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19-08-24 07:53韩慧慧张云清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产时出血量产后

韩慧慧,张云清,吴 霞*

(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产时、产后出血作为产妇在围产期容易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这种问题不仅会导致产妇出现流血方面的问题,影响产妇正常生产工作的进行,同时还会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还会导致产妇的死亡[1-2]。我院将收治的77例产妇进行了护理研究报告的制定,护理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通过随机分组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7例产妇,一组常规护理组(n=38例),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8.18±5.25)岁,另一组为综合护理组(n=39例),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27.93±4.87)岁。被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在产妇分娩之前定期对其进行孕期检查,同时向其讲解产前及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止血工作的必要性,确保产妇出现出血方面的问题之后能够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问题的解决。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措施。(1)全程陪护。围产期间产妇会因为分娩工作的开展而出现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致使其感到手足无措,并且由于生产会造成产妇出血方面的问题,致使产妇对于生产工作的开展缺乏良好的依从性。为此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陪在产妇身边与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介绍有关分娩的知识、可能发生的症状,同时简单讲解产时和产后止血工作的必要性,保证产妇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2)预防病菌感染。出血问题会导致产妇身体机能免疫力降低,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到病菌感染问题的影响,给产妇生产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为此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选用经过消毒的会阴垫,并且将产妇送至经过清洁的病房内进行产后的恢复工作,有利于避免感染问题的发生,进而对出血问题进行良好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后产时和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对象数据的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而(%)则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对两组数据通过t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明所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综合护理组护理后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后出血量的比较,mL)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后出血量的比较,mL)

组别 例数 产时出血量 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综合护理组 39 139.78±15.85 254.78±20.01常规护理组 38 200.77±20.39 362.87±25.11 t 14.68 20.92 P 0.00 0.00

3 讨 论

为帮助产妇减少受到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影响,随着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护理人员逐渐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了产妇的生产过程中。其中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向其讲解与出血方面有关的知识,对其进行止血工作的讲解,并给予产妇更多鼓励性的话语,同时进行病菌感染的预防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产妇减少受到病菌问题的影响,促使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让产妇提升生产的信心,对于产妇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得到保障[3]。

结合研究,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产妇出血问题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接受护理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为帮助产妇减少受到出血问题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需要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产妇有效遏制出血方面的问题,对于母婴的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产时出血量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