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齐家文化红陶盛行的原因

2019-08-23 02:23李季李怡玲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展

李季 李怡玲

【摘要】齐家文化作为黄河上游地区新时期文化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在考古学中研究我国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一系列的考古发掘研究表明,齐家文化的社会形态、经济状况、手工业制作等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且与此同时期的其他地域也已经进入到了文明比较发达的龙山时代。同一时期我国的各个地区已经全面进入了鼎盛的以黑陶灰陶为代表的诸文化时代,偏偏在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上游地区还在使用以红陶为主的陶器,其中的缘由值得探究。

【关键词】齐家文化;红陶;发展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一、红陶与灰黑陶的区别

陶器所呈发的颜色一方面是由于制陶原料中含有呈色元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了解到烧成火焰性质能够使陶器出现某种颜色,于是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利用火焰的性质,赋予陶器特定的颜色。

陶器在窑里,由于空气进入窑室,氧化程度强,大多数产品形成了红陶;采用窑顶渗水法,窑内陶器经还原,由红陶又变为灰陶;黑陶的烧制应归功于烟熏渗炭的功效;白陶是由白色的陶土或含铁低的陶土烧制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制陶技术的提高,先民们发明了较先进的慢轮修整法和快轮修整法。陶土的淘洗程度和陶土的本身质量对烧制的陶器有着很大的影响。原材料的差别因素和烧制过程的因素,能使陶器在炉内产生不同的色调,如红陶、黑陶、白陶、灰陶等。

就烧造技术而言,灰陶的烧造技术要比红陶技术要高,新时代的陶器大致上是沿着红陶到灰陶的顺序发展的,齐家文化地区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演变,已经进入到比较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即将迎来文明的曙光,但是此时的甘青地区还是以红陶为主。

二、齐家文化红陶特点

针对齐家文化的内涵界定、分期、类型和年代等基本问题,学界已经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分歧甚至越来越大。这些基本问题有的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答案,导致齐家文化更加扩大化和复杂化,也势必会制约齐家文化其它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此本人采用比较明确的资料和相对确定的红陶器物进行论述。

齐家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时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的典型器物有高领双耳罐(耳在腹部)、侈口罐、双大耳罐等,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双大耳罐,其造型别致、数量多,制作工艺也较为精致,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类器物。

在现有的研究中,这类陶器主要被学者作为齐家文化分期研究的标型器之一,对其特征的归纳大多局限于外形特征的描述、演变趋势的总结,如有突出的双大耳,器型整体早期通常矮胖,后期逐渐更瘦长,颈部变长等。

三、同时期邻近地区文化陶器特点

齐家文化的年代现在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测算,已经比较明确大约距今4100~3600年,且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期,即将进入文明时代,同时期中华大地上也已经普遍进入到有相当文明程度的龙山时代后期。与齐家文化时间地域比较接近且影响力比较大的就是二里头文化了。

但是二里头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陶器多为深腹的盆罐类。齐家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并常有绳纹,主要是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大量陶器是素面的,器物造型以平底器为主,三足器和圈足器较少,其中以双大耳罐和高领双耳罐最富有特色。

就器型而言二者,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没有相互比较研究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二里头文化共分四期,第一期陶器以褐陶为主,这一点倒是比较奇怪,二里头之前的河南龙山文化是以表面饰有绳纹与篮纹的灰色陶器为突出特征。

四、齐家文化以前可能的红陶传承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齐家文化的主源是菜园文化 ,但马厂文化和客省庄文化在其形成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齐家文化的部分遗址和墓葬出土彩陶,但它并不是一支“彩陶文化”。

菜园文化的资料发表较少,根据宁夏海原县菜园村遗址、墓地发掘简报中说到,出土陶片数千块,以夹砂红陶最多,泥质红陶次之,泥质黑陶最少,还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和夹砂黑陶。大多赞陶器火候不高,质地较软。由此陶器特性可以看出,齐家文化陶器极有可能是由菜园文化陶器衍化而来。

常山下层文化中赖以命名的常山遗址下层遗存,由小口罐、深腹罐、单耳罐、双耳罐、单大耳罐、雙大耳罐、盆、碗、钵、盘、瓮、杯、豆、甑等器类构成。陶质分为夹砂和泥质两种,后者稍多。陶色以橙黄色为主,红褐色次之,灰色个别见到。纹饰以绳纹多见,篮纹次之,附加堆纹也常有发现。常山下层文化陶器与齐家文化陶器有诸多可供比较的地方。

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但是彩陶的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和以红陶为主的齐家文化有所不同的。从对马厂期陶器进行比较研究来看,难以认为齐家文化是马厂期的直接继承者。齐家文化和马厂期某些陶器的相似情形,只能认为是不同谱系的考古文化之间的假借和因袭。

五、齐家文化红陶盛行可能的原因

(一)本地区由来已久的红陶传统

齐家文化所在的黄河上游地区是红陶文化发达地区,尤其是以彩陶文化突出的马家窑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仰韶彩陶文化衰落以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继承并发扬了彩陶文化,将彩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将新石器的彩陶文化推向了顶峰。

彩陶正是在红陶胎上涂彩烧制而成,齐家文化本身也含有一定比例的彩陶,在甘青地区彩陶文化衰落以后,同新石器时代的其他地区一样,盛极必衰,彩陶被其他形式的陶器代替,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还没有完全掌握灰陶的烧造技术,依旧延续着红陶的制作传统,齐家文化可能是在彩陶文化衰落以后将红陶器物粗制滥造的结果。

(二)制陶技术本身落后

从齐家文化的红陶器物可以看出,器物表面呈色不纯,有晕紫、发灰黑的现象。齐家文化的红陶陶器本身比较粗糙,20 世纪 20 年代安特生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最早发现了齐家文化 ,由于其陶器不如仰韶文化发达,安特生误以为齐家文化早于仰韶文化。 后来他的助手发现一些陶器器型与铜器的器型相仿,提出了齐家文化应为新石器晚期文化的观点。

当中原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黄河上游地区还是中夏口中的夷狄,齐家文化的制陶技术和同期其他地区的制陶技术相比是明显落后的。

(三)本地区陶器发展自成一脉,受外来文化影响有限

黄河上游地区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是我国几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一方面由于本地区有红陶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其环境闭塞,受外来制陶技术传播的范围是有限的,齐家文化的红陶技术在本地区内才能保持自身的特征。

其他文化迟迟不能深入影响到该地区,虽然齐家文化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但是由于交流不够,未能有比较发达灰陶器物。

(四)与该地区的陶土原料有关

前文提到,陶器颜色一方面是由于制陶原料中含有呈色元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了解到烧成火焰性质,火焰性质的控制关乎制陶技术,齐家文化地区本身的制陶技术相对于同期落后,再者黄河上游地区的陶土所含成分特殊,烧造后金属铁的还原值较低,呈现红色,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对当时运用的陶土原料成分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六、结语

已经多年没有再对齐家坪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多数研究仍建立在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现上,与其他区域相比,西北地区包括齐家文化考古工作相对沉寂、相对薄弱。我们研究中华整体文明时,缺乏这样一个关键地区的考古资料,让很多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无从施展。

齐家文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发掘研究成果给予解决,陶器是考古学文化研究认定的重要指标,研究陶器的源流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该文化的源流,但是考古学文化是一“群”的概念,单纯地研究陶器难免以偏概全,考古学文化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其源流发展脉络的复杂性。本文只是从齐家文化复杂多样的特点中,抽取一丝,取其一瓢,管中略窥,希望对齐家文化红陶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37.

[2]梁星彭.齊家文化起源探讨[J].史学研究,1984(3).

[3]任瑞波,陈苇.关于齐家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四川文物,2017(5):72.

[4]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海原县菜园村遗址、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88(9):1-2.

[5]王晓明.常山下层文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6]张忠培.齐家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1987(2):160.

作者简介:李季(1993-),男,汉族,河南省信阳市,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考古学;李怡玲(1994-),女,彝族,云南省临沧市,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考古学。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