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校出版社法人治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9-08-26 01:32胡静
商业会计 2019年13期

【摘要】  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制后高校出版社成为独立公司法人实体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高校出版社虽然形式上进行了改制,但却未能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管理权限边界不清晰、决策机制不通畅、管理团队思维观念未彻底转变、缺乏监督纠错机制等突出问题,造成高校出版社发展缓慢,影响其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理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深化改革,谋求更好发展。

【关键词】  高校出版社;企业改制;法人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3-0085-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出版社也进入深化改革的快车道。各高校出版社在逐步转企改制的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完善建立具有国有文化企业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出版社的企业化运营,提升出版社的市场意识和竞争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长期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出版社,虽然通过转企改制实现了公司化运营,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参与市场自由竞争,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旧有机制体制的遗留问题和不完全适应市场化的现象。本文从财务管理视角,探讨高校出版社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出版社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出版社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就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瞬息变化及时做出发展战略决策与调整。完善的现代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绩改进行监督、激励、控制和协调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反映了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和业绩的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现代企业顺畅、高效运营的基本机制保障。现代化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关系到出版社重大决策、战略规划、部署执行、风险防控等一系列重大发展问题,关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出版社发展的效能。出版社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形成层级分明、权责明晰、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经营管理机制,是其作为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的必然需要,也是提升出版社发展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出版社落实国家改革要求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出版社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8]124号)中明确提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要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构建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正确导向和经营方向,坚持国有资本主导地位,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转企改制后的高校出版社,唯有尊重市场规律,确立适应市场法律法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才能更好地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依法依规地开展经营活动,才能按照国家有关的文件精神,真正实现转企改制的要求,确立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推动高校出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出版社落实国家有关要求部署的现实需要。

(三)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出版社风险防控的客观需要

如何切实依法依规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高校出版社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科学规范经营的根本保证。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出版社的决策、执行和发展就如空中楼阁,难免会出现决策不合理、不规范、不科学的风险,进而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基本制度保障。法人治理结构的缺失无疑会加大出版社的经营风险。

(四)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出版社廉政建设的重要内涵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无处不在,包括意识形态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等。如何以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实为保障,通过机制体制层面的监督督查来强化日常监督,精准追责问责,做到防微杜渐,让每个员工不敢腐,也不想腐,是高校出版社廉政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依靠体制创新抑制腐败现象,是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高校出版社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言堂、独断专行、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现象,可以避免出现决策不规范、不民主、不科学的风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出版社廉政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其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高校出版社法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出版社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其主要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文化商品的属性。作为提供文化产品的国有企业,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也需要切实提升出版社的经濟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健全,会直接体现在财务管理层面。

(一)学校的管理权限边界不清晰

高校出版社改制后,一般情况下唯一的股东还是其所在高校,高校行使的管理职责与履行出资人责任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高校出版社既是高校的二级单位,又是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出版社所属高校在履行出资人职责时往往难以明晰边界,会存在仍将出版社作为二级单位管理的现象,导致高校在管理出版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行政命令与行政干预,学校越管越宽、越管越细,存在事企不分、以事代企的管理现象。一些高校未能充分考虑市场要求,让高校出版社在市场经营中承担独立法人责任,未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没有达到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目的,这与国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准确把握出资人监管边界,依法合规履行出资人职权,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有效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精神相悖。

(二)高校出版社决策机制设计执行不到位

由于高校履行出资人责任的定位不明晰,导致高校出版社未能按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真正建立完善、规范的议事决策机制,或者虽有议事决策机制但未能很好地执行。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或不能正确发挥其功能,一些高校出版社存在议事决策程序不清晰、权限不明、一事多议、集体决策集体担责、弱化个人应履行的职责与义务、吃大锅饭、老好人现象,最终导致高校出版社在经营决策上效率慢、经营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大部分高校出版社都形成了经营班子分工协作机制,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层分级授权,但在实际执行过中,有些决策事项本该由相关业务分管领导按照权限研究决策即可,但有些分管领导不敢做出必要的决策,甚至因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愿决策,造成一些经营决策流程过于繁琐,决策过程较长,决策效率较低,影响高校出版社对市场变化和投资时机的及时响应和高效决策。

(三)管理团队思维观念未彻底转变

为履行出资人职责,在用人方面,高校出版社的管理团队大多由高校委派,其行为方式、工作观念方面保有一定的事业单位的思维惯势,甚至存在一些官僚主义色彩。由于管理团队思维观念未能有效、充分的转变,其经营观念与法律意识不到位,多多少少存在原计划经济时期的等、靠、要的思维理念,而忽视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导向,独立法人实体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根本要求。在决策方面,考虑不周,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计、人员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人情、人脉来选用人才,以致于有些高校出版社在实际经营中各业务版块团队发挥的效能不高,执行力不强,团队建设不稳定,不利于高校出版社的稳健发展。

(四)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

由于与股东管理权限边界不清晰、决策体制不通畅、人的思维观念未充分转变,高校出版社内部管理流程的制度建设及内控机制往往不到位,未能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下,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确立经营管理流程,造成高校出版社的经济损失风险。同时,监督纠错机制不建全,监督机构的设置形同虚设,监督人员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未能真正起到保护经营者和企业的效果。没有建立追责制度,导致经营决策者的不谨慎及随意性屡见不鲜,使高校出版社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未能有机统一;决策者的不担责,会导致决策时考虑问题不全面,最终导致高校出版社的经济损失。

三、提升高校出版社法人治理水平的对策

(一)理清对高校出版社的管理权限边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准确把握出资人监管边界,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高校应赋予高校出版社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让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现商机、抓住机遇,及时制定调整战略发展目标,以更好地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更好地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承担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高校在一定放权的同时,也要做好监督机制,与高校出版社签订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通过监督机制来达到业绩考核与激励约束紧密结合。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出版社决策体制

高校出版社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议事权限及程序,充分发挥出版社股东、董事会、总经理、党委议事机构职能,明确各机构及其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并通过高校对高校出版社的经营业绩考核及内部考核制度,调动高校出版社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创业,推动高校出版社稳健发展。

(三)不断转变创新创业的思维观念

企业发展根本在人才,高校出版社经营管理团队一般由高校委派,为此,经营管理团队应进一步转变思维理念,加强经营与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转变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到市场上找生存发展的机会,敢于创新,勇于担当。要围绕国家对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要求,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计方面,应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及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团队建设,推动全体员工不断开创创新创业的新局面,促进出版社又好又快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督制度

高校出版社应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和运营规则,梳理内部管理流程,确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建设,完善监督纠错及追责机制,形成高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機制,通过制度执行来督促每一个员工认真履职,主动加强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学习与提升,做到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应用,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出版行业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转换思路,在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及软实力,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出版社自主创新的能力,释放其发展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张绍耕.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

[ 2 ] 雷力平.新形势下出版社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8,(01).

【作者简介】

胡静,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