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林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调查及综合防治

2019-08-23 02:35李菊彩宋升治金智伟李培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危害

李菊彩 宋升治 金智伟 李培利

摘要    对昆明市西山林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林场森林资源特点、气候因子、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状况等方面探讨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危害的原因,并根据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从监测检疫、营林措施、生化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综合防治;西山林场;云南昆明

中图分类号    S791.257;S763.30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10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Harm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Tomicus  piniperda  in  Pinus  yunnanensis

of  Xishan  Forest  Farm  in  Kunming  City

LI Ju-cai 1    SONG Sheng-zhi 2 *    JIN Zhi-wei 1    LI Pei-li 1

(1 Kunming Xishan Forest Farm,Kunming Yunnan 654100; 2 Kunm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harms of Tomicus piniperda in Pinus yunnanensis of Xishan Forest Farm in Kunming City,and discussed the harm causes from the aspects of forest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climate factors,site conditions and stand status of the forest farm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habit of Tomicus piniperda in Pinus yunnanensis,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monitoring and quarantine,forestry measures,biochemical control,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micus piniperda in Pinus yunnanensis.

Key words    Pinus yunnanensis;Tomicus piniperda;harm;comprehensive prevention;Xishan Forest Farm;Kunming Yunnan

昆明市西山林場位于东经102°21′36″~102°42′05″、北纬24°59′15″~25°09′21″,属滇中高原浅切割中山地形,海拔在1 896~2 510 m之间。西山林场植被类型单一,人工纯林较多。根据《云南植被》(1987年)植被区划系统划分,西山林场主要植被类型有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林)、落叶阔叶林(旱冬瓜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滇石栎、元江栲林)、人工桉树、圣诞树、柏树、桤木等乔木林。西山林场土地总面积4 981.9 hm2。其中,林地面积4 099.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28%,森林覆盖率69.46%。乔木林面积3 408.5 hm2,蓄积量240 030 m3,其中云南松多为纯林,面积为557.8 hm2,占比16.36%;蓄积量27 750 m3,占比11.56%。

云南松是昆明市西山林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964年二类资源调查显示,全场森林总面积为3 120 hm2,其中云南松面积最大,共1 055.5 hm2,占全场面积的33.8%。20世纪80年代,由于低温霜冻影响,导致云南松树势减弱,纵坑切梢小蠹侵入,虫害暴发,云南松受害木面积为685.7 hm2,受害活立木蓄积量22 217 m3。近年来,昆明地区受极端低温、干旱影响,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再次发生。因此,应积极寻找原因,做好防治工作,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时间

3月全面调查,作为当年发生的情况基数;7月进行第2 次调查,作为当年新增发生的面积。

1.2    样地调查

根据调查地点云南松林地的分布情况,在东、南、西、北分别设置标准样方,每一方向随机设置3块样方,每块样方面积400 m2(20 m×20 m)[1]。黑泥凹林区、小陷塘林区、马街林区、普吉林区、武家箐林区分别设样方12块。在枝梢部被害状明显期,于标准样地内选取胸径≥5cm树木统计新梢被害数,并计算被害率。

1.3    虫害木分级标准

由于纵坑切梢小蠹多隐于树干内,以虫口密度作为虫害的分级标准不利于调查工作的开展。因此,将针叶色泽变化、枝梢受害程度以及枝干上虫孔、凝脂孔、羽化孔的有无及多少作为分级的主要依据,以此作为划分虫害木的标准能真实反映林木受害的程度[2](表1)。

1.4    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昆明市西山林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面积为32.01 hm2,其中黑泥凹营林区0.40 hm2、小陷塘营林区14.00 hm2、马街营林区0.27 hm2、普吉营林区17.21 hm2、武家箐营林区0.13 hm2。在全场5个营林区内,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为严重的在普吉林区和小陷塘林区范围内[3]。

昆明市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6.5 ℃,年降雨量1 450 mm,该范围内均适合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生长发育。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在西山林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世代重叠严重,部分越冬成虫具有2次产卵的习性,产生姊妹世代。

在生活习性方面,一是梢转干。成虫于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陆续转移到树干上蛀食韧皮部筑坑、交配和产卵。蛀干成虫于11月上旬至翌年6月上旬产卵,3—4月为成虫侵入产卵盛期。11月中旬卵孵化,12月下旬初见蛹,2月上旬始见成虫,4—5月为羽化盛期。全年可见成虫[4]。二是干转梢。新成虫羽化后,即转移到枝梢上补充营养,其群体补充营养期可持续8个月,即2—10月。

2    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原因

2.1    气候因素

近年来,昆明地区受连续低温干旱气候影响,云南松林树势生长衰弱,纵坑切梢小蠹发育速度快,致使虫体侵入寄主树干后的定殖成功率高。

2.2    林分与立地因素

林场云南松林大部分为人工纯林,多生长于坡中部或上部,土壤贫瘠,水湿条件差,树势生长弱、抗性差,生态系统脆弱,易引发纵坑切梢小蠹、松毛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将难以控制其蔓延[5]。

2.3    人为因素

西山林场林地大多处于昆明市面山,且林地权属争议大,森林抚育工作难以开展;林场护林人员多为外聘,业务素质不高,对纵坑切梢小蠹及其危害性了解不够,发现疫情未能引起重视;受害木清理审批程序复杂,错失最佳防治时间;林内卫生条件差,被压木、风倒木、枯立木等未能及时清除,滋生虫害。

3    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原因,采取科学的营林、抚育措施,强化监测、检疫工作,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利用天敌,恰当地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达到控制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目的。

3.1    强化监测与检疫

建立林场—林区—林班虫情监测网络体系,构建完善的监测预报网络和数据采集体系,定期开展虫情调查和监测预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效性。本着“早发现早治理”的原则,将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人员一线工作性质与虫情监测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护林员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护林员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意识,充分发挥护林员的监测作用,做到“早期预警、准确预报、适时处置、有效控制”[6-7]。

3.2    营林措施

坚持科学规划,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对低产林分进行改造,选择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如滇青冈、高山栲、滇润楠等。实行封山育林,加强对中幼林抚育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林分抗逆性,促进林木健壮生长,使之形成林内生物群落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森林生态环境,使昆虫种群间相互抑制,创造不利于虫害、病害发生和成灾的生态环境,达到长期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是抑制森林病虫害的根本方法。

3.3    生物防治

林木受害程度在Ⅰ、Ⅱ级时可采用粉拟青霉菌或白僵菌15 kg/hm2实施防治,一般在5月选择无雨天气进行防治,根据情况可多次喷洒。

3.4    化学防治

根据受害区域面积、林受害程度和林分价值,确定采用不同的化学防治方法。一是大面积区域。受害林木较多、面积较大的区域适用喷粉防治,防治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此时为纵坑切梢小蠹羽化盛期。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对受害区域使用吡虫啉、护林神粉剂喷施,粉剂用量为15~30 kg/hm2。二是特定区域。对风景林、特殊用途林或水源林等林分价值高的区域和特殊区域,为节约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污染,采用树干注药的方式防治。防治时间一般为5—10月,在距基部30~70 cm的树干上打孔注药,用药量根据树木胸径而定,即1 m胸径注射药液1 mL。

3.5    虫害木清理

堅持“先防治后清理,防治与清理相结合”的原则。其目的是通过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清理对象主要是Ⅲ级濒死木和Ⅳ级枯立木,以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减少虫源,避免虫情扩散传播,有效保护现存活立木和周边健康林分。清理原则是发现1株清理伐除1株。清理时间安排在纵坑切梢小蠹大量集中在树干上的4月底以前。由于火烧迹地上的林木树势衰弱,容易发生虫害并形成虫源地,故也需要清理,对清理下来的虫害木及采伐剩余物必须集中处理。清理后应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乡土树种进行多树种混交,改变林分单一现状,提高林分质量[8]。

4    结语

通过对昆明市西山林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治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主要问题是要掌握好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时做好监测检疫;在加大虫情监测的基础上走综合防治之路,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利用各种营林措施来营造优良的林木生长环境。

5    参考文献

[1] 张凯鹏,徐海峰,樊魏,等.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4):53-54.

[2] 岳锋,冯丹,周希伟,等.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5-87.

[3] 陈鹏,周楠,赵涛,等.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13-15.

[4] 王海林,张云霞,李丽莎.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4):21-24.

[5] 刘乔友.曲靖地区松纵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J].云南林业科技,2003,3(1):43-48.

[6] 陈仆仙.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工作思考[J].现代园艺,2005(11):81.

[7] 卢南,张星,李丽莎,等.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清理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2000,6(2):43-45.

[8] 朱振华.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种群生态研究现状[J].云南林业科技,2003,32(1):22-26.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危害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