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娅
“妈妈,你看,我今天领奖状了!”下班回到家,女儿第一句话就让我心花怒放。女儿并非那种特别勤奋的孩子,有时候还有点“耍滑”。不过,对于学习,她可是兴趣多多,那是因为我们把学习变成了“吃巧克力”的过程。
女儿刚开始学写作文时,总是提起笔就发愁,还会不停地嘟囔:“没什么可写的呀!”我告诉她要认真观察,她也总是说“就那样嘛”。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只按照表面去写,还真的是大同小异。有一次,爱人买了一盒巧克力,女儿欢天喜地地拿来吃。剥纸皮时,她小心翼翼,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生怕把巧克力弄坏了。我和爱人面面相觑,女儿可是难得这么有耐心呢!不一会儿,女儿将一张完整的纸皮剥了下来,兴奋地大叫:“妈妈,是榛果巧克力!我就爱吃榛果的。”看女儿惊喜的表情,我忽然领悟到,如果写作文也是寻找甜蜜的过程,女儿是不是会更上心呢?
有一次,女儿的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女儿愁眉苦脸地说:“妈妈,我该怎样写你呢?好像大家的妈妈都差不多。”我故作神秘地說:“怎么会!你的妈妈可是与众不同哦。你看,我跟别的妈妈长得一样吗?你还记得那次咱们玩‘独立游戏的事吗?别人的妈妈会这样做吗?你要将我们俩有趣的故事写出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妈妈是什么样子,这才有意思呢!”听了我的“点拨”,女儿当即跃跃欲试。
过了一会儿,她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妈,我想把你描绘成‘大饼脸,可以吗?”虽然心头一百个委屈和问号,但我仍乐呵呵地回答:“当然可以了。你眼中、心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就写成什么样。”女儿兴奋地点点头,继续写她的作文。待到她一气呵成之后,我和老公一看,都笑岔气了。女儿笔下的我十分生动,急躁的“辣子”性格是我绝对没错了,我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果然,这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随着女儿的作文越来越出色,我渐渐明白,我的“吃巧克力”引导法,其实是兴趣引导法的一种形式——先以兴趣引她入“坑”,再让她渐渐爱上学习。这是多么简单易行的方式啊,我得把它“发扬光大”。天生感性的女儿不喜欢数学,这可对她的学习很不利,于是,我选了很多有趣的数学故事读物,让她有空翻翻。喜爱阅读的她很快“上钩”,总是看得津津有味。自此,再面对数学题时,她的耐心多了一些,思路也渐渐开阔。而我对她的成绩也看得很开,只要她掌握了解题方法就好,从不强求她的答案,只是在她算数时简单提醒:“要仔细一些,别让眼睛长在头顶呀。”她则会很愉快地回应:“知道啦,我很认真呢!”
现在,常有家长问我是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我都会“骄傲”地说:“玩中学,学中玩。如果学习是‘吃巧克力,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