
钟丛荣立马喊人把这货车开回来。“不管你走了多远”,而且,还要罚款100元。如果再不改变,以后禁止入厂。钟丛荣表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希望给所有的员工看到环境保护不是闹着玩的。
“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是因为你遇到了捡垃圾的老头了!”
那么,钟丛荣为什么要这样“倔”?
钟丛荣有个读小学的小女儿,有一年,学校布置了一项寒假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一次有意义的亲子社会实践。那是2015年,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对于这样的作业满心期待。那年他们正好去海南度假,钟丛荣与女儿商议后决定一家人到海滩去捡垃圾。
说干就干,包括孩子外婆在内的一家5口浩浩荡荡走向海滩。海南是度假胜地,游客多,海滩上的垃圾也多。钟丛荣一家人从早上捡到中午,就在准备往回走的时候,遇上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一手拿着黑口袋,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很长的夹子。老钟上前询问得知,老人每天都到这片沙滩捡垃圾,已经捡了4年。老钟本以为自己一家已经算是做得很好了,可没想到老太太做得比他更好。
感动之余,钟丛荣产生了一个疑问:四年了,这个海滩还是这样,总有捡不完的垃圾。如何从根源上改变这个问题呢?他问老太太,有没有在捡拾的同时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呢?老太太表示,不太好意思制止别人乱扔垃圾。后来在闲聊中他才知道,老人是清华大学的退休教授,已经75岁了。
正是这一次偶遇,让钟丛荣在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将老太太的这种捡拾行为带回重庆!
从那开始,老钟决定踏上捡垃圾的公益环保之路,把捡垃圾的行动带回重庆。但是,他希望做得更多一些,比如一边捡一边向人们做环保宣传。
钟丛荣在环保课上。
从海南回来,钟丛荣就像变了个人。
每天早上,老钟在自家院子里打完太极之后,都会开着奔驰车出门捡垃圾。不只是他家所在的金童路,整个鸳鸯街道都是他常溜达的地方。纸巾、矿泉水瓶、包装袋……钟丛荣很熟练地夹住垃圾,扔进附近的垃圾桶。
为了更好宣传环保,他自费印了几千件T恤衫,上面写着“改变乱扔,从我开始”,橙色的衣服行走在路上,特别醒目。他把衣服给家人,给朋友,给生意上的伙伴,也到学校给校园里的孩子们……
T恤、铁夹,还有“小蜜蜂”构成了钟丛荣做环保宣传的独门武器。
刚开始时,他在社区里捡拾,到广场上宣传,也在社区宣传栏贴上宣传标语……但收效甚微。
后来,他发现自己走错地方了。经过观察,他发现人们在吃饭的时候爱随意丢垃圾。他要去抓“现行”。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家附近的金童路餐饮一条街。那里沿街40多家餐馆,每天晚上都有熙熙攘攘的食客。人多的时候,也是钟丛荣开始宣传环保的最佳时机。晚上七点半,钟丛荣就会带着他的捡垃圾“三宝”,走进餐馆。店里到处是推杯换盏的食客,正是用餐高峰期,生意非常火爆。
“不好意思打扰了,义务捡垃圾的。”话音刚落,老钟就打开手中的黑色小喇叭,开始播放宣传语。钟丛荣显然对店里的布局非常熟悉,不时低头弯下腰,查看每桌食客脚下的垃圾。老钟高举小喇叭,往客人旁边一站,正在用餐的一桌人赶忙弯腰将桌下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许多人把钟丛荣宣传环保捡拾垃圾的行为拍摄下来,并放到网络上。渐渐地,钟丛荣也变成了一位网红级的环保达人,不少媒体纷纷报道他。
就这样,钟丛荣宣传环保的行为吸引了很多人注意,他企业家的身份也渐渐被传开。“亿万富翁捡垃圾,这不就是作秀吗?”有人说他捡垃圾是为了给自己的企业做宣传,坚持不了多久。
听到这样的声音,钟丛荣觉得很委屈。自己明明做的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理解?自己之所以自掏路费去电视台上节目,是因为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垃圾永远捡不完,只有更多的人改变乱扔习惯,更多的人来关注环境才是根本。
而让钟丛荣最不理解的却是,最开始支持自己捡垃圾的家人,却在听到了诸多传言后,站到了对立面。
“我说你没白天没黑夜地捡垃圾,别人还这么说,你图个啥呢?”妻子红着眼眶说。丈夫捡垃圾,妻子刚开始是支持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也能以身作则教育女儿。可自从海南回来之后,钟丛荣像变了个人,不但把公司业务全都交给儿子管理,连陪女儿的时间也没了。
“我刚开始也觉得爸爸做这件事非常丢脸,出门都不愿意跟他走一起。”昔日那个与钟丛荣一起在海边捡拾垃圾的小女孩,也对他有不少抱怨。偶尔父亲送她上学,她都不愿跟父亲走在一起,生怕让同学和老师看到爸爸是捡垃圾的。
后来,一次学校的活动让女儿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学校组织郊游,老钟提出他去参加,原本不太愿意的女儿在母亲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但前提是父亲不能宣传捡垃圾,不准带小喇叭和铁夹子。钟丛荣答应了,表示郊游时家长们不乱扔他就一定不宣传。
可刚到郊游地点,钟丛荣就看到一些家长乱扔垃圾,老钟跟老师商量后,便打开悄悄带去的小喇叭,换上宣传文化衫,开始做宣传。“我当时用手捂着脸,一直蹲在地上,爸爸说话不算话,我有点恨他。”女儿说。直到钟丛荣宣传结束,小女孩都一直原地不动捂着脸。
过了很久,突然有同学在她耳边说:“你爸爸真了不起!”她看到家长和同学都在给父亲鼓掌,也是从那一刻起,女儿才开始接受爸爸捡垃圾这件事。
小学生为钟丛荣系上红领巾。
2019年初,钟丛荣获评重庆十大公益人物。
在颁奖现场,此前曾跟他一起在社区开展过环保宣传活动的高中生李佳颖,组织了十多位小朋友一起到现场采访钟丛荣。
有孩子问钟丛荣:您做环保最大的困难与阻碍是什么?
钟丛荣笑了笑说:小朋友,你问得很好。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别人的不理解。因为他把丢垃圾在地上当作很有面子的事情,当你让他把垃圾捡起来的时候,他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很多人说我是傻子,是疯子,还有人说我是在作秀,给我贴了很多标签。但是我坚持自己的想法,把事情做好,用我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
钟丛荣很喜欢与孩子们一起捡垃圾,在他看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成年人的习惯根深蒂固,但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影响一个孩子,就等于影响一个家庭。所以,但凡有学校邀请他去做分享,他都会放下手里的生意欣然前往。
钟丛荣曾受邀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歇台子小学做分享,同时还作为该小学新成立的小蜜蜂环保志愿者兼导师,指导孩子们走进社区去做环保宣传。他和孩子们一起走上街头,每个孩子都拿着捡垃圾的工具。孩子们发现,垃圾堆里最多的垃圾就是烟头。于是,家里有人吸烟的孩子现场就表示,回去之后一定跟家人做宣传。
“亲爱的朋友,为了保护环境,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别把垃圾扔给后代,改变乱扔垃圾的习惯……”钟丛荣也将自己的音频分享给孩子们,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童声录制了最新的版本,开展环保接力。
不了解老钟的人都说他是个怪老头,可在老钟心里,自己捡垃圾不仅改变了环境,也对自己的家庭有正面影响,自己的行为在给儿女做榜样,也在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做榜样,这也成了他长期坚持的动力。
“我从第一天捡垃圾开始,就决定把这个事做一辈子,只要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最终希望大家改变乱扔的习惯。”钟丛荣表示,将会一直“高调”地做环保,因为他知道,“不高调,一人捡,万人扔,何时才是尽头;高调后,一人扔,万人提醒,效果才更好。”
而这也正是他四年如一日坚持捡拾垃圾的动力所在!他用这种“倔”向世界表达他守护环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