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疗效。方法:本文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就诊的髋部骨折的100例老年患者纳入组别,将以上患者按照入院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常规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及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方法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展开探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具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部骨折过程中进行应用的麻醉疗效显著,较传统的方法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这一方法的应用,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麻醉。
【关键词】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右美托咪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疗效
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情况也随之加重,因此也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出现骨折情况,并且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推进,因此我国的老年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多。髋部骨折十分常见,该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给患者造成不便,还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骨折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本文结合不同的麻醉效果展开探究,目的在于找出更为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开展应用。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就诊的髋部骨折的100例老年患者纳入组别,将以上患者按照人院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9:21,患者在60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43±1.3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患者在60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29±1.4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均不存在差异。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以上患者的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人院后通过初步诊断确定存在髋骨骨折;以上患者均同意通过手术的方式开展治疗;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患者不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问题,患者不患有癌症、脑部疾病以及精神方面疾病。以上条件均满足后即可对患者的档案进行建立,并统一保管,以方便对比。
1.3方法
患者人院后均在手术前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应用,这一过程中应用1mg/kg力蒙欣、3ug/kg芬太尼以及1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之后行气管插管,成功后用15毫升每小时的速度将1%丙泊酚静脉泵人,并吸人七氟烷。观察组对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方法进行应用,这一过程中对索诺声M-TURBO便携式超神探测波进行应用,对患者进行阻滞,阻滞成功后将0.5ug/kg的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注射,注射10分钟后可逐渐减量,之后将超声探头放置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并且将1%的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在骨神经位置注入20毫升,闭孔神经干注射50毫升,若患者麻醉效果不理想可加入适量芬太尼。两组患者手术过后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将100ug芬太尼与100毫升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后通过静脉输入。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并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麻醉费用情况进行对比。视觉模拟评分分别测量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情况,不良反应则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咽喉疼痛等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满足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情况以及麻醉费用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的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中总共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率为36%,观察组中总共4例患者出现不来能够反映情况,不良反应率为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人口老齡化的不断加剧,髋骨骨折人数进一步增多。髋骨骨折主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了进一步保证围手术期的生理稳定,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因此就需要加强患者对患者手术麻醉的重视程度,传统过程中主要对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应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评分较低,且费用较高,因此本文结合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方法展开探究,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为,该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有效的降低麻醉费用,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还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上情况均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今后针对老年髋骨骨折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