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懂刘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2019-08-23 02:36不贱少年
百家讲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表建安吕布

不贱少年

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20岁觉得曹操厉害好理解,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司马懿隐忍善谋笑到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怎么理解呢?这看看他一生的经历就知道了。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大军来攻,刘备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之所以说“又”,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饱尝失败之苦。

年轻的时候,刘备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义没名气;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直到曹操亲率人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在这期间,他爱上了种菜;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

转眼间,他已经40岁了。40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孔子曾指出,40岁还没有成就的男人,一辈子估计也就交代了。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于是,一无所有的刘备接着找出(靠)路(山)。幸好刘表收留了他。

那天,刘表专门出城迎接刘备,礼数和当年袁绍迎接刘备如出一辙。刘表:“贤弟,你感动吗?”刘备:“不感动。”刘表:“……”结果,经过一轮友好磋商,刘备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距离曹军控制下的宛城只有50多里地。

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的男人,心甘情愿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他白手起家,经历二十多年风雨,这期间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然而,隐忍不是刘备身上最强大的地方,他最厉害之处在于,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甘居于人下。在后来,他更是树立起了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

而曹操呢,似乎一直搞不清自己要什么,走向哪里。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漢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忐也。而孙权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司马懿之流更无足道。只有刘备始终为了这个理想奔波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飘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壮乎!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梦想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可能就难以为继。刘备却坚持下去了。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次失败,刘备始终不改理想。

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除了在建安七年,打过一次小仗后,刘备其余时间都待在新野。这可能是刘备一生中最为安逸的时光。

一个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的人,有朝一日突然安逸下来,多半会失去斗志。但是刘备没有,遍观史书也找不到刘备在这期间放纵享乐的蛛丝马迹。他做的事情还是练兵、访才。

爱因斯坦说: “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对这种猪栏的理想,刘备一向不以为然。有个许汜的名士,就因为曾经跟别人“求田问合”被刘备怼了‘顿。后来辛弃疾更是在词中引用这一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是一个男人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刘备却只待在‘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强敌,暗自嗟伤。如果刘备会填词,恐怕也会写出“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样的句子吧。

但在这期间,刘备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建安十二年,此时的曹操正率大军讨伐乌桓,国中空虚。刘备趁机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但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老志衰,不予采纳。后来,刘表请刘备赴宴。相谈正欢时,刘备起身去厕所,回来之后,刘表却看见刘备脸上有泪痕,忙问他怎么回事。刘备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他伤感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不能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去建功立业。这对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悲伤的事。刘表只能表示呵呵哒。

这段时期可能是刘备最惶恐无助的时候,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刘表病危,可能引发荆州的内斗,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可贵的是,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和同志。说来也巧,诸葛亮“恰逢其时”地进入了刘备的视野。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三顾茅庐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虽说诸葛亮有“卧龙”的名声,但跟刘备比,完全不在同一水平。

刘备当时已经是左将军,领豫州牧,英雄之名海内无人不知,诸葛亮尚是一介布衣。而且从年龄上看,刘备47,诸葛亮27,足足相差20岁。但就是这种情况下,刘备几次三番腆着脸去见诸葛亮,向他咨询国家火事:“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短短几句话,刘备就把自己对时局的痛心,对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如果你是诸葛亮,能不感动吗?结果诸葛亮一出山,刘备迎来了人生的最火转折。

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1800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已”。这大概就是刘备的不凡之处。

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没有失去自信,而是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这一点尤其值得今人反思。

猜你喜欢
刘表建安吕布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史学家为何给吕布“差评”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大话三国志
吕布其实有情义?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夜话三国之吕布致命弱点
汉末“八俊”考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虎狼之地难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