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孔军 任瑞玉 何继红 张 磊 刘天鹏 杨天育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兰州 730070)
陇糜14 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伊选黄糜为母本、晋黍8 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8 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科技评价(甘科促成评字[2018]第008 号)。该品种适宜在甘肃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650~1900m 的地区春播,海拔1200~1400m 的地区复种。
1.1 品种来源陇糜14 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伊选黄糜为母本、晋黍8 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丰产、抗病、优质糜子新品种。母本伊选黄糜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糯性、丰产性和抗逆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父本晋黍8 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育成;糯性、出米率高、商品性好、适口性好、综合农艺性状好,抗倒、抗病性较强。
1.2 选育过程2008 年用伊选黄糜作母本、晋黍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系统选育。2009 年F1鉴别真杂交种,该系为真杂交种第3 株,命名为0807-3;2010 年F2优选单株,该系为第1 株,命名为0807-3-1;2011 年F3继续优选单株,该系为第3 株,命名为0807-3-1-3;2012 年优选株系,集团选择,确定该系系号0807-3-1-3;2013-2015 年分别参加了高代试验、品种鉴定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6 年参加全省多点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全省多点生产试验,2018 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科技评价。陇糜14 号选育过程见图1。
2.1 农艺性状陇糜14 号幼苗、茎绿色,侧穗型,糯性,粒色、米色黄色。生育期82~125d,株高74.1~155.4cm,可见节数7.2~7.7 节,穗长20.0~35.0cm,单株穗重4.5~13.0g,单穗粒重3.2~10.0g,千粒重7.1~9.3g,株草重8.21~12.67g。
2.2 抗性陇糜14 号抗病性强,2018 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黑穗病发病株率5.6%,对黑穗病表现抗病(R),可在适宜种植区推广利用。田间试验示范中,自然条件下该品种未见黄萎病和黑穗病发生。
图1 陇糜14 号选育过程
2.3 品质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黄米水分含量11.4%,粗蛋白含量15.73%,粗脂肪含量2.73%,粗淀粉含量76.49%,赖氨酸含量0.26 %,直链淀粉(占淀粉重)18.46%,维生素B1 含量0.44mg/100g,胶稠度135mm,消碱值5.8 级。陇糜14 号粗脂肪含量较低,黄米不易酸败耐贮藏;支链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比例协调,消碱值5.8 级,食味品质较好。
3.1 鉴定与品比试验2014 年参加鉴定试验,产量居24 份参试材料第6 位,每hm2折合产量3840.2kg,比对照晋黍8 号增产14.8%,田间综合表现较好。2015 年参加品比试验,产量居6 份参试材料第2 位,每hm2折合产量3853.5kg,比对照晋黍8号增产4.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
3.2 全省多点试验2015-2016 年参加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区域试验,2 年15 点次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521.55kg,较对照陇糜10 号增产7.4%,15个参试点中10 点次增产,增产点次占参试点次的66.7%,居7 份参试材料第1 位。2 年试验中陇西试点折合产量最高,2015 年陇西试点采用地膜覆盖穴播种植,每hm2产量达6999.6kg,增产5.6%;镇原试点增产最大,2016 年镇原试点夏播麦后复种,折合产量2400.15kg,较对照陇糜10 号增产29.7%。
3.3 生产试验与示范2017 年陇糜14 号在甘肃省泾川、静宁、陇西、通渭、镇原、会宁等县开展了生产试验,6 个参试点每hm2平均产量3975.75kg,较对照陇糜10 号增产18.9%。其中会宁、泾川、静宁、通渭、镇原等5 个点表现增产。2018 年9 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邀请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和甘肃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在会宁县中川乡高陵村对育成的糜子品种陇糜14 号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测产。陇糜14 号平均穗数85 穗/m2,折合亩穗数5.67 万穗,平均株高163.5cm,穗长29.20cm,单株穗重10.88g,单株穗粒重8.54g,折合产量4208.4kg/hm2,较对照晋黍8 号增产17.98%。田间长势整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田间未见糜子黑穗病和黄矮病发生。
4.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海拔1650~1850m 的春播区,适宜5 月中下旬播种;在海拔1200~1400m 的夏播复种区,抢时早播是夺取复种糜子丰产的技术关键[1]。一般应在6 月底或7 月初完成播种,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6cm 之间。尽早间、定苗,3 叶期间苗,5 叶期定苗,旱地春播每667m2保苗5 万株,旱地复种保苗8.5 万株,水地复种保苗14 万株。
4.2 合理施肥旱地春播区,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尿素8kg、过磷酸钙25kg,对春播区肥料不足的弱苗田要注意早期追肥;旱地复种区前作收获后,及时铺施底肥,结合耕翻施农家肥3000kg、尿素12kg、过磷酸钙35kg;水地复种区,施农家肥4000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2]。
4.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黑穗病高发区,播种前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0.3%拌种。成株期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生长期间可用50%氯氰菊酯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粟叶甲、黏虫。
4.4 适时收获,严防雀害粒色变为本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时收获。成熟期及时收获,严防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