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2019-08-26 01:32王海霞岳宝宏
商业会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学人才培养信息化

王海霞 岳宝宏

【摘要】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工具的兴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会计职业的角色与功能需要重新定位。然而作为人才供给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会计人才供给仍延续了模式僵化、质量趋同的特点。面对需求与供给的错位,文章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更新培养理念、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究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质,以真正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信息化;人才培养;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3-0113-03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迅速引领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向经济和社会生活渗透,当然也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而重大影响。会计学因其用人单位宽泛、市场需求稳定等优势,通常是诸多高校必设的专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占据了主体。而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无疑会对这类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

一、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3S),即共享(Share)、渗透(Seep)、速度(Speed)。所谓共享,是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共享得以实现;渗透,则描述了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颠覆性影响;速度,不但反映了信息技术自身的日新月异,而且也反映了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社会进程的加速。由此可见,势不可挡的信息化已然使会计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因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对技能型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下降

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全球通用商业语言,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认识中,会计四张报表中提供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学校的会计教育也就主要集中于讲授这些数据产生的规则,即培养更多的是技能型会计核算人才。但在信息化时代,从事这类大量重复、可标准化、流程化的核算、记账等工作的会计人员,因技术的发展而被多渠道取代已成为现实。一是人工智能的冲击。2017年随着德勤财务机器人的上岗,其处理基础财务工作的速度与效率令人惊叹,有专家预计到2025年,这类基础工作人员都会被机器人替代。二是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冲击。财务共享是依托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通过流程再造、标准化制定,集中到一个业务单元(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目的是通过批量处理的规模效应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近年来,万达集团、中石油、中兴通讯、海尔、蒙牛、中国铁建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共享中心,这些案例的实施情况表明,企业实施共享后能够减少30%—70%的财务人员。三是“互联网+”的冲击。根据智研咨询的调研预估结果,2018年我国代理记账机构数量近4万家,为上亿户小微企业和大型个体工商户提供中介代理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推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服务是必然的趋势,意味着会计可以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在线上处理多个客户的业务,同样会导致这类机构对普通核算人员需求的下降。

(二)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

信息化时代导致市場对财务会计的需求下降,但对另一类会计人才——管理会计的需求却在悄然升温。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市场主体能够积累海量数据,数据的丰富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便为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当低增长率、低利润率已经成为我国多数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企业尤其需要具备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创造的管理型会计人才。2014年、2016年财政部分别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全球两大会计师组织CIMA与AICPA也于2014年10月联合发布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这些制度的出台彰显了管理会计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传递了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新认知。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政策的助推,管理会计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意味着会计执业重心正由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向参与战略管理和流程优化等的管理会计转变,这一演变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

(三)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升

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主题的时代,企业可以获得大量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与财务信息汇集,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所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衡量标准已不再是单一的是否能处理好传统的确认、计量与报告,而是期待财会人员能够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和经济规律,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经营管理过程中,为推动企业价值提升提供建议。近几年提出的财务转型,就是要推动财务会计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型转向价值创造型。2010年财政部印发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其中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及《会计法》的修订,也对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供给特点

会计学专业历史悠久,早在1925年暨南大学就设立了该专业。201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1 260所本科院校中,有646所高校都设有会计学专业。其中大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这类院校会计人才供给多年来呈现出的特点,即便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仍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培养模式僵化

会计学专业作为本科院校普遍设立的传统专业之一,培养模式相对成熟,但也极易出现模式僵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从各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培养定位可以概括为三类:应用型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三类的共同点是把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作为核心能力,不同点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还提出了审计、评估等能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强调外语、计算机能力。虽然目标的表述有些许差异,然而从设置的主干课程看却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当作为人才培养重要载体的主干课程比较相似时,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就没有明显差异了。

二是教学方式改革进程缓慢。教学方式的改革探讨很多,但填鸭式教学目前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一方面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弱,不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探究欲望不强,不会通过收集、筛选海量数据来处理分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批判性、创新性思想的迸发。特别是对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知识接受型特征表现尤为明显,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怎么按教师教授的知识程序性地处理账务,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影响等,教师未做深入引导,学生也不会主动探究。

(二)人才质量趋同

近八年来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规模每年达10万人以上,虽然规模庞大,但趋同性的特征比较明显,应该说这一现状与高校培养模式僵化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业特长核算型。就会计而言,其传统业务主要为会计核算、出纳业务、纳税申报、会计信息化等方面,于是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训练也就成为会计教育的重点。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核算技能型人才培养思想虽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但现实中并未显著改观。这样的培养,表面上看能使学生很快适应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短期内更容易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基于记忆准则、偏重于专业技能的传统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固化、狭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性、适应性及探索性,与信息时代的开放、互动、速变特点相悖。相较之下,学生在彰显个性的沟通、批判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了,而这种能力才是更具竞争力的源泉。

二是市场表现低端化。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的显著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即普通的财务核算人员占了绝大多数,低层次人才供过于求,而高级人才却十分短缺。据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会计从业人数约2 000万人,截至2016年底,具备初级、中级、高级资格会计的人员分别为169万、404万、13万。特别是面对当今信息技术的变革,庞大的基层核算人员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从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供给来看,一边是风起云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职业角色与功能的改变和重新定位,另一边却是模式僵化的人才供给的沿习。特别是2015年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劳动力与创新作为供给侧的两大要素,均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对于供给了庞大数量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高校来说,必须主动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对这一传统专业进行提升、转型、优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供给。

(一)明确新时代下的培养理念,融入互联网精神

在当下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各行业升级迭代加速,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工作与交流方式、管理模式乃至国家治理等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应被赋予新的内涵,即互联网精神,也就是说应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理念。互联网精神则通常被概括为自由、开放、合作、共享,应赋予怎样的内涵,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理解,但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即不应再偏重会计技能训练,而是偏重在基本技能基础上的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例如当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趋势,正是新环境下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趋势所致,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理念也就有了新的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与内容,对接社会需求

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对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打造真正适合本校校情、学生学情的会计学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方面增大选修课比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特别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程,不仅可以引导个性发展、发散思维、活跃创新,而且能增强复合型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大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由于不同课程通常由不同教师讲授,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呈现出散点状,所以需要设计综合性的专业训练课程,将散点状的专业课程链接起来,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更易于迸发创新思想。例如通过模拟某一创业项目,围绕项目的业务流程,可以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报表分析等相关知识链接、融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课程体系中应突出管理会计,鼓励在教学体系、案例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取反向设计的思路,即应首先基于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毕业要求,进而根据毕业要求梳理指标点(包括知识、能力与素养),然后定位每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什么知识、达成什么能力、形成什么素养,最后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大纲与内容。例如财务会计课程,在夯实会计一般核算能力的基础上,应考虑设计网络环境下财务共享、云财务等方面的前沿内容,反映业财融合的新趋势。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深度融合提炼课程的知识点,可以直接实现课程内容与当下职业标准、岗位职责的对接,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特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为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前,教师线上发布单元预习要求与任务,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材料、课程讨论等,学生线上进行自主学习、提交预习时思考的问题;课中,教师线下围绕具体目标、任务和问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体验式、研究性等教学;课后,教师线上布置作业与测试,并在线答疑指导与反馈学生学习成果。这种模式无疑将促使教学主体、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批判性,在体现个性化差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会计课程体系中案例资源比较丰富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课程尤其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混合式教学“混”到什么程度,还得考虑课程的资源、难度、课时等因素等来设计。

2017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員会发布公告,批准发布《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国家标准,这一标准也为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提供了借鉴,课程设计与课程参与度将是重要的评价权重,而实际上课程参与度常常取决于课程的设计,这便意味着教师的课程设计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对会计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四)顶层设计,提升教师素质

无论怎样科学的培养模式,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执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首先应充分意识到当下变革对本专业的冲击与影响,并学习研究这类新知识、新趋势,才能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思想从专业的角度解读给学生,而不是只关注会计准则、税法等的微观变化。但怎样将这种责任变为自觉行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需要学校找准抓手、通过顶层设计、以“倒逼式改革”推进才能更有效率。而这个抓手直接影响顶层设计的效果,令人欣慰的是不少高校已经开始进行探索。例如有的高校以混合式教学改革为抓手,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使教师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促进教师对新技术、新思想的学习;有的高校以智慧教室的建设为抓手,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度智慧的全方位全过程学习体系,促使教师学习怎样应对未来技术丰富的教室环境并有效组织教学;有的高校则以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促使教师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提升自我。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会计流程、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向行业直接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必须以新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重设教学体系、重构课程内容、重塑教师素质,才能切实从供给侧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 1 ] 秦荣生.会计职业的未来发展[J].财务与会计,2013,(10).

[ 2 ] 蒋薇薇.供给侧改革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项目的改进——基于PDCA(质量环)的视角[J].商业会计,2017,(11).

猜你喜欢
会计学人才培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