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范平,鄢笑宇,温天福
(1.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2.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30029,南昌;3.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330029,南昌)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随后,国家审计署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审计,并于2018年6月发布了审计结果,指出当前长江经济带小水电开发中存在一系列负面生态环境影响,如建设密度过大、未履行环评手续即开工建设、建设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下泄生态流量未得到保障导致河流减水脱流现象加剧甚至河流断流等,随后国务院领导就小水电对生态环境影响作出批示。2018年12月,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要求“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切实纠正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有关部委的具体要求,2019年1月31日,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和江西省能源局联合印发《江西省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3月28日,江西省赣州市水利局、赣州市发改委和赣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赣州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小水电清理调查评估工作和“一站一策”整改方案编制工作。在推动该项工作中,江西省农村水利水电局以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组成项目组。项目组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会议咨询、走访调查和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赣州市会昌县122座水电站的相关资料,本文以该县为例分析赣南地区小水电分布现状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后期小水电整改工作提供参考。
会昌县位于赣州市东南部,武夷山脉西麓,赣江一级支流贡水上游,面积2711.86 km2,人口52.7万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占县域面积的94.7%,县城四面环山地势高,中部狭长地势低,自东南往西北略呈倾斜状。县域内溪流纵横,有大小河流300余条,河网密度0.64 km/km2。
会昌县共建成水电站122座,总装机容量108944.5 kW,分布在县域内的各条河流上。其中湘水流域分布最多,有96座,数量占比78.69%,装机容量占比37.17%;贡江干流11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较大,装机容量占比达52.57%。会昌县水电站分布情况见表1,建设年代分布情况见表2,装机容量分布情况见表3。
从建设年代(表2)来看:①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共建成水电站30座,占水电站数量的24.59%;水电站装机容量较小,多数在100~200 kW之间,30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8.28%。②80—90年代共建成水电站14座,占水电站数量的11.48%;装机容量多数小于300 kW,14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6.27%。③2000—2010年是会昌县水电站建设的高峰期,共建成水电站67座,占水电站数量的54.92%;该阶段建成的水电站装机容量逐渐增大,67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35.83%。④2011年至今,会昌县共建成水电站11座,占水电站数量的9.02%;该阶段建成了几座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站,如老虎脑水电站(2500kW)、老虎头水电站(7950kW)、禾坑口水电站(20000 kW)、白鹅水电站(21000 kW)。
表1会昌县水电站分布情况
表2会昌县水电站建设年代分布情况
表3会昌县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布情况
从装机容量(表3)来看:①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200 kW的水电站共有48座,占水电站数量的39.34%;装机容量合为6402 kW,占总装机容量的5.88%。②装机容量大于200kW、小于等于500 kW的水电站共有45座,占水电站数量的36.89%;装机容量合为15365 kW,占总装机容量的14.10%。③装机容量大于500 kW、小于等于1000 kW的水电站共有19座,占水电站数量的15.57%;装机容量合为13377.5 kW,占总装机容量的12.28%。④装机容量大于1000kW、小于等于5000 kW的水电站共有5座,占水电站数量的4.10%;装机容量合为10650 kW,占总装机容量的9.78%。⑤装机容量大于5000 kW的水电站共有5座,占水电站数量的4.10%;装机容量合为63150 kW,占总装机容量的57.97%。
会昌县是江西省水电站数量较多的几个县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20年间,小水电在解决会昌县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加之一些历史原因,小水电在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具体分析如下:
会昌县小水电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因此按阶段分析水电站合法合规性问题。
①20世纪60—70年代。该阶段的水电站主要是由乡政府或村集体集资建设完成,此类水电站多是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小,拦水建筑物比较简易,引水渠道兼具灌溉功能。这些水电站建设使用村集体土地,几乎没有相关的审批手续,后期因设备老化和管理维护不到位造成少部分水电站已经废弃;多数水电站在90年代后转让给私人业主,经技术改造后继续运行。
②2000—2010年。2000年,为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水利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水电站发展的政策,简化了建设审批手续。会昌县在此段时间内建成了67座水电站,装机容量总体上处于800 kW以下;在合法合规性方面,80%的水电站立项审批手续齐全、33%的水电站做了环境影响评估,但只有4座水电站做了环保验收工作。
③2010年以后。经过2000—2010年10年的大规模开发,会昌县水能资源丰富且易于开发的山区性河流多数已经建有水电站,2010年以后水电站建设数量迅速减少,但建成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较大,如禾坑口水电站(20000 kW)和白鹅水电站 (21000 kW);该时段建成的几座装机容量较大的河床式水电站在立项批复、环境影响评估、环保验收、水资源论证、土地使用、林地占用以及竣工验收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手续,但规模较小的水电站环保验收手续不全。
水电站运行安全包括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配电线路以及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次调查发现会昌县小水电在以下几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1)设备老化问题严重
会昌县目前有44座水电站建于2000年之前,除去处于停运状态的7座,尚有10余座水电站未作技术改造。这些水电站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和配电线路安全隐患问题比较突出。一些较小的水电站,拦水坝比较简易,引水渠道渗漏和塌方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灾害。
(2)运行管理不规范
多数小水电站位置偏僻、远离乡村、道路和通信条件差,水电站业主只能雇佣当地居民长期值守。有些水电站的管理人员未经培训合格即上岗工作,对水电站的运行维护、监测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不太熟悉,在水电站发生故障或面临风险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部分水电站的日常管理人员食宿均在水电站厂房内,且没做任何隔离,在密闭的小区域内堆放大量杂物易引发火灾。运行管理不规范极易造成安全隐患,水电站业主和相关监督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3)抗风险能力低
农村小水电站厂房一般位于河谷低洼地带,当上游来水量较大或发生突发性大洪水时,水电站厂房及机电设备往往会面临洪水的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暴雨、台风也极易对输电线路造成破坏。
(1)位于自然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江西省“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联合督查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情况进行督查,重点督查违法违规进行探矿采矿、森林砍伐、水电建设、种植养殖、旅游开发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等问题。201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将会昌湘江源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会昌县共有3座水电站的大坝位于湘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江西省“绿盾”行动计划,这3座水电站的大坝已经全部拆除清理。
(2)水生态环境影响
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表现为大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在纵向上的水文联系,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通道,对鱼类的产卵和繁殖产生影响;大坝形成的回水区使得一些特定鱼类的产卵场或栖息地消失。间接影响表现为大坝通过对流场、水质、水温等因素的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境条件。从现场调研结果来看,会昌县水库坝高超过15 m的水电站共有33座,这些水库有较强的调蓄能力,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122座水电站中有93座水电站设置了泄流闸、泄流阀、泄流孔和泄流口等生态流量下泄设施,但是有些泄流设施的泄流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者未开启,使得约40座水电站下游河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此外,在水库的缓流区和引水闸附近有污染物蓄积,对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3)过度开发
会昌县共有大小河流319条,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95万kW。目前,全县共建成水电站122座,总装机容量达10.89万kW,水能资源开发率达60.67%,是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较高的几个县之一。
水能是绿色可再生清洁能源,农村小水电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作出过重要贡献。近些年来,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引发关注。
本文以会昌县为例,分析了赣南地区小水电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小水电运行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对于大型水电站需要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需求制定合理的生态调度方案;对于规模较小的水电站则需要按照绿色小水电的标准进行整顿、
规范和现代化升级改造,增设或改造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并做好持续性的建管工作,尽量减小水电站运行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