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做“出力不讨好”的父母

2019-08-26 05:25王瑛
中华家教 2019年2期
关键词:出力家长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无私的,甚至是忘我的,每一名父母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时常会看到父母的身上发生一些“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明明是想帮助自己的孩子,却反而引来孩子不满、甚至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父母又该如何做呢?

出现“出力不讨好”的原因

还记得吗?在孩子1岁半左右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很多父母因为担心孩子会摔跤,出门时总是想拉着孩子的手。没想到,这样的举动不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配合,孩子还会扭动着身体,想要挣脱家长的手,如果不成功,就会发脾气。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只是因为调皮吗?事实上1岁半左右的孩子处在自我意识萌发的初期,对“我”有着强烈的探索和认知欲望,再加上他们运动、探索、认知等各方面能力在这个阶段飞速发展,他们渴望、也相信自己可以靠着强大的“自我”完成很多事情。父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孩子独立行走会有磕碰的风险,希望通过拉手的方式保护孩子的安全,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这其中却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你拉着我的手,限制了我探索的自由,压缩了我自我探索的空间,甚至在告诉我你不相信“我能行”。因此,孩子们会非常不满意父母的这种做法。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父母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保护、支持孩子的成长时,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需求和特点,造成“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科学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从孩子出发的儿童家庭教育理念,倡导父母在日常家庭养育的过程中,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读懂孩子,科学的看待孩子

父母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就决定了他们将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通常,父母能够看到:孩子是幼小的,需要父母的爱与呵护。却往往忽视,孩子处于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虽然尚未成熟,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在5岁时的脑发育已经是成人的92%。6岁之前,孩子要经历各种敏感期的发展,包含:语言、认知、动作、秩序、模仿、纪律等等。在敏感期内,孩子会表现出对某一方面较为明显的发展需求,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不仅不能很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错失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时刻,甚至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积极情绪的培养、探索欲望的发展等等。因此,从孩子出发的教育,应该从正确地看待孩子发展潜能和普遍规律开始,从了解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开始,真正读懂孩子。

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观点 倾听孩子,以家长相信孩子最了解自己,能够表达自己为前提;倾听孩子,并不是仅仅听孩子怎么说,而是要全方位观察孩子的表现,尤其是对低龄段的孩子。如前文提到的希望独立行走的孩子,家长能听到孩子说“不”,能看到孩子扭动身体的反抗,也能发现孩子独立行走时满脸的骄傲和放松,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全部方式告诉家长他们的想法。希望家长能够看懂孩子的这些语言,准确了解孩子的观点,并在不影响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观点,支持孩子参与决定和自身相关的各类事情。这不仅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也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自律、自立的能力,进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例如:放弃拉着孩子的小手,换成帮助孩子带上护膝、护肘,或者让孩子背上有防走失绳的书包等,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自由、自信地练习行走、探索周边、认知自我。

回应孩子,正向且适宜 当家长开始从孩子出发,懂得倾听和尊重孩子的观点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的行为呢?以下几种方式可以供大家参考:

提供选择

家长不要总问孩子“是不是”或者“可不可以”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不妨尝试给孩子提供多种你可以接受的选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每个选项的好处,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这样可能更容易得到家长和孩子都认可或者喜欢的答案。

变“不可以”为“可以”

当孩子出现家长认为不对的行为时,请家长不要着急否定孩子、甚至是批评孩子,要想想如何引导孩子达到你认为合适的行为方式。例如孩子放东西时总是声音很大,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可以拿着你的玩具轻轻地放下,而不是呵斥:“你不可以这样放东西,这样太不礼貌……”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容易被接受呢?

请耐心等待孩子

现实生活中,家长总是很容易着急让孩子按照自己定好的方向和节奏发展,但有时候,也许可以先放下你的要求,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去看看孩子想到达的方向。有时,只要你有耐心,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记得有一位同事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她的孩子到了晚上九点还没睡觉,开车往家赶的她,不停地打电话催促孩子要睡覺了。孩子百般央求,说自己希望看到蛹破茧成蝶的过程,同事还是不理会,一直不停催促孩子睡觉。后来,孩子坚持自己的做法,这位妈妈气急败坏地准备回到家好好教育一下孩子,但刚一进家门,看到孩子兴冲冲地跑来,拿着自己用画记录下的破茧成蝶的过程。那一刻,妈妈忽然感谢自己没来得及赶到家,而是看着孩子的作品,欣赏并赞赏着。

最后,我想和家长分享网络上曾经流行的一段话:“妈妈,我小时候,您剪掉了我的翅膀。此时,您又嫌我不会飞翔,我该怎么办?”让我们爱孩子,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保护、支持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吧。

王瑛 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

猜你喜欢
出力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一种可控震源出力的近似计算方法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止”字变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