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里的吴越楚争霸

2019-08-23 06:58刘雅麒
环球人物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夫差吴越伍子胥

刘雅麒

从左至右依次为:吴王夫差铜矛、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越王玉矛。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领兵,大破吴国。踌躇满志的他索性继续向北,跨过淮水,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一个新的春秋霸主,也是最后一位霸主风光登场。他有兵败求和的黑历史,也有卧薪尝胆的悲苦故事,“三千越甲可吞吴”,被历史铭记千年。

只可惜,勾践的胜利并未给这场争霸画上句号。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败于楚威王,无疆死,楚国尽取其地至浙江。越国就此分崩离析。君已逝,国已亡,越国所留下的精神与物质却依然存在。近期,浙江省博物馆的年度大展“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在孤山馆区·浙江西湖美术馆开展。西子湖畔,越地故土,一件件文物,似乎还在折射着两千多年前的刀光剑影,诉说着吴越楚三国几百年的争霸历史。

百越翘楚,断发文身

古时在我国东南和南部地区,活跃着众多的民族,被泛称为“百越”。他们是世代居住在江浙一带的土著居民,依水而居,农耕渔猎,形成了灿烂的越地文化,为日后建立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奠定了基础。

“百越”人的服饰装扮,与中原人有很大不同。展览上有一件伎乐铜屋,是1982年3月在浙江绍兴坡塘狮子山西麓306号墓中出土的。专家推测,墓主人生前应为越国的贵族。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先秦时期的青铜材质的房屋模型。铜屋里,藏了一支栩栩如生的六人“乐队”:其中两人双手相交于小腹,作吟唱状,应是乐伎,相当于今天的“乐队主唱”;其他四人分别吹笙、抚琴、执槌击鼓、执小棍击筑,应为乐师,相当于“乐手”。

六个人,全都“断发文身”。“断发”,是古越人的流行发式,即剪短头发。古越人在湿热的湖沼河网间生产和生活,为了适应潮湿多水的环境,通常剪短额前及两鬓的头发。他们还在全身绘满纹饰,尤其是龙的图案。《汉书》有言:“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淮南子》里写道:“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意思就是,古越人对龙有特殊的图腾崇拜,“文身象龙”主要是为了保佑平安,或者象征尊贵荣耀。

古越人是土著,吴人却是典型的“外来户”了。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为了让贤给弟弟季历的儿子姬昌,主动从大周离开,躲到江南地区(今江苏无锡),建立了勾吴古国。 太伯、仲雍入乡随俗,在“断发文身”的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尽管地处江南、远离中原,但吴国一直积极地向中原各诸侯国靠拢,学习中原文化。

吴越属地相连,文化相近,本来没什么矛盾,是春秋中期以后的晋楚争霸,让本来交好的邻国变成了世仇。

楚国早在周文王、周武王时就开始崛起了。西周晚期,列国争霸,齐国、晋国率先脱颖而出,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没有争议的霸主。齐国衰落之后,楚国就一直在和晋国较劲。晋楚各自拉拢小国——晋国与吴国交好,楚国则和吴国南边的越国拉关系。吴楚之间经常交战,互有胜负。每次打吴国,楚国都会告知越国,让越国从吴国后方偷袭。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战争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临死前跟儿子夫差说:“必毋忘越!”一定不要忘了越国之仇!夫差即位后很争气,日夜练兵,于公元前494年把越王勾践围在了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形势窘迫,大臣文仲、范蠡说服勾践忍辱图存,向吴王求和。于是身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到吴国当了3年奴仆,受尽屈辱。

麻痹大意的夫差放虎归山。回来之后,勾践抓住时机,励精图治,发展越国。他命令举国上下把青铜原料用于制作兵器和农具,导致青铜礼器的需求与原料匮乏之间的矛盾加剧。越人不得已之下,只好采用原始瓷仿制替代青铜礼器用于随葬。这次展览中也展出了这种文物,如原始瓷提梁盉、原始瓷兽面鼎、原始瓷冰镇器等。这些器皿造型古朴,花纹细腻,虽为仿制品,但在制作上风格素雅、工艺精美。

“王者之剑”,承载兴国之梦

勾践励精图治,越国日渐强大。老对手夫差却因胜利而骄傲自满,一心想要北上中原实现自己的“霸主梦”,长期备战攻打齐国和晋国,忽视了越国一直都在暗中积蓄力量。

吴国大败齐国后,夫差把反对北上的忠臣伍子胥羞辱了一番。伍子胥对阖闾和夫差两代吴王都有大恩,是功臣也是能臣,一直忠心不二。夫差却听信谗言,赐死了伍子胥。临死前,伍子胥让门客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来悬挂在城门之上,说他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灭掉。良臣伍子胥之死,为吴国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精锐部队北上,与晋国在黄池会盟,争夺盟主之位。勾践乘虚而入,攻入仅剩老弱病残留守的吴国,俘虏了吴国太子。夫差并没有撤军救援,而是希望赢得中原盟主之位后,利用盟主的威势让越国退兵。于是历史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一幕:吴王夫差凭借武力威慑打败了强敌晋国,登上了诸侯盟主之位,一时风头无两;刚刚走上人生巅峰,转眼间,争霸归来,就因为军队疲劳不堪,无力向越国复仇,竟派人带大量礼物请求议和。

勾践顾忌吴国刚取得的盟主地位和吴国军队的实力,同意了议和。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和平。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进攻吴国,两军在笠泽夹水对阵,越国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早在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去疾莫如尽”(斩草要除根)的劝阻,放虎归山时,伍子胥就曾断言:“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意即越国用10年休养生息,10年总结教训,20年之后,吳国将被越国所灭!20年后,伍子胥的预言果真应验了。公元前473年,越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吴国,攻破吴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夫差后悔没有听从伍子胥杀掉勾践的谏言,羞愧难当,自觉没有颜面去见先王,用布遮住双眼后拔剑自刎。

吴王夫差刚愎自用,取得胜利后骄傲自满,最终尽失民心、“好战而亡”;越王勾践不惧失败,愈挫愈勇,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励精图治,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代霸主。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卧薪尝胆图。

千年后,在博物馆展厅中,一把把吴戈越剑还在展示着当年的王者之争。

据东汉《越绝书》记载,越王命欧冶子在若耶溪旁造庐炼剑,铸出五把绝世宝剑,“一曰湛庐,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前三把是长剑,后两把是短剑。东汉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则记载了干将、莫邪为吴王阖闾制剑的故事。吴越两国所锻造的兵器,在当时的诸侯国中非常有名,是很受诸侯王青睐的礼物。

展览中,吴王夫差銅矛、吴王夫差剑、越王不光剑、越王州勾剑……寒光凛凛,光泽如新。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2400余年,1965年出土时毫无锈蚀,剑刃锋利,20余层纸一划即破。这把宝剑“历经千年而不腐”,一直是学术界探究的焦点。有说法认为剑身含有硫,所以才能不腐朽。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越王勾践剑剑身不腐主要有三点原因:一、选材好,不含铅;二、墓葬环境好;三、出土时还带着剑鞘,对剑身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把剑也以做工精湛闻名:剑首向外翻卷成圆箍的形状,内铸11道同心圆,相距仅为0.2毫米。剑身布满菱形暗纹,刻有浑然天成的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

此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不仅仅因为它历经千年而不腐的传奇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制作工艺,更因为它是越王勾践的“王者之剑”。就是这把看似“其貌不扬”,通高仅为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量不足两瓶矿泉水的宝剑,帮勾践完成了兴国之梦,成就了越国一代春秋霸主的丰功伟业。

关于这把越王剑为何在楚墓中出土,有学者认为是楚国的战利品,也有学者认为是越女带至楚国的陪嫁品。《国家宝藏》第一季中,段奕宏等人演绎了越王勾践剑的前生故事。故事发生在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回国后。那时越国百废待兴,灭吴之路漫长而艰难,吴国又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际,勾践面对是否向楚国献剑结盟一时难以抉择:若是献剑结盟,势必要牺牲王者尊严,也要舍掉这把绝世宝剑;若不结盟,百姓恐遭战乱之灾。两难之时,段奕宏饰演的越王勾践剑,化作“剑灵”为剑发声,表明了忠君爱国、誓死不渝之志:“不献,是生是死,皆卫王者尊严。献,是荣是耻,皆保百姓安宁。”最后越女深明大义、挺身而出,愿与楚国联姻,把越王勾践剑当作陪嫁,与楚国结盟,为越国争取到了韬光养晦、振兴国力的宝贵时间。

这把越王勾践剑经过2400余年的封尘,依然寒光凛凛,刃如秋霜。它蕴含着“曲中带直、柔中带刚、能屈能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剑魂,独立于纵横捭阖的春秋乱世,肩负得起失败的重量,亦承载得起王者的荣光,见证着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富国强兵之路,也勾连起吴越楚三国乱世争雄的风云激荡。

互相敌视,却也互相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群雄混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占历史舞台的中心,越国也不例外。吴越楚三国的文化,就在战争中磨砺着、融合着,互相敌视,却也互相影响。

相传楚族是颛顼之后,“楚之始祖为祝融”。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即古代传说中的“火神”。楚人把凤视为祝融的化身,认为凤是“火之精也,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神鸟。在楚地出土的错金银龙凤纹铜樽、彩绘虎座鸟架鼓等众多文物中,都有精美绝伦、华丽高雅的凤鸟图像。

和古越先民一样,楚国人也有对龙的图腾崇拜。展览中有一件神人双龙形玉佩,玉质黄白色,半透明,有黑褐色沁。两龙相对,龙身被中间站立的神人双手抓住,龙背各托起一只神鸟,技艺精湛、极富流动感。

楚国的青铜技术也不输吴越,不仅把南方冶炼技术和中原铸造技术融会贯通,还独创了失蜡法和漏铅法等铸造工艺。比如楚王酓(音同演)悍铜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有60个字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并用于祭祀。楚鼎有成熟的富于个性的形态特征,被称为“楚式鼎”。

青铜编钟是古代盛行的宫廷乐器,并非楚国特有,但楚国编钟最为有名。“八音之中,以钟为最。尚钟之风,于楚为烈。”楚人对钟的喜爱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楚国三位司乐之官钟仪、钟建、钟子期都以“钟”作为姓氏。楚国音乐发达,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春秋中晚期的几代楚王也钟爱音乐。楚王去世,常用编钟随葬,因为“九龙之钟”在楚人眼中是王权的象征。这次展出的楚国青铜编钟,一套32件,共3组。其中钮钟2组22件,每组各11件,镈钟一组10件。

从春秋时期楚国被吴国打败,吴国问鼎中原;吴国被越国打败,越国称霸;到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打败,楚国成为新一任霸主——历史的轮回就像是画了一个圆。其实吴越楚三国争霸,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每一任霸主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经历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的是代代传承的灿烂文化。只有吴国、越国、楚国的优秀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穿越千年,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猜你喜欢
夫差吴越伍子胥
临安举办首届吴越文化节
“千金”的由来
卧薪尝胆
东周列国志(10)
我最喜欢的玩具
任性的自恋,隐忍的自强
西施的爱情
千金小姐
伍子胥出昭关
等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