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动的“树枝”

2019-08-24 13:05赵力
科学大众(中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竹节虫幼虫树枝

赵力

2017年9月16日,我收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寄来的证书,证书上写着: “最长的昆虫是一只竹节虫(中国巨竹节虫),腿完全伸展测量是640毫米,由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饲养,2017年8月公布。”这意味着该种被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正式承认,刷新了世界上已经被人类发现的807 625种昆虫(截至2015年9月28日最新数据)中的最长纪录。 这个引起轰动的昆虫物种叫中国巨竹节虫,属于竹节虫目,全世界的竹节虫分为5科300多属3 000多种,我国已发现过4科300多种。大多数竹节虫又细又长,非常像竹枝,中间还有节,3对细长的足好似竹枝的分叉,这身型简直是对自己名字的完美诠释。如果说“竹节虫”这个中文名字形象具体、生动传神,那它的希腊名“phasma”,则更让人浮想联翩,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幻影”。亚洲东南部地区是世界上竹节虫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不少种类体形硕大、外形夸张、色彩奇特,观赏价值很高,是昆虫爱好者和研究者渴求的目标。

因国际通行衡量昆虫体形的方式系按照身体长度或翅展宽度,本文要介绍的这只全长达64厘米,身体长度达38.2厘米的中国巨竹节虫是世界已知现存最大昆虫个体。而关于这只巨虫的身世渊源,还得从数年前说起。

遇见“来自星星”的巨型昆虫

2014年8月的一天,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处海拔1 200米的山区进行昆虫考察,不知不觉已经凌晨1点。就在我睡意朦胧,准备收拾设备离开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发现远处路面上一个长长的黑影摇摇晃晃向灯光移动,像是一段树枝,被风刮着在路面上漂移。可当我定睛一看,发现了一丝异样,那个黑影移动的方向和路面被风吹动的落叶明显是相反的……我好奇地走过去,想看个究竟,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目瞪口呆——这是一只仿佛“来自星星”的巨型昆虫,身体有30多厘米长,并且拥有与身体长度接近的长脚,它正沿着路面,缓慢挪动着庞大的身躯,向着灯光爬行。这显然是一种过去我从未见过的巨大竹节虫!我两手伸到它身体下方,轻轻将它捧起,仿佛托起一件圣物,它晃动着六足,抓住我的手臂竭力想向上爬。我回到灯下,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只巨虫,它发达的脚长满尖锐的小齿,像多刺的植物枝条,尤其是前足,齿很发达,并且排列整齐,身躯大约指头粗,褐色透绿,很像树枝但是比较光滑,頭椭圆形,一对圆溜溜的复眼看上去晶莹剔透,带着灵气,两条细细的触角大约10厘米长,在深夜清冷的空气中晃晃悠悠地摆动……

第二天,我测量了这只巨虫的尺寸,结果让我兴奋不已,它身体长度达到36.1厘米,包括足全长超过62.4厘米,比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过去宣布发现的世界最长的陈氏竹节虫全长还要长5.7厘米,而身体则比前者长0.4厘米。显然,这是世界上被发现过的昆虫中最长的种类,是最长,不是之一!

在与意大利和德国的几位权威竹节虫专家探讨后,我确认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因为该种为中国发现的世界最大竹节虫种类,为彰显它的特征,我将它命名为“中国巨竹节虫”,拉丁学名为Phryganlstria chinensis Zhao,种名的拉丁文含义为“中华”。

见证新物种成长历程

更幸运的是,带回博物馆后,这只竹节虫竟然产下了6粒卵。这些卯呈椭圆形,长5毫米,宽4毫米,在昆虫当中属于相当巨大的卵粒。卵黑褐色,干燥时表面有精致的云纹,一头还带一个小柄,看起来像一颗小小的果实。

通过在昆虫饲养室中精心保育,在人工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70%的情况下,第一颗卯在2015年1月5日孵化。刚刚孵化出的幼虫色彩看上去与成体完全不同,它的身体不是成年个体的褐色,而是嫩绿色的。更特别的是足,与竹节虫类群模仿树枝的套路完全不同,它的前足是深紫色,足尖有一段白色,后面4只足更是紫色和白色相间,斑斓的色彩看起来特别醒目。我猜想这或许是一种警戒色,让乌儿不敢轻易捕食这种和蚂蚁一样能够迅速奔跑的幼虫。接着的1个月内,又孵化出4只。它们的成长让我有机会揭开这种竹节虫成长的秘密。

3月中旬,在成都室外温度已经到达20℃左右后,我将它们带回家,在露台上的一个1.5米高的大型不锈钢养虫笼里饲养,以方便观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观察它们的行为。发现白天它们总是选择最高的树枝或者是笼子顶部,前足并拢伸直,完全静止地悬挂在那里,只有天完全黑下来以后,才开始活动。显然,它们是昼伏夜出的昆虫,晚上才是它们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可以推断它们在野外是生活在树顶的,根本不会离开森林的树冠层,只有在夜晚,才有可能被明亮的灯光引诱。其实它们应该是把灯光当成了月光,努力向着明亮的方向爬去,而在森林里,月光透射过来的方向也应该是树的最高处。这个独特的习性,解释了为什么如此巨大的昆虫之前一直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原因——在地面根本不可能发现躲藏在枝叶繁茂的树冠上纹丝不动、高度模仿树枝的它们。

揭秘巨型竹节虫生存技能

到2019年,这种竹节虫已经繁育出第四代。通过细致深入地观察,我发现这种昆虫中的“大个子”能够生存下来,也可谓殚精竭虑。这些“巨无霸”虽然没有经过任何学习,却具备与生俱来的的生存本领。根据观察记录,已经孵化的幼体没有任何一只选择白天出壳,而且下雨天的晚上孵化数量是晴天的1倍以上。待在厚实卵壳里的幼虫显然能够感知外界光线和湿度的变化。它们懂得选择鸟类这群最危险的天敌熟睡的时间段,尤其是各种掠食者都不愿意外出活动的、最安全的、风雨交加的夜晚,匆忙从卯里出来。整个孵化过程只有十几分钟。幼虫会在漆黑的夜晚悄悄用背部顶开卯上一个水杯盖子般的结构,从“杯子”里钻出来,并很快利用体内的液压撑开身体和六只大长腿,迅速离开最容易遇见蚂蚁、蜘蛛、蜥蜴等掠食者的地面,爬向高处,寻找叶片背面躲藏起来。

也许是卯一直处于干燥的环境里,刚刚孵化的幼虫显然非常口渴,只要遇见水,它们会立刻畅饮起来。但这之后,除非天气炎热,它们一般只通过啃叶片补充水分。另外,我还发现这些刚刚孵化的幼虫还精通“柔术”,擅长于“密室逃脱”。在实验室的孵化盒里,它们竟然都能够从仅仅1.5毫米宽的通气缝隙里逃脱,而其他种类竹节虫尽管体形远小于它们,却从来不会从这样狭小的缝隙里钻出来。我推断,这也许是和部分卵可能会被蚂蚁搬运回洞穴里有关,这些在蚂蚁洞穴里孵化出的幼虫必须具备通过狭小空间到达地面的能力。因为在野外调查中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中国巨竹节虫的卯酷似一颗带柄的小小果实。这个“果子”的柄对于蚂蚁而言,似乎味道不错。蚂蚁一旦发现卵,就会咬着柄搬走卯粒。而蚂蚁在搬运一段距离后往往会发现对坚硬的卯壳无从下口,只有柄可以吃。大多数情况下会将柄咬下带走后放弃卯粒,但也有少量卯被蚂蚁带回洞里。而柄的丢失并不妨碍卵的孵化,这样一来,中国巨竹节虫就用小小的甜头让蚂蚁帮助它把卵散布到较远的地方,以扩大势力范围。

此外,这种神秘的巨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夜幕降临后才爬动觅食。虽然拥有天生的大长腿,但是它们却行动迟缓,大多数时候只像树懒般缓慢移动。尽管脚上有锯齿般的尖刺,但这种“憨厚的巨人”并没有任何攻击能力,只是靠高度的拟态避免天敌发现。其雄性统一模仿枯竹枝,身体呈现浅棕色,表面有光泽。较粗的雌性,外形则酷似树枝,而且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颜色和斑纹也可随着周围环境变化。在对它们进行人工饲养时发现,刚刚孵化的幼虫色彩鲜艳,翠绿的身体搭配上白色与紫红相间的长腿,非常醒目。而在成长过程中,它们色彩逐渐暗淡下来,三龄以后变成绿色,成年后的雌性更是完全根据周围环境决定自己的外观。另外,它们在遇到攻击时,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将六条长腿并成一条直线,像箭一样穿过茂密的枝叶,垂直落向地面,这个招数往往能够让它们绝处逢生。

这种昆虫是如此巨大,让我们有机会目睹动物世界的壮丽。至少我们知道,在众多远古巨虫已经灭绝之后,它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与它相遇是我们的幸运,因为过去巨大的竹节虫种类都是在靠近赤道的国家发现,在中国发现的这个巨型竹节虫新种,见证了我们身边这片土地的神奇。我们计划在2020年,将人工繁育的该种放归原产地,希望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奇妙的物种。(责任编辑:司明婧 责任校对:曹伟)

猜你喜欢
竹节虫幼虫树枝
竹节虫的生存本领
科普小问答:毛毛虫如何变蝴蝶?
竹节虫的外衣
树枝变虫虫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好长的竹节虫!
树枝贝壳花
成功与树枝
成功与树枝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