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08-26 12:19周春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结核病细胞因子

周春兰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结核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浆中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老年肺结核患者65例,其中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活动性肺结核35例(空洞型肺结核15例,非空洞型结核者20例),同时选择38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并测定空洞组与非空洞组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结果:非活动组与活动组血浆IL-6、IL-8、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活动组上述因子水平较非活动组明显要高(P<0.05);空洞组BALF中IL-8、IL-6、TNF-α水平较空洞组明显要高(P<0.05);随访中,活动性肺结核22例,未治愈13例。治疗后,治愈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未治愈组(P<0.05)。结论:TNF-α、IL-8、IL-6参与老年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病情变化、评估其预后的重要指标,另外局部高浓度的上述因子可能有助于空洞的形成。

关键词 细胞因子;结核病;支气管灌洗液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性疾病,传染性极强,好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1],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肺结核的发病、进展。本研究中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性肺结核患者支气管灌洗液、血浆中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老年肺結核患者65例,均符合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其中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女12例,男18例;龄60- 83岁,平均(68.5±2.5)岁。活动性肺结核35例,女13例,男22例;年龄61 - 82岁,平均(68.3±2.4)岁;经胸片、CT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15例,非空洞型结核20例。同时选择38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女14例,男24例;年龄60 - 80岁,平均(67.9±2.2)岁。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所有人选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5 mL肘静脉血,常规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待检。非空洞者与空洞者留取支气管灌洗液(BALF),经分离后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TNF-α、IL-8水平。活动组患者采用2HRE2/4HR化疗方案,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

疗效评价:参照《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未治愈、治愈两个等级。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细胞因子浓度对比:非活动组与活动组血浆IL-6、IL-8、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上述因子水平较非活动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活动组两亚组BALF及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空洞组BALF中IL-8、IL-6、TNF-α水平较空洞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同转归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比较:随访中,活动性肺结核22例,未治愈13例。治疗后,治愈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未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研究认为[2],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TNF-α是一种多肽类激素,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导致组织损伤,促进淋巴细胞产生TNF-α,参与局部免疫反应及炎症的发生。IL-8是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具有强大的生物学活性,有研究指出[3],牛型结核杆菌BCC可使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8,从而参与肺结核的发病。IL-6是一种分子量26 kD的糖蛋白,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后,机体局部损伤,激活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IL-6,参与结核病发生、发展,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

本研究发现,活动组与非活动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性肺结核组细胞因子水平又较非活动组明显要高,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参与肺结核的发病,肺结核病变活动时,局部损伤严重,刺激细胞因子大量释放,IL-8、IL-6、TNF-α过表达又可通过各种途径,使免疫细胞激活,使肺组织损伤和局部炎性反应加重,进一步加重病情。非活动性肺结核时,局部组织损伤不断修复,体内结核感染病灶不断消除,使得细胞因子释放减少,局部炎性反应及免疫细胞激活逐渐减轻,病情缓解。同时,治愈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未治愈组(P<0.05),提示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病情变化、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此外,空洞组BALF中各项细胞因子较非空洞组明显要高,而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这提示局部的高浓度细胞因子可能与空洞形成有关,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TNF-d、IL-8、IL-6参与老年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病情变化、评估其预后的重要指标,另外局部高浓度的上述因子可能有助于空洞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宏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7,57(25):85-87.

[2]张放,杨飞.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4):313-315.

[3]余美玲,郭卉欣,王云霞,等.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8):584-588.

[4]程静,马乐,苏春芳,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6,37(3):415-417.

猜你喜欢
结核病细胞因子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