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营,刘 丽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江苏 淮安 223100)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分为急性单纯乳腺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房脓肿。急性单纯乳腺炎: 乳房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高,压痛,由于乳瘀,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乳房局部边界沿导管段肿块不清;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恶化,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压痛加重。患者出现寒战、高烧,伴有头痛、虚弱、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症状;乳房脓肿: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乳腺脓肿局部形成的,即急性乳腺脓肿的形成,脓肿可以发生在乳房的任何部位,靠近皮肤的地方都能感觉到起伏,脓肿可以向外破裂并从皮肤排出,也可以向内破裂进入导管并从乳头排出脓液。当脓肿进入乳房后间隙,进入胸大肌前的疏松组织,形成乳腺后脓肿[1]。本文研究探讨乳管镜灌洗治疗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68例乳腺炎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2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37岁、20岁,平均年龄(27.45±2.29)岁;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36岁、22岁,平均年龄(28.12±2.07)岁。两组患者均经过血常规化验并结合病史确诊乳腺炎。后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参照组治疗方法:乳腺炎患者经过专业按摩乳房后,使用微波理疗仪进行理疗,并进行青霉素静脉滴注(每天800万单位)。
研究组治疗方法:乳腺炎患者取仰卧姿势,患有乳腺炎的一侧乳房需完全暴露,以乳头为中心进行消毒操作,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0.2毫升行导管内麻醉,扩张乳头开口后插入导管镜,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清洗乳管,后将抗生素注射液缓慢地注入乳管之中,最后加以反复冲洗乳头。治疗后,需经再次消毒,并未患者敷以无菌敷料,要求患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停止洗澡。
(1)两组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著:患者疼痛、肿块等症状现象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疼痛、肿块等症状现象可明显改善,肿块缩小>½。无效:患者疼痛、肿块等症状现象无明显改变,甚至有加重迹象。(显著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 =总有效率。(2)患者乳房疼痛程度: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消失、无自发性疼痛、无压痛评分为0分;无自发性疼痛、压痛评分为1分;阵发性自发性疼痛评分为2分;持续性自发性疼痛,但不影响患者日常行为生活评分为3分;持续性自发性疼痛,并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及生活评分为4分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4 0 例乳腺炎患者,治疗前,乳房肿块(3.11±0.29)厘米,疼痛程度(3.66±0.54)分;参照组28例乳腺炎患者,治疗前,乳房肿块(3.14±0.31)厘米,疼痛程度(3.68±0.51)分,P>0.05。研究组40例乳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乳房肿块(0.87±0.22)厘米,疼痛程度(0.78±0.13)分;参照组28例乳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乳房肿块(2.98±0.36)厘米,疼痛程度(2.73±0.49)分,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急性乳腺炎的主要病理原因是细菌入侵、乳管造口和乳头开裂[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菌。而乳腺导管镜下,大量炎性絮状物阻塞乳管,积聚的水分被吸收到乳管内,进一步阻塞乳管,导致管壁充血,并有明显水肿,此种现象为急性乳腺炎,然后扩散到乳腺实质,最终导致实质性乳腺炎。细菌也能引起间质性乳腺炎,从乳头沿着淋巴管的上皮损伤到乳腺质内[3-5]。
而现如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乳腺导管镜治疗已逐渐被广泛的应用至临床治疗上,并在治疗效果有了一定的疗效。乳腺导管镜下冲洗可有效疏通乳腺管,起到良好的引流成效。在乳腺导管镜冲洗液中置入庆大霉素液,这是针对蛋白质与细菌合成起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而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起着有效的抗菌效果。如此看来,乳管镜灌洗治疗效率比常规治疗手段要好[6-7]。
综上所示,本次研究乳管镜灌洗治疗在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后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经过治疗后乳房肿块(0.87±0.22)厘米、疼痛程度(0.78±0.13)分比参照组患者的(2.98±0.36)厘米、(2.73±0.49)分明显低很多。而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33%,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治疗乳腺炎患者时采用乳管镜灌洗治疗,临床疗效佳,治疗有效率高,可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