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午睡
有一天早上,天气非常冷,但女儿却要穿着裙子去上学。我把预报的天气信息告诉她,建议她穿长裤去学校。
女儿不以为意地说:“没问题,我不怕冷。”
我看她这么想穿裙子,就同意了,虽然我知道她肯定会后悔的。
果然,那一天非常冷。下午放学接女儿的时候,她冻得在室外根本待不住,上车之后,说要赶紧回家穿厚衣服。但是我告诉她,我还要办一些琐事,不能立刻回家,女儿只好继续穿着裙子,和我一起在外面“挨冻”。但从此之后,她就学会了看天气预报来决定自己当天穿什么衣服,有时也会问问我的意见。
有趣的是,我周围的美国妈妈都觉得这样做很正常,而中国妈妈却都觉得我特别“心大”:孩子着凉了怎么办?家长难道不应该事先规劝孩子吗?
我当然可以强迫孩子穿厚一点。但那样,女儿不能充分地感受到冷,她就会以为不冷是人生的常态,从而意识不到不冷是因为父母帮她采取了足够的保暖措施。说多了,她可能还觉得父母烦人又唠叨。
有专家说这是成长中的逆反心理。但我观察发现,这种不想听,本质就是孩子不认为父母说得有道理。所以,当你言语警告“你这样会生病”的时候,他们多半是不以为意的。唯有自己感受到了全套的行为后果,才会真的意识到:原来有些行为,真的会“遭到现实的惩罚”。
中国人常说的“现世报”之所以有效又令人信服,是因为在现实中,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直接而紧密。很多父母的惩罚和警告之所以不奏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因果关系。
比如,孩子和别的孩子玩时打人抢东西,父母只是说教或者发脾气,那么在孩子的心目中,打人抢东西的后果只是父母生气,很多孩子就会迅速进化到“你骂你的,我玩我的”。而正确的惩罚方式应该是,孩子打人抢东西,父母应该立刻把孩子带走,让他中断游戏,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如果我不能文明地玩耍,我就没法玩了。当然,如果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反击,比如被踹两屁股或挨一拳头,可能醒悟更彻底。但是出于父母的责任感,还是尽量避免这样吧。
回到怎么惩罚孩子的话题,我的经验是遵循如下两个原则:
1.确定你所要求的事情,在现实中的确有对孩子不利的后果,而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喜好与孩子不同。
2.懲罚的方式要让孩子感觉到他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他的错误意味着什么。
最后唠叨一下,很多西方教育理论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其实并不是让家长当甩手掌柜,什么事儿都不管,而是在家长可控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试错”,等到他被现实惩罚后,自然就学乖了。而很多中国家长,会为孩子考虑得比较全面,有时提醒多了反而不招孩子喜欢,不如就让熊孩子们稍微见识一下“来自现实的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