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文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病房安全护理工作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隨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与防范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干预),每组65例,对比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防范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常规组;且防范组有相对更高的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存在确切意义,P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病房安全护理
静脉输液主要是通过气压及静脉压间的压力差,将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及液体输送至人体血液中,是现阶段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由于病患自身情况、现代医学技术、护理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如何加强病房安全护理工作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针对静脉治疗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加强病房安全护理的l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与防范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干预),每组65例。常规组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5.49±3.20)岁,疾病:原发性高血压28例,肿瘤病人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防范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28±3.85)岁,疾病类型:原发性高血压23例,肿瘤病人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在病房护理工作中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遵医嘱采取相应疗法、维持病房干净整洁等。
1.2.2防范组:(1)对往期的临床数据予以分析,研究病房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要求护士、医生共同参与讨论,确保护理风险防范预案能很好地满足医护人员需求;(2)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制定坠床预防、窒息预防、压疮预防等措施,并提出预见性的药物外渗预防措施,确保护理人员对病房常见护理风险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都能熟练掌握;(3)同时分析患者过敏史及所用药物治疗史,制定突发性药物过敏预防措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对于不太熟悉的药物则需在询问医生后予以静脉注射;(4)制定科学的护理巡查轮班制度,确保每一时段都有护理人员对病房予以巡视,观察患者在给药后的相应反应及疗效,并在交接班时做好记录工作;(5)通过日常工作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降低患者静脉治疗的疼痛感,一旦发现输液外渗需第一时间停止输液并上报主治医师,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包括输液外渗、医嘱漏输、药物保存失误等;同时自制百分制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予以调查,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分析
分析表1可知,与常规组相比,防范组有相对更低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组间差异存在确切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防范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8±3.2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84±2.10)分,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9.52,P<0.05。
病房安全护理工作是指护理人员通过严格遵从相应操作规范及制度,确保各项医嘱准确执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从而确保患者在病房期间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安全。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立足于护理风险事件基础上所制定的,主要是通过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防范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常规组;且防范组有相对更高的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存在确切意义,P<0.05。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更好落实,要求护理人员同时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及临床技术水平,始终秉承以患者为本的核心思想,为患者提供更确切的护理效果,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在病房安全护理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能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