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加强管理

2019-08-26 02:43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2期
关键词:市场化信息化

【内容提要】

在国家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计量技术机构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推动自身能力建设与发展,逐步适应市场化竞争格局,是当前技术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计量技术机构;市场化;信息化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计量技术机构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施计量监督提供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技术服务,依法提供公正、准确、具有法律效力的计量检定、校准结果,是当前计量技术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树立服务新形象,积极与市场接轨,在竞争中求生存,保持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计量技术机构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推动自身能力建设与发展,适应市场化竞争格局,更好地发挥计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笔者将作如下一些探讨。

一、计量技术机构工作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计量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为服务重点,努力提高检测能力,充分发挥了计量保障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检定队伍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计量检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彳艮多不适应的地方,如对法律、法规的理解、领会、运用不到位;对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方面的知识掌握、理解、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业务开发能力较差,在市场化的大趋势下,抢占计量校准、计量测试市场的力量薄弱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量的概念和内容在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要求计量检定人员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2.技术装备建设有待提高

计量技术机构的装备建设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变化的需要。有些仪器设备老化,检测手段落后致使承检能力、服务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技术装备落后,空白项目多,不能完全满足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和企业量传的需要。随着市场上对计量仪器校准的要求不断增加,计量技术机构未能对此作出积极反应,未能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的要素进行确定。

3.对计量器具检定的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

计量工作是许多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将计量作为技术工作的基础保证,才能统一国家量值。反之,如果各行业均按照自己的规定进行生产,假设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果没有计量作为保证,那么质量检查就会失去其技术保障和依托,人民群众会质疑质量检测判定结果的权威性,难以发挥计量管理的作用。

二、计量技术机构加强管理的意义

计量技术机构加强管理可以使机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机构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机构的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向企事业单位提供充分的服务,树立良好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管理就是效益,技术机构加强管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结合机构自身所处的特定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保证工作信息质量真实可靠,有利于管理层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并且有利于提升技术机构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三、计量技术机构加强管理采取的措施

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领域和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管在突显科研技术成果方面,还是在产品质量监管上,都需要借助计量检测技术进行衡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系统技术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机构所进行的全部计量工作,满足人员、政策、资源、监管等方面的要求,规范机构检测工作行为,提高检测质量,满足顾客要求,降低或减小检测风险,增强自身保护能力,对计量检测质量活动进行管理,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计量检测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结合技术机构的实际工作,从管理范围、管理活动性、管理立足点、管理出发点等角度出发满足机构需求和市场需求,在符合理论規范的同时,也要满足维持整个机构运行的持久性和高效性。

2、加强计量人员队伍业务能力。

加强多形式多渠道计量培训,以认知熟悉计量,掌握职责政策,明确工作方向为目标,提升机构技术带头人、计量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采取自身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培养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级专家型人才、在市内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实用性骨干人才和工作中急需的技术全面的一线检测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建立科研专项奖励基金和完善考核奖励办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胆探索创新,开发新项目、新技术,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搞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提升计量检测水平

严格控制计量检定工作环境,确保计量器具的性能,制定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和计量监督机制,全方位的提高工作质量。组织开展对企业计量需求调研,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对接企业需求实施技术攻坚,如与企业联合攻关尺寸、温度、质量测量的在线与智能检测应用于企业质量控制等。加快计量技术研发的应用服务,满足海洋工程、港口、重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的精密测量、航空航天、医药及环保等领域环境试验设备及空间环境参量测试等计量需求。开展新型传感器技术、复合测试仪器、在线检测技术,以及智能、远程、虚拟测试等实用型、新型和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4、加强国际计量互认合作

推进计量国际互认,推进计量技术交流,建立计量合作交流的增强版,大力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方法的联合研究,加强计量比对。加大计量互认制度的宣传力度,有计划地针对各相关方开展新证书制度的宣贯,通过研讨会、技术说明会,提升对证书互认制度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互认证书制度研讨培训,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消除技术壁垒,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计量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计量体系的创新发展,共同推动国际计量互认进程,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推进计量技术机构市场化

构建计量技术机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遵循普遍化、非歧视性、强制性原则,为公众提供普遍性的服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检验技术、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的研究、开放、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做好技术基础工作,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水平,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构建计量技术机构商业服务体系,利用医药、运输、食品、建筑等为媒介向他人或团体提供服务,树立专家形象,开展公正的第三方检测,通过检测服务,向委托方出具检验报告,提供多种形式的第三方的检验、委托检验和公正检验。

6、推进计量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同时,随着技术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技术机构均通过信息化提高机构的业务、实验室管理、客户服务能力。创建 “互联网十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从“查询服务”、“业务大厅”、“器具托管”、咨询投诉“等功能模块开展业务,采用高效专业的计量器具管理,客户可实时查询委托检测器具的进度、收费标准、证书真伪,减少客户在业务受理大厅的等待时间,创新业务环境,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务效能,增强计量技术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7、提升计量创新能力

以前瞻性的视野、预见性的分析和主动性的规划, 确定创新目标,延展计量服务链。通过推进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计量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创新技术等技术服务。通过测量标准项目、创新项目和产业服务项目,推动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展计量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和示范应用,利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平台,开展产学研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8、合理配置基层所业务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大量电子技术应用于计量器具的生产中,计量器具不断进行着多样化的变种,向程序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基层技术机构的设备不能够满足检测需求。根据基层所人员水平、设备条件和工作环境等特点,将部分低技术含量计量器具检定业务向基层所倾斜,优化资源分配。

9、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

引入互联网十理念,推进档案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扫描、采集等方法将传统的纸质文件、图像、音频和视频文件等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方便快捷地查询信息。通过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结合数据库系统实现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技术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资产档案以及客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果、确保传统档案安全、节省存储空间以及实现档案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档案利用成本。

1O、建设服务型技术机构

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着眼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使计量技术机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可靠优质高效的计量服务。

破除过去以静态客户送检服务为主和按到期申请安排现场检定服务的做法,转变为以动态的‘‘走出门、送上门、敲开门”的方式主动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社会活动中的不同用户提供热情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在为客户提供技术规程、规范规定的服务基础上,还应自觉地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随着市场经济趋势化、信息化应用普及、相关规范和政策的出台,计量技术机构也必将与时俱进。

通过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模式,在与时俱进中谋求科学发展,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提高,实现计量工作新突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市场化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
信息化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