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的反面不是“鄙视丑”

2019-08-22 01:44蜜水桃
家教世界·V家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巴洛克高雅功利

蜜水桃

我们经常看到艺术启蒙的理由——为什么要学画画、为什么学舞蹈、为什么要学音乐、为什么要旅游看建筑看自然、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要去美术馆博物馆……艺术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启迪孩子的角度。学点艺术的技艺,除了短期的功利——能特长生加分,更多家长是意识到未来的功利:工业科技日渐成熟的今天,过剩生产力势必要“挤压”到各种精神追求的领域,为了孩子更有创造力,为了孩子未来的安身立命也得好好学艺术。

那么,仅此而已么?

通常对自然界的美,蓝天、山脉、海洋的壮美,花朵、小溪、珊瑚的秀美,都属于绝对美,我们人类是很少对这种自然天成产生审美争议的。而对于人工的美,就有了很多分歧,高雅的、平凡的、世俗的,愉悦的、悲伤的、澎湃的,只有一些高度提纯的艺术品,才能得到广泛的赞美。艺术有高低之分,是在提纯度来讨论的。欣赏得来最高雅最提纯的人一般是向下兼容的,如果兼容不下去,又怎能“艺术来源于生活”呢?

我们带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可不就是想熏出这些品味来?去接触高雅艺术这本是美好的事,可如果加上一些成年人的解读,或许就成了不好的事。你可曾跟孩子表达过这样的想法——“xxx是入不了眼的、低俗的。” 言外之意是我的娃呀你千万不要看。

大人如果这么说,那就请自己的每一颦每一笑就高雅艺术起来,自律起来:每一篇ppt都排版优雅,每一套餐具都晶莹剔透,每一句语言都充满诗意,每一个日常生活的点滴都闪着精致之光,即使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也要高雅。

这大概就是本文主旨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是为了让孩子向自身向内观,让孩子看到艺术的多样性,让孩子开眼,让孩子认识到人间至美,让孩子生活得有热情,让孩子有可以抒发内心情绪的渠道。当然可以向外整合创意,向外评论喜好;但绝不是要向外讽刺,向外标榜,向外强推优越感。

欣赏美的反面不是鄙视丑

首先,恰恰你理解得了丑,接纳它,才能知道美的品味高度在哪里。品味有高低,却没有优劣,没有褒贬,鄙视丑并不会让美的那部分更美。这个角度来说,美是客观的。

其次,这个“丑”字,是“你感觉到”的丑,不是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觉得它丑。这是一种“私趣”,是个人的主观看法,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这个角度来说,美又是主观的。

或者说,审丑也是审美。

丑有丑的功能,美有美的溢价。我们看到觉得难看的摇摇车,你自己可以觉得它们丑没问题。普遍地来说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它美,摇摇车也许自己都没觉得自己漂亮,更不要说买它们的商家了。但事实是:孩子看到就会花一块钱去坐,这是商家的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更是厂家规避版权且销量优化的选择。那我们鄙视商家没审美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要花钱去坐?它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这无关美丑,大家要的是它的功能。

出于对孩子“审美”的保护,拽着孩子装作看不见地走过去?除非你立刻马上带她去美美的摇摇车那里做替代方案,不然孩子必然不领情啊,“娘亲,我不是亲生的么?怎么一块钱都不舍得花给我?”他哪管你“良苦用心”。

反过来,就算孩子经常在家门口小卖部享用上面那让人欲言又止的米老鼠,但如果看到真正好看的米老鼠摇摇车,相信孩子,10块钱一次她也会闹着坐的,她一定会想要为这个溢价买单的,她一定会有这个品味的。回头再遇到小卖部丑丑的摇摇车,孩子依然不会嫌它丑,特有气节地不坐的。

人生经验决定了我们经历过不同事物美观度高低的比较,才有真正的审美品味。要的是人根据环境调整品味要求,而不是物体去适应人。

另外需要澄清的是,丑是相对于美来说的,而不是相对于善来说的丑恶。恶意是不可包容的,比如邪典动画片那类。

追求美的反面不是鄙视丑、因为人家丑而诛它。欣赏美的反面是——感知不到美。然而“感知不到美”和“无视丑”也是不同的。

对美的追求是一个人的自律,而不是他律

艺术有多样性,音乐家不一定追求家里每个盘子都精致,画家不一定要求自己必须听交响乐。可是,音乐家要求自己的旋律必须和谐,画家要求自己的画必须构图完美,那是他们在自己的范畴中对自己的要求。越多自律,作品越伟大。

“感知不到美”的人是审美比较粗线条,是需要各种后天提升的;但“无视丑”的人我反而觉得是一种高效的选择。

比如你家不懂得口红色号的“直男”,比如用着各种街角生活用品的老人。他们都是省略了一些生活要求而已,没什么需要被鄙视的。其实,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挺美的,就不该怀疑“直男”的审美情趣吧。只要是互不干涉互相的品味就可以啊。审美是自己对美有追求,而不是对别人有要求。换句话说,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差异的冲突,无关审美观而关乎道德观。

审美有差异是主观的,但客观原因不可忽视

大家能力和认知所限,导致审美有差异。

比如小孩,我女儿爱穿水粉色的镶满钻的纱纱裙,那是她的认知范围内最美的表达。即使给她看过我觉得更雅致的裙子,她都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而且哪怕走路不方便,她也能忍受这种麻烦,那就支持她好了。大人要做的不是掰过来孩子的趣味,而重点在给孩子看过不同的裙子,抑或在镶满钻的纱纱裙里帮她挑一个更华丽的,只做大人该做的,足矣。

审美风潮是历史选择,现代家庭装修极简主义风行,然而因此就说古老的巴洛克风不再美了么?哪怕罗马那些传统巴洛克老公寓已经不受待见了,那么高迪的米拉公寓所呈现的那种现代的混搭了巴洛克风格的难道不藝术么?

如果说那是艺术家的巴洛克,所以才是好看的。那么我们下沉一点,普通人家庭的极简风格是不是也因此变成了“低级版”的极简风了呢?也都不艺术了呀,甚至山寨堆砌。那普通人用“低级版”极简来诠释生活美学,那么普通人用繁杂的巴洛克来诠释怎么就要被鄙视呢?其实,够不够美,我们通常说的只是够不够走心而已,还到不了审美评判的高度。

只要孩子能坚持自己的审美看法,能为此付出代价去执行,求同存异不消除异己,都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在为艺术启蒙做贡献。

大人要做的是尽自己所能的、少存私心地去帮孩子消除时间差、空间差、信息差,而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对自己尽责,而不是对他人指责。我们的审美教育除了教孩子“能发现美” “能分辨美”,还应该包括“能包容不美” “能理解丑”,不管角度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不管目的是功利的还是无功利的。

没有包容的美是单调的,排它不会让“它”更不美,但会障自己的眼。

猜你喜欢
巴洛克高雅功利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
巴洛克风情
功利社会话功利